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工作通讯
 

2007年视协工作通讯第八期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内容图片
2007年视协工作通讯第八期
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专刊
 
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
 
7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视协组织召开的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区)视协的代表们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和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联系协会工作实际,畅谈积极推进协会体制、机制、组织形式、职能拓展、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方面创新的体会与构想。江苏省视协主席、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周莉和连云港市副市长杨莉分别代表承办会议的东道主致辞,对与会代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黎鸣以“认真学习,团结奋斗,开拓视协工作新局面”为题,首先发言。他说,在中国文联领导下,中国视协2002年换届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在中国电视艺术界有所增强。这些成绩是在中国视协主席团和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各省视协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是协会各个部门和各专业委员会勤奋工作下取得的。协会在开拓创新方面的主要体会,首先是认真学习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开拓创新的方向。协会分党组把学习作为思想建设中的基础工作,坚持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坚持全体干部的每周学习日制度,及时传达中央有关指示精神。通过学习,把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思想统一到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的讲话精神上来,自觉把讲话精神作为电视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协会按照中国文联党组的指示精神加强分党组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协会机关制度化建设。协会的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工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强,请示汇报制度、财务制度等制度的落实,都确保协会的工作严格按照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办事。
其次是紧密联系,广泛团结,拓展为中国电视艺术工作者服务的新渠道。比如,在金鹰奖的评选中,按照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指示精神,去年增加了中国视协会员投票的机制,体现了中视协会员在评奖中的民主决策作用,也是协会在评奖上继承中创新的表现。再有,是要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开创举办各类影响广泛的活动的新途径新方式。协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举办新的活动。例如金鹰奖20周年庆祝活动、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周活动、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新农村建设电视专题节目等。并抓紧电视理论电视评论及培训工作。抓好机关建设和维权工作上的新举措。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制度,鼓励干部的在职学习,终身学习等。
江苏省文联副主席、党组副书记高以俭的发言很有特点。他谈到了创新是世界性的话题,改革创新是当代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创新是我们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动力。他特地谈到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上的讲话,有12次讲了“创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讲到了“十个新”,即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新矛盾、新胜利、新局面。从这“十个新”看我们的工作创新,可以体会到创新发展思路是关键。创新机制是根本。创新服务方式是重点。
江苏省视协秘书长魏云辉提出要弘扬“三创精神”,推进协会事业进步。这就是树立创业精神,激活协会生命力、内聚力和影响力。强化创优意识,打破地域、小我观念,锻造、实施全新的具有全国影响的优质品牌和精品活动项目。活跃创新思维,拓展服务职能,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准。他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协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要做好协会工作,就必须在认清形势,认清协会性质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位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鲜明的特色,这样协会才有凝聚力、吸引力,才能切实担负起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职责。他向会议介绍的连续23届举办“金凤凰奖”等事例,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上海市视协提交会议的交流材料着重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拓展职能”上讲述了他们在工作创新中的体会。上海视协秘书长王功立说,进一步发挥人民团体的政治优势,切实加强党对电视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电视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推进电视艺术事业稳定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几年来,上海视协注意抓好协会联络员一年三次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表彰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活动,组织了上海市“十佳”(德艺双馨)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评比。协会先后多次组织电视艺术家进行主题鲜明的采风活动,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电视艺术作品研讨、学术研究、学习观摩和理论书籍出版等活动,增强了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让广大会员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了协会的和谐温馨。
中国视协中央电视台分会由于其组织系统的比较特殊,他们交流的情况受到了会议的关注。该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张群力着重汇报了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做好协会工作的根本保证;健全领导机构,创新各中心联络员机制;积极发展新会员,壮大央视分会会员队伍;举办学术研讨,为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协调开展国际电视交流活动,扩大协会在国际的影响力;圆满完成中国视协交办的各项任务,不断提升协会的凝聚力;努力营造和谐高效、民主快乐的工作氛围,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等七个方面工作开拓创新的一些情况和体会。特别是赵化勇台长亲自参加分会工作会议,使分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机构得以健全,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各种活动也办得有声有色。
四川省视协副主席倪波的发言,讲的是努力探索视协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他们在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等方面做了不少很务实的事情。例如扎扎实实抓好电视理论建设,先后策划和组织召开了选题独具一格的“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电视发展”、“未成年人电视节目”学术研讨会等。他们面向社会举行了“西部神韵”主持人新人大赛,以及多种形式的电视业务培训班等,受到业界朋友们和视协会员的好评。
浙江省视协的工作近些年来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全国各省视协中是比较突出的。省视协秘书长汤丽娟认为,首先要充分认识协会的优势和职能,把握时代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是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工作目标体系,强化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和途径。他(她)们十分重视做大做强浙江电视“牡丹奖”评奖、颁奖活动,增强了协会凝聚力和美誉度。开展的“重走古丝路,寻找新浙商”、“情系黑土地,走进北大荒”等采风活动,不仅得到各电视台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广电系统领导的一致好评。现在,浙江省视协正致力于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力求做到形象塑优,服务创优。
广西视协副秘书长杨玲向大会介绍工作创新的体会,有几点比较务实而引人注目。她谈到广西社会民营影视公司已发展到58家,已成为广西影视生产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制作的片子已在央视和各省级卫视的黄金时间播出,而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很多都是视协会员。广西视协积极壮大、提高电视艺术家队伍。近些年来,已从原有的150余名会员,发展到现今的460余人,及10多个团体会员,会员成分基本涵盖了影视艺术创作所涉及的编、导、演、美、道、化、服等各专业领域的精英。由广西视协主办的大型刊物《电视文学》,刊发范围囊括广播、影、视、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作品,不仅成为宣传广西广播影视艺术事业的重要平台,其在业内影响也不断扩大,实现了区内外影视艺术的双向交流。
研讨会议由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主持。
中国视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锋为会议做总结。他归纳了会议的三点收获:(1)是搭建了一个全国视协新的学习交流的平台。全国视协工作发展不平衡,但总体形势是好的,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勉强做好日常工作,做了点儿事情;二是工作做得有点儿影响,也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三是确实能够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真正发挥好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的作用。通过这次会议,大家彼此交流,有利于提升整个视协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水平。(2)经过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的精神,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视协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增强了在新形势下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的信心和能力。(3)以创新为主题,各省视协对自身工作进行了比较认真全面的总结,为今后进一步的开拓发展做了很好的准备。
他说,如何做好视协工作,第一是要把准定位,拓展影响,发挥好党领导下的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团体的作用。第二是要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这个前提下是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是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第四是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各省视协的工作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地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争取每年在搞好常态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一两个有新意、有影响的项目。他特别提出,希望各省视协的工作能够做到有点儿追求,有点儿思路,有点儿办法,有点儿作为,有点儿影响,为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当代电视》唐海)
 
 
认真学习,团结奋斗,开拓视协工作新局面
黎 鸣
 
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中国视协2002年换届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在中国电视艺术界有所增强。这些成绩是在中国视协主席团和理事会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各省视协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是在协会各个部门和各专业委员会勤奋工作下取得的。今天,当我们回顾换届五年来走过的路程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们感谢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各位秘书长,感谢为协会工作付出毕生精力的在场和不在场的同志们。就这个机会,我将协会在开拓创新方面的一些情况汇报一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认真学习十六大以来中央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明确开拓创新的方向。
加强学习提高分党组一班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视协工作指导思想的自觉性,尤其是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和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把团结广大的电视艺术工作者,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奋斗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因此,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广大的艺术工作者在政治上、思想上与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是我们协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年来,协会分党组把学习作为思想建设中的基础工作,坚持做到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坚持全体干部的每周学习日制度,及时传达中央有关指示精神。并通过《当代电视》和《视协工作通讯》向协会会员和各省视协及时传达中央的指示精神、传达中国文联的各项指示精神。通过学习,把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思想统一到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上来,自觉把讲话精神作为电视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指示精神,切实做到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开展服务大局的工作。这几年我们在中国文联领导下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活动,组织艺术家到基层采风活动,组织视协系统开展“新农村建设”电视专题节目等等,都是中国视协开展的新的工作层面。这些活动方向正确,影响广泛,受到广泛的好评。除了认真贯彻中国文联的各项指示精神之外,我们还积极主动向中国文联领导汇报中国视协的工作,中国文联领导对协会工作及时给予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对存在的问题无微不至地帮助解决,在协会机关人员的心目中,文联领导不仅是领导,更是兄长和朋友。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文联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汇报协会工作,加强与各职能处室的沟通与联络。通过学习,协会按照中国文联党组的指示精神加强分党组的民主集中制建设,加强协会机关制度化建设。协会的工作纳入正规化轨道,工作决策时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强,请示汇报制度、财务制度等等制度的落实,都确保协会的工作严格按照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办事。
二、紧密联络,广泛团结,拓展为中国电视艺术工作者服务的新渠道。
中国视协是党和政府与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从视协成立以来,在前几任分党组领导下,协会就创造了许多较好的联络、协调和服务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方式。对这些好的形式和方法,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这些话也是指导我们协会开创服务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指示。比如金鹰奖的评选,是协会开展对电视艺术界服务,促进表彰艺术工作者多出优秀作品的一种方式已经举办了多年。去年我们按照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指示精神,在评奖中增加了中国视协会员投票的机制,体现了中国视协会员在评奖中的民主决策作用,也是协会在评奖中继承中创新的表现。从1999年以来,中国视协开始进行了首届“电视百佳艺术工作者”的评选活动。去年,我们向中国文联申报该项目,正式批准为电视艺术界的“德艺双馨”评选,每两年评选五十名。中国视协发展会员的工作已经有二十五年了,从2002年以来,我们对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并建立了中国视协会员信息资料库,向会员发会员证,给每个中国视协会员每月寄送《当代电视》和《中国视协工作通讯》。为了使视协会员能有更多机会“三贴近”,2004年,我们在浙江萧山召开了全国理事会,组织电视艺术工作者到井冈山采访,利用“送欢乐,下基层”的时机组织艺术家到基层慰问走访当地群众。我们还积极组织电视艺术工作者出国访问,参加国外的电视节活动,增加与国外电视界交流的机会。
三、抓住机遇,突出重点,探索举办具有影响力活动的新方法。
举办各类有意义、有影响的活动,是中国视协工作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开办新的活动。2002年,我们与江苏省视协共同举办了金鹰奖20周年庆祝活动,评选了100名有贡献的电视艺术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与贵州省视协合作举办了“红军题材电视剧论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我们与江苏省电视台共同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暨反法西斯影视题材论坛”。今年5月8日我们与江苏省视协共同举办了建军八十周年军事题材论坛。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依靠各省视协和各专业委员会,共同打造活动的品牌。我们还参加了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这个论坛原先是由韩日两国之间的活动,我们加入进去后成为中日韩三国的重要的学习论坛,使其举办的规模和影响在三国中间逐渐扩大。今年将在天津市举办第七届论坛。我们与俄罗斯有关协会合作建立了中俄电视论坛,我们要逐渐将其打造成中俄两国电视业界有较大影响的论坛。我们还在浙江温州雁荡山举办了中日韩三国电视工作者论坛。举办了三亚国际电视广告艺术周活动。有些活动比如“新农村建设电视专题节目”,原先考虑由农业专业委员来完成,后来我们将它作为一个由全国视协联合行动,共同完成的项目,成为比较有影响的活动。在举办活动中,我们将按照中央精神办理,凡是涉及评奖办节内容的,都要上报中国文联批准,没有批准的活动一律不准进行,已经开始的活动也要停下来。
对协会各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我们严格管理,因为专业委员会是协会各职能部门的补充和延伸,我们把他们视为协会的工作部门加以管理。专业委员会发生的问题也就是协会发生的问题,所以我们采取许多有力措施进行管理,比如专业委员会的公章都由协会统一管理,经费由协会财务统一管理。这几年我们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各省视协的意见,凡是发现协会下属单位有违规行为,我们立即纠正。在符合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许多专业委员会发展健康运作规范,举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活动,如纪录片委员会的纪录片研讨活动,主持人委员会的主持人25周年论坛的活动,文艺委员会的春节节目研讨活动,管理策划委员会的老台长联谊活动,国际交流委员会的《罗更前摄影展览》,城市电视台的《城市电视台论坛》等等活动,方向正确具有广泛的影响。
四、抓紧电视理论电视评论及培训工作。
协会抓电视理论和电视评论工作以及培训工作虽然是常年性的工作,但是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主要注重了新的开拓,一是逐步建立常年活动的专家队伍。在电视理论界,通过常年经常性的活动逐渐建立了由全国著名的电视理论家和评论家组成的评论队伍,对重点的电视节目和热点问题进行评论,逐渐建立客观公正的评论。在对许多电视剧进行评论时,既肯定成绩,也指出思想倾向和艺术创作中的不足之外。二是还充分发挥《当代电视》刊物的特殊的作用,力争在电视界关注的问题和文艺倾向性的问题上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三是鼓励协会工作人员,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争取能在全国主流报刊上发表理论学术文章。我们注重对全国电视系统的培训工作,几年来对主持人和基层电视机构的各类专业人才进行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机关建设和维权工作上的新举措。
机关的规章制度和人才的培养都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几年来,我们逐渐建立起严格的、适应协会工作实际的工作制度,同时还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制度,鼓励干部在职学习,终身学习。同时建立用人机制上的能出能进的良性机制。
在维权方面,我们也建立了有关的机构,在中国文联支持下争取国家版权局能授予集体版权维护权,但是无论是否有上级授予的集体版权维护权,作为协会来说凡是电视艺术界有关的单位和人员需要我们在维权上帮忙,我们也全力以赴开展工作,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尽量作好服务工作。
我们在中国文联领导下,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工作有了许多新进展,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开拓创新上永无止境,我们要善于学习,广泛联系,紧密团结,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使中视协的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黎鸣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创新是我们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动力
高以俭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八次文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畅谈工作创新的体会,这次会议是中视协党组抓学习贯彻两个重要讲话的重要举措,在全国各文艺家协会中的率先行动。这次会议对江苏文艺界尤其是江苏电视界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根据会议的安排,我结合工作,作一个发言,谈一谈学习两个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目的是抛砖引玉。
创新是世界话题,改革创新是当代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创新我们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有28处讲创新。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八次文代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他在讲话中,有24处讲了“和谐”,有26处讲了“时代”,有74处讲了“人民”,有12处讲了“创新”。胡总书记对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都要大力发扬创新精神,积极开拓文艺的新天地”。他强调,“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我在省委宣传部工作15年,在省文联工作10年,结合工作实际,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地体会到改革才有出路,创新才有生路,实干才有活路。改革才能前进,创新才有前景,实干才有前途。
我们的体会之一是:创新观念是先导。
事情是人做的,人受思想观念的支配,观念的新旧决定了路子的新旧和事业的成败,创新观念是前提。这次胡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强调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线路的本质要求”,是“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来自于对大环境、大背景和形势任务的思考、认识和判断。胡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讲到了“十个新”,即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新课题、新矛盾、新胜利、新局面,我们倍感亲切。2004年11月份江苏省召开了第七次文代会。换届过后,新一届文联党组加强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学习,解放思想,进一步认识新世纪新阶段所处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概括起来有“十个新”:
第一是,“两个率先”的新要求;
江泽民、胡锦涛两代领导人向江苏提出“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率先”成为江苏省的中心目标
第二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需求;
第三是,攀登文学艺术高峰的新任务;在省七次文代会上,省委书记李源潮提出“走在发展先进文化前列,攀登文学艺术新高峰”的号召;
第四是,全面开放,国家文化安全新挑战;
第五是,矛盾凸现期,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第六是,科技快速发展,手段方式的新变化(尤其是电视和网络,电视是第一媒体);
第七是,体制改革攻坚期,重新调整的新情况;
第八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趋势;
第九是,在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一元化的新课题;
第十是,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职能的新拓展。
在认识“十个新”的前提下,我们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五大意识”:一是机遇意识;二是忧患意识;三是责任意识;四是服务意识;五是创新意识。
什么是工作创新?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工作创新就是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想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2005年是我们的启动之年,因此,这一年,我们坚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这一年就有16个“第一次”,其中有一项是,中视协,江苏文联,江苏广电总台联合举办,江苏视协承办的世界反法西斯题材影视艺术作品国际论坛,这是中国60年来第一次举办的二战题材的作品国际论坛。
我们的体会之二是:创新发展思路是关键。
发展是第一要义,新思路带来生路和财路。发展在于思路的开拓广度、挖掘深度、提高程度和提升高度。2002年3月份,我在中国文联七届二次全委会上发言,介绍了基本工作思路,我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个“业”字,叫做事业繁荣,产业发展,行业管理。2005年,江苏七次文代会以后,我们及时调研,群策群力,民主集中,就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施文艺精品工程,人才工程,品牌工程和自身建设五个专题,制定方案,规划措施。
2004年江苏省委提出建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江苏。2005年,紧紧围绕着发展,我们提出开展“美在新江苏”采风创作系列活动和走进企业、农村、学校、军营、社区“五走进”文化为人民服务活动。2005年,2006年两年,我们组织了规模较大的48个采风团,2000多名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了12000多件作品。为时代放歌,为人民喝彩,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加油鼓劲,省委提出创业、创新、创优“三创精神”是江苏的时代精神,省视协2年组织34个摄制组,拍摄了34部“三创之星风采录”电视专题片,受到普遍好评,成为一个亮点。今年正在进行第三期“三创之星风采录”的摄制工作。
我们实施文艺精品工程,2年内有270多件作品在全国赛事中获奖,500多件作品在省内获奖。
我们实施文艺人才工程。特别是去年,我们评选了60名优秀青年书画家,为他们办展览,出画册。今年又为他们举办读书班,组织60人到香港参观考察办展览,并为每人在《瞭望中国》上出2个版,发行160多个国家。
我们立点江苏,面向全国和世界,群策群力,抓住特色,精心创意,凝聚力量,协调合作,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精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牌活动。目前已经确立了四个文化品牌活动,这些活动集展演展示、作品原创、学术研讨、艺术评奖,群众参与为一体,体现了高规格、高品味、综合性、可持续性和示范性,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多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第一,中国曲艺牡丹奖长期落户江苏,两年一次,去年举办了颁奖仪式,好评如潮;第二,中国音乐金钟奖民乐比赛、颁奖落户江苏暨中国江苏二胡之乡民族音乐节;第三,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落户江苏并举办“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第四,经过中宣部特批,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国家级“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高扬现实主义旗帜,体现一个“关”字:关注时代,关心现实,关照民生,关爱自然。单年国画,双年油画,每次展出100幅作品,推出10个金奖;国画奖金6万元;油画奖金10万元。品牌就是形象,就是窗口,就是效益,着力弘扬民族文化,极大提高了文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过去我们每年经费不到700万元,现在超过了2000万元。去年一年,省委书记李源潮9次参加文联的活动,并在总结上批示“团结和谐,生动活泼”,充分肯定了大家的工作实绩。
我们的体会之三是:创新机制是重点。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机制创新为重点,增强文艺发展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为了进一步激发内在活力,着眼文联的长远发展和干部队伍建设,2005年9月我们开展了处级岗位竞争上岗,共拿出16个处级岗位(其中正处岗12个,副处岗4个),得到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支持和广泛认同,积极推进了文联工作作风的改进。
创新激励机制。2年来,我们嘉奖了170多项全国性优秀文艺奖项获得者以及11个优秀组织奖。在工作思路上,我们从过去的出作品出人才提升为出作品,出人才,出思想,专门下发了《关于鼓励调研和理论创新,加强重点课题研究的通知》,提出了“重点课题研究办法”。并且提出了加强“五个一”基础工作的方案,即各协会举办一次采风,一次工作创新研讨会,一个调研报告,一次讲座,一个服务项目。完成以后提供5万元工作经费,务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层面。
我们制定了创作或组织创作文艺项目申报办法,明确了申报范围,各项过程,项目要求和成果效益评审。新的机制较好地体现了坚持民主决策,分类定位,突出重点,帮助启动,市场运作,奖励成果。
我们的体会之四是:创新服务方式是根本。
联络、协调、服务是我们的工作职能。关键在联络,根本在协调,本质在服务。服务是诸多职能中的核心。服务是丰富的,有信息服务、法律服务、业务培训、职称评定、反映诉求等等。江苏在全国最早提出了行业自律,行业服务,行业管理。2002年我们在调研以后提出这个问题。2004年11月6日,省委在听取省文联七次文代会筹备工作情况报告时,提出这个问题,获得一致通过。2004年11月18日,我们在全国第一个把行业管理写进文联章程。2005年9月6日江苏省版权局,授权省文联从事维护、保障代理江苏文艺家著作权益的职能。9月26日,在全国第一家成立了江苏文艺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并设立办公室,去年6月,成立了江苏省文艺著作权维权中心,制定了《章程》和《工作规则》,聘请了法律顾问,确定了维权后援单位与全省13个文艺家权益保障委员会等委员会,组织学习、宣传、培训,刚刚举办的全省第十一期读书班专门请全国版权局许超司长做了“文艺著作权维护与文艺创新”的讲座。
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创新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还在继续,需要我们不断地坚持、深入、完善和提高,需要我们具有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志气,勇气和锐气,需要我们勤于学习,诚于团结,善于服务,敢于开拓,乐于奉献。
(高以俭 江苏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弘扬“三创精神”,推进协会事业进步
 
魏云辉
 
如何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和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创视协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和谐文化作出新贡献;如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协会工作的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已成为视协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锻造江苏电视文化优质品牌,为促进全省电视艺术事业不断进步,创作不断繁荣,为文化强省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也使协会工作出现了新的面貌,各方面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较高平台。
一、树立创业精神,激活协会生命力、内聚力和影响力
艰苦创业是协会事业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电视艺术家协会作为党领导下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承载着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桥梁和扭带”使命,履行着“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肩负着为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服务,为电视艺术家服务,为电视艺术界服务“三个服务”的任务。然而,工作尽管头绪繁杂,归结到一点,其主业(或核心任务、中心任务)仍是“三出”,即:出作品、出人才、出理论。多年来,我会围绕这一主业和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激活了协会的生命力、内聚力和影响力,也为协会可持续发展摸索和积累了经验。
协会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活动是协会的活力之源,飞翔之翼,是协会赖以生存的“看家本事”。也是协会扩大社会影响、获取社会份额、树立良好形象的载体。在多年工作实践中,我们精心策划推出了多项具有行业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电视文化活动,活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合行业特征且遵循艺术规律的文化品牌,为江苏电视艺术创作的繁荣和事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一:办好省电视金凤凰奖评选活动,激励推动创作
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是由专家评选的我省唯一的省级电视艺术综合性大奖,是协会工作品牌项目和鼓励多出精品力作,培养、扶持多出一流创作人才的长效工程。同时,由于省电视金凤凰奖与中国电视金鹰奖多年前已实行对口接轨,同步运作方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金凤凰奖”就是“金鹰奖”的初评。
截止到2007年,我省金凤凰奖已举办了23届。回顾“金凤凰奖”23年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如果没有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协会事业发展的准确定位,如果没有一种创业精神和责任感,这一奖项也可能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页,更不可能成为我省各艺术门类中坚持时间最长、机制较完善、实际效果较好的一个品牌项目。翻开江苏电视艺术创作史,《秋白之死》《虎踞钟山》《今天我是升旗手》《DA师》《傅抱石》《挥戈江南》《中国式离婚》《香樟树》《江塘集中营》《上将许世友》《半路夫妻》《错爱一生》《国家机密》《中年计划》《新结婚时代》《不想回家》《不能没有你》《邓颖超》《郑和下西洋》《梅兰芳》《诗人毛泽东》等一大批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的电视剧、纪录片都是从这一奖项中脱颖而出、享誉荧屏的。近年来,我省许多金凤凰奖问鼎之作报送“金鹰奖”参评,也都金榜题名、载誉归来。全省获奖总成绩连续三届列全国各省前三名。由于我们长期坚持评奖工作正确的导向,明确评奖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使之成为推动创作形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深受业内好评。
第二:开展十佳电视艺术家评选活动,重“德艺双馨“队伍建设
“德”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协会的根本任务是推动创作繁荣、培养人才、壮大队伍。所以,在新时期,积极营造“崇德尚艺”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电视艺术队伍是协会重要而长期的任务。自1999年我省举办首届省“十佳”电视艺术家评比以来,十年间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共有50位电视艺术家获此殊荣。同时,由于我省“十佳”电视艺术家评选活动与中国视协“百佳”评选活动实行了同步运作方式,先后有20位同志荣获全国“百佳”称号。2006年12月,在纪念协会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邀请省历届“十佳”,全国历届“百佳”聚会,就“崇德尚艺、德艺双修”展开座谈,收到很好效果。
第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发挥电视文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创意并组织开展的全省电视纪录片(专题片)《三创之星风采录》作品征集、评奖、出版系列活动,是我会独创的具有鲜明电视艺术特征和符合自身规律的大型创作活动,目前已举办了三届。该活动紧扣表现“三创之星风采”这一主题,肩负为时代立言,为人民塑像,宣传弘扬“三创精神”历史责任,坚持以创作促采风(采访),以采风(采访)的不断深入力求创作出精品力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二、强化创优意识,打破地域、小我观念,锻造、实施全新的具有全国影响的优质品牌和精品活动项目
争先创优是协会事业兴旺的客观需要。视协作为专业性人民团体,社会知名度、公众认知度、业内美誉度如何直接说明协会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态势。新时期,视协在公益文化市场中的份额要放大和提升,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锻造,实施优质品牌和精品工程项目的力度。近几年来,我会与中国视协共同策划、联手举办的四大品牌活动就是新时期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资源互补,强强联合”的结果,是新时期协会与协会之间一种新型关系的全新定位和诠释——这就是:创立一种由小我变大我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品牌之一:举办中国电视金鹰奖2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
2003年是中国电视金鹰奖20岁生日,我会与中国视协共同策划、成功举办了中国电视金鹰奖20周年纪念庆典系列活动。活动回顾了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电视艺术的成功经验,推动了中国电视艺术的与时俱进,也充分展示了我省电视艺术的创作成果,是中国电视艺术界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本次活动有四大特点:一是规模大,全国电视艺术界精英倾巢而出,各省电视台领导、各兄弟视协负责人以及知名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等300多人汇聚南京。二是规格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江苏省委、省政府、中宣部、中国文联、广电总局、中央各有关媒体的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与会。三是活动隆重、热烈,内容丰富多彩。四是求真务实、俭约。
品牌之二:举办第四届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
2004年在我省扬州,我会与中国视协成功举办了此次论坛,该论坛属国际性电视艺术领域高端峰会,由三国轮值东道主和主席国,本届为中国首次参与并主办,取得了圆满成功。
活动有四大特色:(1)规模大、规格高,三国电视艺术界共有百余名专家与会;(2)学术气氛浓厚,始终围绕“民族文化传承与电视人的使命”这一主题开展;(3)宣传力度大、影响广;(4)会务组织、接待水平一流。
品牌之三:举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国际论坛”
2005年,我会与中国视协、江苏省广电总台、省文联等单位共同主办了 “呼唤人类和平,谋求共同发展”为主题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国际论坛”。
此次论坛是东西方影视工作者60年来第一次举办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影视艺术作品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是东西方之间一次高层次的艺术对话。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中外影视艺术工作者搭建了一座加强合作与交流的文化桥梁,许多与会者表示,东西方影视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创作有关反法西斯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推动这一题材艺术创作的发展与创新,进而提醒全世界的人民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品牌之四:举办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论坛
该论坛于2007年5月在我省隆重举行。论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前夕举办,意义深远。是为总结近年来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成绩,研究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规律,探索新形势下军队和地方携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和谐文化而举办的一次重要的研讨活动,全国有140余人参加。
近年来,军事题材电视剧蓬勃发展,形势喜人,涌现出《突出重围》、《DA师》、《江塘集中营》、《八路军》、《亮剑》等精品佳作,在部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论坛全面回顾了近年来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情况,总结了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经验,分析了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进一步繁荣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构想。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
三、活跃创新思维,拓展服务职能,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水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视协永葆生机的源泉。新时期,创新必定是视协事业进步的根本保证。
1、关注民营机构的生存状况,送服务上门
近年来,我们根据我省电视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趋势,放开视野,开放式地办协会,对全省民营电视制作机构开展普查和调研,基本摸清了家底和队伍状况。协会已经并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同志吸收入会,对具有代表性的在省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制作公司给予更多的关注,实行跟踪服务。今年三月份,我省举办的全省现实题材影视剧创作座谈会40位代表中,民营机构出席会议的代表就占有10名。
此外,在评奖、评优活动以及举办培训班、读书班、研讨会等常规性活动中,也积极邀请他们参加。
2、挖掘、盘活资源、切实搞好“三全服务”
省视协把工作重点放到艺术工作者集中的省、市电视台,这是勿庸置疑的。根据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情况,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一些主题性创作活动,把工作服务面有效放大,有针对性地关注县市级电视台创作实践和队伍建设,同时,鼓励并促进常州市所属三县(市)率先成立县一级电视艺术家协会,为职能拓展,构建新服务体系,打造工作新平台作出有益尝试。
四、协会工作创新的体会与构想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一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文艺事业日益繁荣,文艺工作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八次文代会讲话中指出,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并要求各级文联及协会要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不断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协会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我们真切地体会到,要做好协会工作,就必须在认清形势,认清协会性质的基础上找准自身的位置,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鲜明的特色,这样协会才有凝聚力、吸引力,才能切实担负起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职责。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协会建设与工作同党和人民的要求相比,还存有许多差距,与客观形势还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体制上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凸现,我们面临的机遇有多少,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都要求我们有一个清醒和准确的认识、考量,从而找到自身改革的突破口,打好转型攻坚战。为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变革自我。要以“全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为起点,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八次文代会精神过程中,注重创新理论建设,以科学发展观去把握新形势下协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研究、探索、实践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以创新的思维,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视协职能拓展和履行职能的方式与手段,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协会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文艺观念、文艺创作方式、文艺队伍构成发生深刻变化,文艺的生产、服务、传播、消费形式日益多样化。各类非政府组织应运而生。这都给我们发出了一个信号: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为此,我们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交流成功经验,积极借鉴其它兄弟艺术家协会的做法,努力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式改进、构建完整权益性等方面多动脑筋,多下功夫。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畅游大潮,驾驭自我;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魏云辉 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发挥优势、强化职能,开创协会工作新局面
汤丽娟
 
2002年——2007年的五年,是浙江省视协工作卓有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协会在浙江省文联的正确领导下,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各项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全面丰收,受到省委宣传部和各有关方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表扬。下面就我会这几年工作以来所积累的几点体会,供各位在座领导和同仁探讨。
一、提高协会工作水平,首先要充分认识协会的优势和职能,把握时代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协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它具备了一般社会组织所没有的优势。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八次文代会上的讲话,充分发挥协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利用各种服务手段为文艺家服务,使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能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从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奋斗历程中吸取力量,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祖国的优秀作品,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思想道德,增强人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念和信心。
发扬协会的政治优势,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协会工作的重要职责。协会的政治优势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团结稳定。协会是联系党和文艺家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起到团结、协调、沟通的职能。在当前社会组织结构、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式下,这一工作也很重要。二是组织引导。协会组织引导电视艺术工作者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进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当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弘扬先进文化科学地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之中去,这是协会组织电视艺术工作者应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三是服务大局。配合党和政府的重大举措和中心工作,围绕重要节庆日、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组织开展有主题、有声势、有影响的文艺活动,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旋律。
其二,进一步发挥协会的人才优势,强化繁荣文艺创作的职能。协会拥有最优秀的艺术人才和文艺资源,所以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繁荣文艺创作的重要职责。我会现有69个团体会员,700多名省级会员,100多名全国会员,他们是我会的精英和骨干,通过协会的组织网络和组织功能,充分调动艺术家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作潜能和才华,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尽可能为他们做好一切服务工作。
其三,进一步拓展协会的组织优势,强化协会组织功能,最大限度团结广大艺术工作者,是壮大协会自身实力的需要。探索协会组织行业服务领域,服务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必须逐步在成果评奖、人才评价、权益保障等方面,并通过各类培训、采风考察、专题研讨、评奖等各类组织活动中履行相应职能。这其中,规范统一评奖是协会组织完全可以胜任的职能。因为协会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一是它保持中立、客观;二是它有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法律责任;三是它具有专业、学术、行业的权威性。
二、提高协会工作水平,必须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建立工作重点目标体系,强化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方式和途径。
协会的优势和职能能否真正得以发挥和落实,关键在于真抓实干。为此,我们制定了开展以“五个一”(树立一项有权威性的评奖制度;开展一项有意义的受欢迎的深入生活的采风活动;举办一次高质量的学术理论研讨活动;组织一项能开拓视野的国内、国际电视艺术交流活动;完成一个自主操控的重点创作项目。)为工作重点目标体系,扎扎实实的开展协会各项工作。下面就我会“五个一”工作简要的向各位在座领导和同仁做一个汇报:
1、做大、做强浙江电视“牡丹奖”评奖、颁奖活动,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美誉度
浙江电视牡丹奖目前是我省电视艺术的最高奖项之一,为了保证该奖项的公平、公正,树立“牡丹奖”的权威性,有别于我省其他部门开展的相关奖项,做好评奖工作致关重要。因此,我们在牡丹奖评奖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严格要求,真抓落实,不但对自己对评委也是一样。每天不仅要督促评委做好作业,还要收集、整理评委的书面评语,认真记录口头评语,当天晚上还要把评委意见进行全面的整理,第二天一早以简报的形式发给各个评委等等,因此评委们称每年的“牡丹奖”评奖是最辛苦的了,但是大家还是丝毫不敢懈怠。评奖就是在这样大量繁复、细碎的工作基础上进行的,总是 “忙而不乱,多而不杂”,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活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所以,每年的浙江省电视“牡丹奖”评奖活动都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更何况“牡丹奖”评选活动是报送“金鹰奖”的前奏,只有把“牡丹奖”评奖工作做好了,才能选送更好的优秀作品参与中国电视“金鹰奖”的评比活动。
为了提升“牡丹奖”的含金量和权威性,做好评奖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举行隆重的颁奖活动也很重要,但资金从那里来?规模做得多大?对一个只有一个编制人员,两个聘用人员的协会来说困难可是太多了。但是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只要你肯动脑子。没有资金我们向社会伸手,利用各市县大型节庆活动的契机,与政府或企业联合举办隆重的颁奖晚会,充分展示协会这块平台,自2000年以来我们已连续举办了六届,规模有大有小,小则100多万大则500多万,取得了两个效益的双丰收。当然,这其中的艰辛也是可想而知。
2、坚持深入生活的采风活动,坚持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做到出人才、出作品,促精品。
采风活动是协会为提高我省电视人的艺术创作水平,汲取更丰富的艺术养分,挖掘更丰富的创作题材的重要举措。倡导我省电视艺术家紧紧把握时代提供的难得机遇,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生活,用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潜心创作,深刻体验人民前进的正确信号,敏锐发现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唱响时代主旋律,为人民放歌、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呼吁,创作出更多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
为了避免采风活动成为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是走过场,我们总是踏踏实实的做事。采风不但要有人员,还要有题材和科目,更重要的是出作品。因此,我们不仅对采风路线、采风重点作精心的准备,而且对采风人员也有明确的限制,规定只有一线的电视艺术创作人员如编导、摄像等相关人员才能参加。采风结束后,不但对采风中创作的作品进行评比,还请专家进行点评,以确保采风活动的质量。在协会的周密组织下,采风活动累累结出硕果,好多作品获得省级大奖。如“重走古丝路,寻找新浙商”采风活动,不但带去家乡人民的问候与关怀,报道他们的创业历程与成就,促进了浙江与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市区的沟通与联系,还结合绮丽的高原风光和西域风情,制作成了一部部高质量的专题片,并在省台连续播出,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又如“情系黑土地,走进北大荒”采风暨电视专题片摄制大赛在协会的组织下,来自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宁波电视台、温州电视台、台州电视台和浙江传媒学院的资深艺术家和年轻的电视艺术工作者拍摄出了风格多样,充满创作激情的片子,新时代“北大荒”的精神得以讴歌,新时代的浙商精神得到传承。因此,协会组织策划的各类采风活动,不但得到各电视台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和省广电领导的一致好评。
3、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水准的理论创作和研讨活动。
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终指导实践。电视是以作品说话的艺术门类,理论建设是产出高质量文艺作品的助推器。我会多年来一直十分重视理论创新工作,坚持不懈的进行理论创作和研讨活动。连续不断的电视艺术论文大赛,不但发现推出了一批优秀电视艺术论文,为浙江电视艺术的百花园地再添芬芳,还增强和提高了我省学术创新和理论研讨的好氛围。
自2002年以来,协会每年都要坚持开展浙江省电视艺术论坛大讨论和电视艺术理论文章比赛活动。通过不断的努力,我省电视艺术理论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涌现了一批理论创新作者队伍,也出了很多好的理论文章。同时,针对浙江电视艺术发展的情况,我会还联合省级电视台及有关部门专门以课题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研讨活动,用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举办高质量的电视理论作品研讨会,以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组织召开的浙江省电视剧创作策划论证会,以期我省多出精品,争创精品;开展的中国戏曲电视剧艺术研讨会,力求发挥浙江戏曲大省强省的优势,再添戏曲电视力作,推动戏曲电视剧发展,保持戏曲艺术的长久生命力;2006年召开现实题材电视剧研讨会,针对当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还对我省2007年准备拍摄的几部现实题材作品进行了重点的剖析等等。这样的研讨会每年都是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密切的,能够带来实际效果的工作之一。
多年来我会除了组织举办电视理论文章大赛和各类研讨会之外,还开创了一个能展示、宣传、交流的平台——《浙江电视艺术》杂志,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该刊不仅成为宣传我省电视艺术成果、展示我省电视艺术工作者风采的窗口,还成为了协会与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开展理论研讨,提供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使该刊物切实起到信息沟通的窗口、平台作用,协会坚持不懈的抓好编刊出刊工作,从选稿、编辑、校对到最后出版发行都亲力亲为,层层把关。由于协会长期不懈的广泛征集,认真筛选,精心编排,《浙江电视艺术》已被认可为省级刊物,不仅得到了广大会员和电视从业人员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广电系统领导的表扬,目前该杂志已成为全省较有影响的电视理论刊物之一。
4、开拓视野,做好国内、国际电视艺术交流活动。
坚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本着“走出去更要走进来”的指导精神,近五年来的国际电视文化交流频频结出硕果。02至06年的五年间,协会先后出访埃及、南非等非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南半球国家,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足迹遍布全球各地,在交流学习的同时,带回了国内国际先进经验,也为宣传我国、我省的电视艺术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走进来、走下去”,意即走出去所进行的电视文化交流活动是为了提升我国我省电视艺术的水平,在交流中提升,在学习中成长。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交流活动,都是本着谦虚的态度和进取的心态,每次国内的采风活动都会收集到相当多的素材,国际交流活动对开阔视野,走出新路是很好的学习形式,以直观的形象带给参加活动的电视人一个个崭新理念的更新与进步,交流活动中我们既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与长处也发现了缺憾和不足,也为日后的艺术工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其中,赴奥地利等国对进行的电视艺术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我方与奥方电视机构就少儿电视台开播后的节目制作、温州电视台就南美市场的广告以及浙江籍、温州籍华人的生意广告和专题的拍摄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5、增强协会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协会生存空间。
协会在组织好各项重大活动的同时,时刻不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挖掘。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奋斗,协会与浙江省教育厅合作拍摄了4集纪录片《职教风云》,与浙江省公安厅准备拍摄长篇电视剧等作品,使自己驾驭电视艺术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做到形象塑优、服务创优。
要团结和凝聚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协会自身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当然这是个多方位的系统工程,从坚持的方向到承担的责任,从群体的精神到个人的品格,从内在的环境到外部的成效,无不与协会团体形象的塑造有关。因此,我们要求协会工作人员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品格,倡导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强化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弘扬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几年来,协会的同志坚持往这四个方面去努力,塑造了良好的个人自身和协会团体形象,得到广大会员一致称赞好评。
服务是协会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我们不但做好与团体会员的联络服务工作,还要加强与各电视艺术家的密切联系。同时强化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平时我们关心电视艺术家的思想、工作、生活,倾听他们的呼声,反映他们的意见和愿望,兢兢业业地做好为艺术家服务的工作,让他们感受到协会确实是艺术家的和谐家园、温暖的家。如2006年,我会得知日本有一家游戏公司,要在我国注册中国三大名著游戏名时,为了保护我省及全国游戏企业的利益,我会联合倡仪几大游戏企业向国家商标注册总局提出抗议申请,使日本游戏公司的注册申请没有成功。得到了我省游戏企业的一致好评。
一直以来,我们秉承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细致入微的做好各种服务联络工作。每年视协的同志都要挤出时间,深入到全省各地电视台和广大会员之中去,通报协会近期的工作情况,及时介绍全省电视艺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送去大量资料,并征求对协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每逢会员生日,协会都会安排专人给他们寄上一份温馨的生日祝福。每逢岁末年初,协会总会忙碌着组织召开隆重而热烈的团拜会,为会员们营造共叙情怀,增进友谊的良好氛围,给各位会员带来了浓浓的春意和暖情。
当然,协会工作还有很多,不再一一罗例。以上是我会几年来所得出的一点小小的思考和做的一点点工作,请各位在座的领导和同仁检阅,并请你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汤丽娟 浙江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在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张群力
 
现在,我代表视协央视分会秘书处向大家汇报央视分会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开创工作新局面方面的一些情况和体会。
一、领导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是做好协会工作的根本保证
中国视协的领导和视协各部门的领导对我们央视分会的工作非常重视,关心与支持。视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黎鸣,黎书记多次到我们央视分会秘书处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央视每次召开视协工作会议他都亲临会场,结合视协总体工作构想为央视分会会员作指示,部署工作。王锋秘书长、张彦民副秘书长以及组联部主任王占海、组联部干事王雪茗、专委会工作部主任翟辉等领导和机关部门的同志也都是十分深入基层,经常来我们秘书处和大家谈工作。遇到具体任务还和我们一起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一线,找有关领导、具体工作人员座谈,把办公地点下移到第一线,做到现场办公。总之,视协领导对我们是“有求必应”,我们呢,也是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可以说,这几年来,央视分会工作取得的每一点滴成绩都是与视协领导的关心支持分不开的。
央视分会的领导近年来也十分重视分会秘书处的工作。仅06年以来,分会主要领导,包括会长赵化勇台长、副会长胡恩副台长等领导对我们秘书处工作就有15次批示。对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赵台长都是亲自审查把关。例如:今年年初我们原计划召开一次小型工作会议,赵台长听说后却要亲自参加,我们马上请示分会理事会领导,将会议规模扩大成视协央视分会全体会员。今年4月11日我们如期召开了这次会议。中国视协领导、央视分会有关领导、央视分会会员、各中心联络员共3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黎鸣、组联部主任王占海和央视的赵化勇台长、胡恩副台长、张华山副总编等9名台级与中心级领导亲临会场并讲话。这是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召开这样大规模的协会系统的会议,受到台内各级领导和全体会员的普遍赞扬,很多会员反映“现在有了‘娘家’的感觉,平时大家在各自岗位上忙碌,有的已经退休,今天能有机会欢聚一堂,交流情感,增进友谊,非常难得。”
我们体会到,只要领导重视,协会工作就一定有拓展,有创新。
二、健全领导机构,创新各中心联络员机制
过去,中央电视台任会长的协会分支机构较多,仅中广协会系统就有21个专业委员会。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根据赵化勇台长的指示,进行了调整精简,撤减11个,保留10个。台主要领导的思路很明确,就是重点抓好中国视协央视分会的工作。
2005年年初,央视领导决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央视秘书处日常工作。过去视协央视分会基本是个空架子,赵化勇会长的下面就没有其他领导成员了。央视分会秘书处成立后,经报视协和台长赵化勇等领导批准,组建了央视分会领导机构,赵化勇台长任会长,胡恩副台长等5名台级领导任副会长,总编室主任苏峰任理事长,总编室主管副主任罗琴等4名领导任副理事长,研究处处长吴克宇任秘书长,张群力任常务副秘书长,主持央视分会秘书处日常工作。
秘书处成立后作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台内建立了一套由各中心会员积极分子组成的联络员机制。经各中心领导推荐、分会领导审查、视协批准,台内17个中心各确立了1名会员联络员,视协为联络员颁发了聘书。这些联络员工作认真负责,如台办秘书处朱焰焰对我们秘书处和分会领导之间的协调联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告经济信息中心原来只有1名会员,经过联络员李琳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年来已发展了33名新会员。新闻节目中心的张长江、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白洁平都是60岁左右的老同志,对会员联络工作热心、耐心、细心,受到领导和会员的一致好评。去年以来,我们已召开了两次联络员工作会议,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为视协央视分会工作献计献策。
三、积极发展新会员,壮大央视分会会员队伍
2005年,根据视协领导的要求,我们对央视分会2002年以前的老会员进行了重新核实登记,共核实登记了280名老会员。一年来,根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章程》的规定和视协、分会领导的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视协新会员的发展工作。我们向各中心先后3次下发了关于发展会员的通知,讲清中国视协的性质、任务和会员的权利、义务,同时积极与各中心领导多次沟通联系,通过一些骨干协调联络,特别是发挥各中心联络员的作用,一年多来我们共发展新会员200多名。其中有台领导、各中心领导,著名记者、编导、主持人、制片人、导演、演员、摄像等人员。目前,央视分会已有视协会员500多名,是中国视协个人会员最多的团体会员。同时,我们建立了会员信息数据库。
目前,我们正在加大发展新会员的力度。央视云集众多优秀电视工作者,有处以上领导干部400多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1200多名。我们要认真抓紧发展工作,争取在2010年使央视分会会员达到1000名左右,使央视分会这个平台在推进央视品牌战略目标中发挥更大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举办学术研讨,为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006年以来,我们举办了两次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学术研讨活动。
一项是去年6月,我们央视分会和总编室研究处联合举办了“策划整合与品牌战略”研讨会,70多名制片人、主编参加了会议。胡恩副台长和总编室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童宁、徐立军、叶小林、王文昌等12名策划代表作了典型发言,分别就品牌战略、频道经营、主题编排、收视分析、栏目策划等主题开展了经验交流与互动研讨。
这次研讨会,大家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对一些电视研发策划等学术问题形成了共识:一是电视策划应强化品质、品位和品格的目标意识,这是央视作为国家主流权威媒体的基本定位,是实现品牌战略的基本前提和保障;二是创意策划要严守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同时应契合频道栏目的定位和风格,重视栏目本身的自主意识,突出个性化;三是要围绕品牌战略完善策划制度和机制,规范开展评价和评估的标准,以此来激发人才活力,给予栏目更多自主空间,从而保护持续创新的活力,保证策划成果的延伸,保障品牌战略的实施;四是研发策划队伍在央视跨越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产生精品节目的首要环节,是品牌战略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央视的研发策划要向更高层次迈进,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研发策划队伍。
与会人员希望央视分会今后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央视的研发策划人员和一线业务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加大业务创新交流力度,凝聚大家智慧,群策群力,为央视的事业和产业发展提出更多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为实现央视的品牌战略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项是去年12月我们与“全国栏目剧合作共同体”联合在苏州举办了“全国电视栏目剧创优评析暨研讨会”。全国40多家电视台(频道)、影视制作公司、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业内代表、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前,我们在全国电视台开展了电视栏目剧创优评析活动。共收到了34家电视台的40余部作品,从中评选出16部优秀作品。在对优秀作品观摩、听专家点评、获奖作品所在单位的经验介绍的基础上,与会人员对电视栏目剧的发展现状、本质属性、内容及形态、发展趋势以及在生产、制作、播出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开展了探讨,有的还结合自身实践介绍了经验体会。会上,大家还就电视栏目剧的资源共享、品牌化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交流,表明了一线工作者对电视栏目剧的自觉创新和实践探索,对推进电视栏目剧的成熟发展有着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我们组织的上述两次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央视和全国同行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都希望我们把这些学术活动传承下去,为促进电视业的繁荣发展继续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
另外,由我们视协央视分会秘书处牵头,组织业界、学界著名专家在央视原课题报告的基础上,深化扩展编纂而成了一套《CCTV电视新视野》丛书。这套丛书共六本,分别是:《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机遇与挑战——电视专业化频道的营销策略》、《形象品牌 竞争力——电视包装实战攻略》、《“真相”与“造像”——电视真实再现探秘》、《守望社会——电视暗访的边界线》。我们秘书处具体负责丛书的编务、统筹、与出版社的联络等工作,并协助解决丛书格式、体例和图片资料等问题。大家普遍反映,央视协会系统组织编纂的这套丛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性很强,具有视角新、观念新、信息新、方法新等特点,对当前实施电视品牌战略,打造电视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最近,我们正在筹备组建中国视协电视节目研发委员会,已得到中国视协领导的原则同意。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全国节目研发力量,促进中央台与地方台在节目创新方面的沟通交流。
目前,央视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的对协会系统机制改革创新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央视的品牌影响力和感召力,尽力打造为全国各家电视台服务的平台,整合各地电视台的节目研发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以推进央视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整个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五、协调开展国际电视交流活动,扩大协会在国际的影响力
根据视协安排,俄罗斯欧亚广播电视学会代表团于06年8月25日访问了中央电视台。经台领导批准,我们秘书处负责接待工作。央视分会副会长、台副总编程宏接待了来访代表团成员。我们组织台内部分纪录片制作人员、制片人员共10多人与来访的代表团成员进行了座谈。视协纪录片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常务副会长朱景和、央视的童宁、孙曾田、金铁木、刘文等分别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在观摩俄18部纪录片之后,双方讨论了相关问题,表达了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合作的愿望。
按照视协总会的要求,2006年10月我们组织央视分会部分人员参加了06年中俄广播电视学会合作论坛;协调筹备了我台新闻节目中心制作的《故宫》、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制作的《新丝绸之路》、科影厂制作的《圆明园》3部作品参加了在韩国光州举办的第六届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展映;今年7月我们又协调筹备了我台海外节目中心制作的《再说长江》、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制作的《新丝绸之路》两部纪录片参加在天津市举办的第七届中日韩电视制作者论坛展映。
我们协调组织的对外电视交流活动,不仅使业内人员在学术方面进行了交流,而且进一步扩大了视协和央视在世界的影响力。
六、圆满完成中国视协交办的各项任务,不断提升协会的凝聚力
近年来,随着人民团体、社会行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中国视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任务也随之越来越繁重,交给我们分会的工作也越来越多。2006年以来,根据视协的要求和台领导的指示,我们承办了视协交办的十项重要工作:
1、组织会员参加“首都电视艺术家春节联谊活动”,使会员增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
2、组织专家(10多名)和会员(当时370名)参加第23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投票评选活动。央视共选送46部作品和人员,其中31部作品和11人分别获得各类奖项;
3、组织开展参加“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推选活动。经台各中心推选、台领导审查、视协批准,央视有苏峰、崔永元、俞胜利、李功达4名同志获奖。我们拟于8 月下旬召开获奖人员艺术成就学术研讨会,以激励广大电视工作者朝着德艺双馨的目标迈进;
4、承办了赵化勇台长、胡恩副台长等8位领导参加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具体工作;
5、承办了赵化勇、胡恩、高峰、张华山、程宏等13位领导参加中国视协三届六次理事会的具体工作;
6、承办了推荐央视分会领导参加第四届视协领导机构成员的具体工作(推荐赵化勇任视协主席,胡恩、高峰、程宏、朱彤任副主席);
7、协调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落实视协部署的“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陪同视协张彦民副秘书长及总会两位工作人员到农影与相关领导座谈;
8、征集我台制作的《黄河》《话说运河》《话说长江》《丝绸之路》纪录片,参加视协纪录片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2007中国文献纪录片论坛”,参加纪录片经典之作评选活动;
9、为《中国电视艺术年鉴》提供了近6万字的文稿,为《中国电视剧资讯大全(2006-2007)》筹备了十二万八千元经费和相关照片、说明文字等工作;
10、利用协会系统平台,我们还与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广播影视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深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理论研讨会。着重对树立、宣传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电视媒体在宣传报道中的成果、经验、传播特色以及进一步提高宣传效果等问题进行研讨。会员代表、相关院校的专家学者、一线编辑记者共20余人参会。同时我们还多次协调安排央视会员参加中国视协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
七、努力营造和谐高效、民主快乐的工作氛围,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我们秘书处共有7名编制,其中业务主管辛兵老师已于上个月,即2007年6月底光荣退休。目前还有6名工作人员,我们不仅要承担央视总编室、研究处交办的任务(如课题研究——绿色收视率,CCTV1长假编排等),还要承担中国视协央视视分会、中广协会央视分会和电视学研委会3个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平时工作量大,任务繁杂,怎样才能圆满完成任务呢?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首先,要发扬团队精神。人员少,任务重,必须依靠集体智慧,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我们秘书处这六、七名人员素质都很好,大家确实是勤奋工作、无私奉献。
从秘书处创建伊始,我们就建立了每周科组开一次业务碰头会的制度,会上大家各自进行一周的述职。这样既可使全组每一位员工对组内业务的进度有一个全盘的了解,又可考核每一位员工一周的量化工作绩效。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困难悬疑提出来,调动大家的智慧,群策群力,共同商讨出最佳解决方案。民主可以促进生产力,我们尝到了甜头。同时,业务碰头会又是我们组员之间相互思想见面的讲坛,大家更多地发现对方的优点和成绩,给以发自内心的尊重与赞扬。几年来,我们秘书处已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就是每遇到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都是1人牵头主抓,其他人员密切配合,在发挥各自积极性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从而保证了圆满完成任务。
长期以来,在我心目中一直存有一个理想——向往营造一个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的工作环境。应该说,我们这个团队每一位成员都具备个性化的优点和长处,作为工作小环境的领导者,就要善于发现并珍惜这些积极因素,要有能力盘活这些资源。相反,每一位团队成员也都存在个性化的弱点和短处,这些负面因素均应采取理解、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工作无大妨碍的可忽略不计,对工作有妨碍的也应采取疏导感化和调动环境给以正面影响的方式实现纠正。实践证明,大多数团队成员都是想把工作努力做好,希望在团队运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并能得到工作环境相应的承认与回报。所以,作为小环境的领导者,就要真诚地尊重与爱护组员的这种工作积极性,充分欣赏与赞扬他们取得的工作成果,包容、纠正以至于主动承担他们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与纰漏。
本着这样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我们在制度化、流程化、岗位责任制的业务运作基础上,又渗透了温暖的人文关怀,领导者要设身处地多给大家一些关心爱护和实际帮助,从而增强科组的凝聚力。目前,我们尽管工作条件不够好,工作任务也很繁重,经费也不充裕,但是创造了一个团结、和谐、宽容的工作氛围,使大家心情舒畅,有充分发挥特长、施展才华的良好空间。我们这个团队除去刚退休的辛兵老师,余下的6名成员的名字分别是:张群力、陈栋才、周冠宇、韩立荣、王迪拉、吕海洋。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体会与追求,这就是是:在一起工作是缘分,既是工作,也是快乐,领导关心大家,大家支持领导,同事之间互相关心,与人为善,讲团结,讲情感,讲大局,努力营造出一个和谐高效、民主快乐的工作氛围。
今后,我们要继续理论结合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央视分会工作的新理念、新体制、新机制、新途径、新方法,开创央视分会工作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和中国视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
(张群力 中国视协中央电视台分会常务副秘书长)
 
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工作创新体会
杨 玲
 
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在中国视协、广西文联和广西广电局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文艺“三贴近”为准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加强文艺管理,团结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为繁荣和发展广西的电视艺术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加强指导,多出精品
多年来,广西视协一直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积极策划、组织创作,使全区广播影视艺术的创作生产,特别是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呈现迅速、稳健的发展势头,今天,电视艺术已成为宣传广西的重要工具以及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热心支持艺术创作
近年来,在广西视协委员会的支持和努力下,广西电视剧的产量在稳步增加(目前产量是10年前的十倍),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如:广西电视台与兄弟省台、公司合作推出的20集《我心飞翔》、51集《大宋提刑官》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这是广西参与制作的长篇电视剧首次在中央台一黄播出。广西电视台与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合作摄制的我国第一部数字电影纪录片《圆明园》全国公映后,票房成绩斐然,受到中央领导、国家广电总局及各界专家的好评。一批优秀的电视文艺节目,如《寻找金花》、《唱山歌》也深得观众喜爱。
这几年,广西的民营影视公司生产也十分活跃,由广西满地乐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摄制的20集电视剧《我们的父亲》在央视八套黄金时间播出后,反响热烈,该公司摄制的另一部20集电视剧《响亮》在全国省级卫视台黄金时间热播。南宁金盾影视公司等与自治区公安厅联合摄制了22集戒毒题材电视剧《心戒》,被公安部誉为“近几年较好的戒毒题材电视剧”,该剧经国家广电总局特批,允许进入全国黄金时段播出。目前,广西已形成以国营机构为主力军,以民营影视机构为生力军的影视生产新格局。广西的影视剧创作生产也从数量上到质量上有了飞跃,进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良性循环阶段。而需特别强调的是,这些成绩大多出自视协会员之手,视协会员已经成为广西影视剧创作生产的中坚力量。
1999年以来(本届视协班子1999年成立),各影视制作公司在市场运作中异常活跃。到2007年6月,全区社会民营影视公司已发展到58家,这些公司的负责人很多是视协会员。
这几年,广西影视创作日益活跃,与视协的大力指导是分不开的。如,为了更好的指导创作,视协每年都参与组织全区的电视剧题材创作工作会,协调各制作单位的创作生产、指出创作存在问题,提供制作单位合作平台;通过刊物、简报、研讨会等形式,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传达给各电视剧制作机构;利用团体优势,组织专家召开剧本论证研讨会;通过举办影视创作沙龙活动,把创作者和生产者结合起来,集思广益,为合作交流,广西影视艺术创新寻找新路。此外,协会还参与对广西生产的电视剧完成片的终审工作,认真把好电视文艺作品的质量关。
(二)积极组织推荐优秀作品参加“金鹰奖”等全国大奖的评选。
多年来,广西视协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狠抓精品生产,认真做好中国视协组织的“金鹰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以及“星光奖”、“飞天奖”、“骏马奖”等全国大奖的初评和申报工作。广西大量优秀电视文艺作品以此为契机走向了全国评奖舞台,在全国性评比中连创佳绩。据统计,从1999年到2006年本届视协工作期间,由广西视协会员创作或参与创作的广播影视文艺节目共获全国大奖162项,其中,广播剧《大海的儿子》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永远的深情》获中国广播连续剧奖一等奖。电影《长征》、《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获全国多项大奖;《苦楝树开花的季节》、《山篇·水篇·海篇》、《红岸——邓小平在1929》等13部电视作品获“骏马奖”、“金鹰奖”奖等全国奖。纪录片《猴王》、《漓江渔家》获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广西电视台的纪录片《大家庭》在2005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上被评为“最佳纪录片”。在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电影中,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周恩来》、《一个和八个》、《黄土地》、《血战台儿庄》四部电影入选。广西电影厂有5名同志被授予“从事电影工作50周年(含)以上的电影工作者”,1名同志被授予“全国电影杰出贡献奖”。
二、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积极发展会员,密切与中国视协的联系
近年来,广西视协通过完善“全区性”的管理机制,规范各项管理。具体包括:在各大单位和各地市建立联络人制度,确保视协政令畅通、工作落实;以“桂广视协字”文件号下发视协的文件,规范行文,树立协会的权威性;刻制“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公章;制作“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证”;等等。
几年来,协会积极发现、培养、提高、壮大广西的电视艺术家队伍,发展协会会员。1999年12月本届班子接手时,广西视协只有150多名会员,而截至到2007年6月底,广西视协已有会员462人,团体会员10多个,会员成分基本涵盖了影视文艺创作生产所需要的编、导、美、服、化、道等专业领域的精英。
由于规范了管理,配备了专门的视协工作班子和人员(视协秘书处设在区广电局艺术处),视协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密切联系工作也能正常进行,较好地完成了中国视协交付的各项工作任务。目前,广西共有中国视协会员123名,2名同志担任中国视协常务理事。
三、推出典型,树立楷模
广西视协结合以前“全国百佳”和目前的“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从1999年起每两年均举行一次“广西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比,目前已评选了五届,全区共有49位有突出贡献的电视艺术工作者、管理者,通过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获得广西“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殊荣。在从广西“十佳”人选推荐参与“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评选中,本届视协主席何丹、秘书长薛山明、副秘书长毕玲玲均入选。
四、组织丰富的活动,活跃文艺创作
(一)区内评奖成绩突出
从2001年开始,广西的电视文艺评选从广播电视学会评选中划出来,每年由广西视协单独组织“全区电视文艺优秀作品评选”,至2006年共评选出获奖作品299件。
2001年,广西视协推荐的6部作品获四年一度的“广西五个一工程奖”(占全区1/4); 25部作品获广西文艺创作政府奖“铜鼓奖”(占全区1/3)。
2005年,在“铜鼓奖”的评比中,视协推荐的15件广播影视文艺作品获奖。
(二)狠抓人才培养
广西视协还在影视人才培养上下功夫。2002年与南宁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全国城市电视台业余主持人大赛广西选拔赛活动。2003年,与区文联等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艺术新星大赛广西赛区比赛。同年,组织了“首届全区短篇电视剧展播”活动,在广西电视台和全区14个地市电视台展播广西本土制作和生产的12部短篇电视剧。2004年,为了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全区实施“四名工程” (培养名播音、名主持、名记者、名编辑)的倡议,视协组织了“全区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研讨会”、“广播文艺研讨会”。2005年,协会成立了“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演艺中心”,迄今已为多部电视剧培训了一批较有潜力的演员。这些活动的举办对广西电视精品战略的实施、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组织采风,扩大视野
广西视协充分利用协会的团体优势,做好服务工作,每年都组织各类采风、创作、交流活动,单是2006年,广西视协就先后组织了区内影视制作机构负责人和区内外著名影视专家、广西各市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歌唱家及主要媒体记者赴广西兴业、局扶贫支教点隆林县、梧州等地开展了6次在区内较有影响的影视文化创作采风活动和文化开发活动,为扶贫点带去了投资开发项目,扶贫款,促进了兴业、隆林、百色、梧州等地的文化产业开发、文化建设的热情。活动经媒体报道,引起了全区各界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扩大了视协的社会影响,为建设文化广西、民族文化开发、文化扶贫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2006年,视协还与广西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全区纪录片创作研讨班和纪录片精品观摩研讨会”、“2006国际环保纪录片周广西展映活动”。与有关社会文化机构联合举办“全国校园才艺新星选拔赛”、“首届全国电视主持新星大赛”广西赛区比赛、“隆林‘黑山羊’童声唱组与南宁儿童共过‘六·一’ 节活动”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进一步扩大了视协的社会影响。
五、办好刊物,设立理论基地,加强理论指导工作
2006年,广西视协建立了三大基地:“广西大学影视理论基地”、“广西民族大学电视播音主持理论基地”、“演艺培训基地”,并建立了“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委员会”。利用高校资源,走合作研究的道路,为推动广西影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视协主办的大型刊物《电视文学》,每年出版4期,大16开,144页/期。刊登范围囊括了电视、广播、电影、戏剧以及其他文艺形式的各类作品。编辑人员坚持以公开发行的标准,从高从严要求,努力为我区影视文艺理论守好一块阵地,创好一个牌子,使之成为宣传广西广播影视艺术的重要平台。《电视文学》从1994年创刊,经过十几年的辛勤耕耘,已经在业内获得广泛的好评,全国各地的稿件也不断涌来,刊物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实现了区内外影视艺术从业人员的双向交流。
广西视协还不定期编辑《广播影视文艺动态——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简报》,将全国、全区最新的广播影视文艺信息、视协活动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各研究单位、各影视生产机构,为广西影视研究、影视生产导航。
此外,组织会员参与制定广西影视剧艺术生产的中长期计划,总体把握广西影视剧产业今后若干年的发展方向。配合自治区政府组织“广西影视剧产业发展工作小组”调研工作,草拟了《广西影视剧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研究广西影视剧生产能力、环境、资源、生产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影视剧如何指导和有效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等。参与自治区教育厅和社科联的重点学术课题《广西影视剧产业发展》的申报和课题研究。
六、交流合作,互相促进
2002年,广西视协承办了全国视协秘书长会议。同年及2006年,分别在北海和桂林承办了西南视协联谊工作会,大家互相交流了工作心得和经验,思考视协未来的工作思路。此外,还承接了一些全国专业性研讨会,平时,能热心接待来访的中国视协和兄弟省市视协同志。
在做好请进来的同时,视协还积极做好走出去,如,积极组织会员参与金鹰电视艺术节及兄弟省协会举办的联谊活动和研讨会活动,打开广西视协与同行交流的多重渠道。
2005年,视协开始参与筹备由中国影协、中国视协牵头的、将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电影电视周”工作。
(杨玲 广西电视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
 
 
努力探索视协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倪 波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上指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各级……要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协作为专业社团,在当地各级政府和电视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中国视协和四川省文联的具体指导,围绕电视艺术创作,狠抓创新理念,出作品,出人才,增强了凝聚力,工作活跃,在当地电视机构中建立了威信。2003年,荣获中国视协最佳协会的光荣称号。
始终扎扎实实抓好电视理论建设
在协会发挥作用、增强凝聚力方面,我们始终抓好理论建设这个重要的环节。我们认为,四川是处于全国西部的内陆地区,信息传播较慢,要想推动全省的电视艺术事业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和抓好理论建设。
为了把握正确的思想导向,我们先后策划和组织了召开了全国性的“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电视的发展”(2004年)及“全国未成年人电视节目”(2005年)学术研讨会。此两次研讨会的选题在全国独具一格。2004年年初,我们得到中国视协理论部的支持,成功地在北京召开大型电视专题片《百年巴金》理论研讨会。我们还举行了“西部首届电视纪录片论坛”(2004年),并充分利用举办“金熊猫”国际电视纪录片评奖的有利条件,运用国际国内的优秀纪录片,在省内和兄弟省份组织观摩和培训,切实推动了纪录片的发展。
我们理论研讨的特点是不限于纸上谈兵。多年持续的研讨成果均用以指导全省各电视台、社会电视制作单位的业务。各单位有电视新作,必先联系视协,而视协则有约必办,以“专家论证会”、“作品研讨会”为之把脉、宣传或推荐。如《百年巴金》、《飞越四川》、《中国李庄》等作品,都是由该协会或在全国、或在全省组织评论推荐与宣传中推出,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电视纪录片是四川电视行业的强项,我们早期就对西部纪录片的领军人物王海兵、梁碧波和彭辉的作品做了重点评论和推荐,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完善,不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电视艺术评论活动:对省内重要的纪录片、专题片、文艺片、电视剧,我们都适时组织观摩、评片,总结艺术得失。如2003年3月,四川省视协受邀为绵阳广电中心组织了《江兰电视作品研讨会》,对绵阳电视节目的领头人杨江源创作的系列藏羌纪录片和古诗词WTV组织了专项研讨,总结艺术得失,并组织专题文章和彩页宣传。
在宣传看片活动或研讨会后,视协大都组织有评论文章见于省内外报刊,或在《西部电视》上加以反映。这样一来,电视艺术家们都主动把视协看成自己艺术的家,有好的作品和好的想法,都会主动和协会联系。
我们和全省城市电视台,从八十年代末就开始,每年召开理论研讨会,根据城市电视台的实际,针对电视艺术发展中的问题学习、探讨,我们还结合片子进行点评。我们对电视专题、电视栏目、电视纪录片、电视文艺片分别进行过探讨,同时观摩国内外优秀的电视节目。这种以会代训的方法,切合城市电视台的实际,培养了一大批电视艺术创作人员。
我们的理论研讨,还向社会辐射。2005年,为摸清四川民营及社会影视制作单位的情况,传达中国视协和四川文联“积极发展民营影视文化产业”的精神,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四川民营影视制作机构的发展,由省视协与省广电局社管处联合举办了“四川省首届民营及社会制作力量影视产业发展研讨会”。
为传播研究成果,我们在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从1996年起,不断联合西部云南、贵州、重庆、陕西、四川、西藏、成都各省市的电视台、电视艺术家协会以及电视业界和学界,大力办好理论刊物《西部电视》(现已出刊108期,约1300万字)。由于提供了理论研讨和节目宣传的平台,刊物来稿踊跃,应联合办刊的云贵川渝陕藏蓉等各电视台和电视艺术家协会的要求,几年来《西部电视》不断扩大篇幅,现为双月刊88页。刊物坚持理论性与经验性为宗旨,主要发表西部电视工作者撰写的理论或评论文章,提供全国电视信息和管理经验,每两年还进行一次评奖,使文章质量不断提高。《西部电视》现已联合办刊十二个年头,目前发展势头看好,今后准备不断规划刊物的主题,在突出西部特色上下功夫。我们还举行了五届《西部电视》优稿评选,有300多篇优秀稿件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结集出版了《结缘电视》、《走向辉煌——首届西部纪录片论坛》等电视专著。
面向社会,积极开展有益于电视发展的活动
四川省视协多年来,坚持贴近电视艺术创作的第一线,积极参与组织大型活动和多次自筹资金拍摄电视节目。我们认为,积极开展工作和活动,协会才会有生命力,有凝聚力。
2003年,我们配合中国视协卡通艺术委员会在成都举办了“中国视协动画短片学术奖优秀作品全国高校巡展”观摩活动。使西南民族学院、四川音乐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工业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大学院校的卡通制作者和爱好者欣赏到了一批高品质的优秀国产动画作品。巡展在成都高校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反响,深深地打动了在校的大学生。
2004年,四川省视协和宜宾电视台合作,联合举行了“西部神韵”主持人新人大赛,此次大赛的选手分别来自省内外成都、重庆、宜宾三个赛区各所高校,300多名选手通过比赛,展现自我的风采,锻炼自己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一些电视机构提供了人才选拔的机会。四川广播电视集团、四川省文联、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共宜宾市委、宜宾市人民政府等有关领导出席了该次大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发了奖金、奖杯。四川电视台对决赛及颁奖晚会进行了电视转播。这项活动进行得很圆满。
  2006年,我们组建了三个专业委员会,完成了挂牌和初步组建工作。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锋专程来蓉祝贺并授牌;四川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四川省文联、四川省广电局的领导以及四川广电集团、大专院校的领导及专家学者和成都市各专业单位代表在会上发言,表示要积极努力开展活动,团结会员推动四川的电视艺术专业事业的发展。随后,各专业委员会积极开会联络,完善组织,制订规划,开展了相应的活动。
为了培养和提高全省电视艺术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我们还定期不定期地举办业务培训班和交流活动,得到发展中的各城市电视台和影视高校的欢迎。2005年,四川省视协成立了培训中心,旨在广泛加强与国内外影视教育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加强与中央、各省市广电系统优秀业务单位和专家的合作,提高四川省电视艺术水平。同年,省视协邀请北京传媒大学的专家教授,在峨眉山举办了“电视艺术制作高级培训班”,从创意、编导、剪辑、声音角度讲授电视文艺专题、散文、文学、音乐及城市形象片的制作。从2006年起,我们还要陆续举办高级编导研修班、播音主持培训班、文艺切换编导培训班、影视艺术考前培训班等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培训。我们认为,职业技能认定和培训,应该是省视协扩大影响、增强实力的一条越走越宽的路子。
认清视协工作本体,增强视协凝聚力
我们认为,专业社团要发挥好作用,关键是要认清本体价值,切中专业团体对协会需求的关键。据专家分析,未来的社会,行政的力量和约束力,会被凝聚力更强的社团所代替。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任务和使命,就是为各级电视台服好务,为他们抓创作,出作品,出人才出谋划策。
我们根据中国视协每年组织的电视节目“金鹰奖”评选(2004年以后每两年一次)和两年一届的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评选,开展了年度“金鹰奖”四川节目的推选和两年一度四川“十佳电视艺术家”的评选,抓住了视协工作的根本,增强了视协的凝聚力,调动了全川电视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
我们在每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四川参评电视节目的组织和推选工作,采取了更加积极主动的组织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首先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广电局、省市电视台及省视协组成的推选小组,在每年全省评选优秀节目的基础上,对有竞争力的优秀电视节目,根据“金鹰奖”评选的要求和特点,进行认真的看片、筛选,评选出了电视纪录片、电视剧、电视文艺片、电视广告片、电视动画片和主持人送全国参评。
近年推选的长篇电视剧《誓言无声》、《尘埃落地》、《暗算》、《康定情歌》;短篇电视剧《山村的故事》电视纪录片《平衡》、《百年巴金》、《袁扁的鹭鸶》、《峨眉藏猕猴》、《萨玛阁的路沙》、《朗金和她的妹妹们》和电视戏曲晚会《梅苑迎春》、电视专题文艺节目《黄昏的忏悔》电视公益广告片、主持人等“金鹰奖”参评,都在这个观众参与面最多的奖项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1998年到2006年每两年一届的电视艺术工作者全国“百佳”推选和四川“十佳”的评选中,全省先后有60名优秀的电视艺术方面的专业人员获得四川“十佳”的称号,有18名获得全国“百佳”称号。这个成绩不仅在西部独占鳌头,在全国省市中也是名列前茅的。
我们积极响应中国视协的号召,完成中国视协交给的各项工作。同时克服种种困难,创造条件,积极配合中国视协的工作。我们现在正积极筹备,准备在四川电视节期间,进一步加强和中视协的合作。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贯彻中国视协的工作精神,继续为推动四川的电视艺术事业而努力奋斗。
 (倪 波 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拓展职能,不断提升
协会工作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王功立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在上海市文联的领导下, 充分发挥职能, 立足自身定位,通过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拓展职能,努力探索协会工作的新机制和新方式,为促进上海电视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为电视工作者队伍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电视艺术家协会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电视艺 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进一步发挥人民团体的政治优势,切实加强党对电视文艺工作的领导,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电视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倡导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推进电视艺术事业稳定有序发展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上海视协坚持一季一次的主席团会议,认真学习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电视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的高度出发,树立服务意识,精心谋划活动,努力增强电视文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协会历年组织开展和参与的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和中国视协“金鹰奖”的评选推荐工作中,对各类电视艺术作品的档次和质量严格把关,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评选标准,推荐的作品充分体现出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正性,产生了一大批精品佳作。调动了广大电视艺术家积极向上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能,为繁荣上海的电视艺术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抓好协会联络员一年三次的学习活动,安排专题辅导报告,有针对性的考察活动和相关调研,反映电视艺术家的心声。并及时将电视文艺家关心、关注的问题多角度地进行解析,引发理性的解决措施,有效地推进电视艺术事业稳定有序地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上和七次作代会的讲话中指出:“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这不仅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殷切希望,而且提出了文艺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
几年来,上海视协积极开展表彰和奖励为上海电视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的活动。组织了上海市“十佳”(德艺双馨)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评比活动,评比活动既是表彰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大力弘扬德艺双馨的职业风范,加强电视艺术家的形象建设和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视协推荐参与中国视协举办的全国“百佳”(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评比活动的重要环节。1998年、2002年、2004年和2006年,上海视协先后举办了四届“十佳”(德艺双馨)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评比活动,经过层层评选,在上海的电视艺术工作者队伍中有40名电视艺术工作者分别获得第一、二、三、四届上海“十佳”(德艺双馨)殊荣。其中,何 麟等18名电视艺术工作者获得第一、二、三、四届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同时,为表彰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的业绩和思想,大力提倡德艺双馨,视协会同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上海市总工会电视制作中心共同策划拍摄了《电视人生》专题片,以期达到更好的宣传和教育的效果。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争创“德艺双馨”活动,引导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到国家的发展洪流中,积极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作活动。受到了广大电视艺术家的好评。
二、发挥优势 搭建平台 繁荣上海电视文艺的创作
长期以来,上海视协始终围绕电视文艺创作的发展,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立足自身特色,搭建创作交流的平台,开展各项活动,为广大电视艺术家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繁荣上海电视文艺的创作。
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广大电视文艺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计划地组织电视艺术家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零距离地感受时代跳动的脉搏,感受改革开放带给广大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从中汲取创作灵感,激发创作热情。协会先后多次组织电视艺术家们进行主题鲜明的采风活动,参加人员达到600多人次,组织会员采风团到青海、云南、贵州、四川、吉林、浙江、安徽等地区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赴延安、井冈山开展“红色之旅”学习采风活动;到上海的区、县开展慰问演出和参观。这一系列的采风活动给电视艺术家们开阔了创作视野,进一步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发挥协会的专业优势,围绕学术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经常性地选择不同的重点和主题,举办一些电视艺术作品研讨、学术研究、作品评述、学习观摩和编辑出版理论书籍等活动,努力提高创作人员的创作水平,不断提升电视艺术作品的思想艺术高度。如:举行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专题研讨会;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二周年举办的“先进文化和电视剧创作”的理论研讨会;电视文艺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座谈会;为纪念市文联成立五十周年活动,编辑出版《文艺评论集》电视卷;与中国视协联合举办在沪中国视协会员中秋茶话会;为纪念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会员座谈会和定期组织学习观摩电影电视资料片等。尤其是协会参与举办的“中国电影电视发展高级论坛”的研讨活动,“论坛”围绕中国电影电视与世界接轨;传媒集团化未来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中国影视发展的战略联盟和产业化等展开深入的交流。与会专家认为“论坛的成功举行对繁荣中国影视理论和推动中国影视发展,对中国影视早日成为世界影视文化的主流将起到重要作用”;协会还组织开展了上海各区、县电视台拍摄《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纪录片的促进交流和讲评活动。通过研讨、观摩、讲评,增进了学术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促进了电视艺术创作水平的提高。
另外,协会积极参与为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搭建促进国际间电视业务交流的舞台,前后共组织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10多项次,出入境达70余人次,分别组织团体会员单位的会员代表出访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韩国、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考察了当地的多家电视制作和播出机构。通过交流考察,不仅了解了各国和地区电视机构的发展概况,以及他们在电视文艺作品产业化运作过程中的营销理念,更感受到国外电视从业人员勇于探索的风气和敬业精神。同时,协会还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开展交流活动,先后,接待了日本、韩国电视考察团、中国台湾影视纪录片制作人考察团和日本TBS会长电视考察团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拓展“联络、协调、服务”职能 把协会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随着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事电视制作的人员越来越多,电视艺术工作者队伍的迅速成长成熟,视协的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几年来,加入中国视协会员和上海视协会员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现已汇聚了电视、电影界等编辑、导演、制作、演员等诸多艺术家和精英人才达997人,其中上海的中国视协会员数达155人。协会在充分发挥拥有很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的人才优势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各种服务联络工作。建立联络和服务体系,维护好会员们的权益,搭建接受行业再教育的平台,使会员们更好地为电视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协会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努力探索“联袂、合作、共赢”的新途径,积极发挥协会“联络”广泛的优势,同各区、县文广局和社会影视制作机构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搭建服务会员的平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展评奖、观摩研讨、对外交流、文艺采风,以及表彰先进等活动中,为广大会员和电视艺术工作者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倡导德艺双馨,施展文艺才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集聚各种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实际工作,如:编撰、出版《上海电视收视指南》;为纪念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编辑的《闪光的历程》纪念专辑;加强协会内部刊物《视协信息》的建设,在关注国内外传媒业界的动向和对电视艺术成就宣传的同时注重为广大电视工作者服务,很好地发挥了视协的桥梁作用;同时,为便于向会员及时地提供信息服务,便于会员在国内、国际场合上的交流,我们为每位会员重新建立个人档案,更换了新版会员证;每月安排会员学习观摩二部电影或资料片;不定期组织会员赴上海的区、县慰问演出和考察调研;参观学习江浙地区电视事业改革开放成就;组织老艺术家重阳聚会;新春佳节走访慰问为电视事业作出贡献的老一代电视艺术家向他们献上鲜花和慰问品及寄送新年贺信;组织举办新春联谊会、电影招待会、书画摄影展、会员荣誉榜、会员创作沙龙等活动;配合市文联受理和解决多起创作人员权益保障事务;逢会员生日,在《视协信息》上刊登或送上鲜花、贺卡以示祝贺。此外,协会还经常邀请会员策划和参与协会的活动,请他们提供信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协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富有成效,富有活力。增强了协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让广大会员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到协会的和谐温馨。
(王功立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
 
 
发挥优势 彰显特色 拓展影响
——在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
王 锋
 
在这次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即将结束之际,受黎鸣同志委托,我代表中国视协分党组作最后的总结发言,与各位与会同志进一步深入交流。
我首先表达一点感受,而且我相信表达的也是我们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感受。那就是,在全党全国人民激情满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在我们认真准备召开第四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日子里,围绕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的讲话和在中央党校的“6.25”讲话精神,我们举办的这样一个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和卓有实效的成果,并一定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影响。在这里,我们感谢各地视协的负责同志在盛夏时刻冒着酷暑积极踊跃前来参加会议,尤其感谢有些同志会前认真准备并在会上作精彩发言;我们还要感谢江苏省文联、江苏省视协和江苏广播电视总台以及连云港市委、市政府、广播电视局对会议举办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感谢全体会议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和周到安排!
我就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和今后的工作谈两个方面的意见,概括为四点收获和四点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四点收获
我们这次全国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可以说主要有以下四点收获:
1.深化了对胡锦涛讲话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胡锦涛同志在第八次全国文代会上讲话和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的重要精神,是新时期新阶段文化艺术工作的指导思想。学习贯彻这两个重要讲话的精神,是我们这次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对坚持以两个重要讲话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指导做好视协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会议期间各地视协同志所作的典型发言,可以看到大家对学习和贯彻胡锦涛同志两个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以两个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做好视协工作都有深刻体会,通过会议交流和相互启发,可以肯定地说,大家对胡锦涛同志两个重要讲话及其所蕴涵的主要精神更加深了理解,特别是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服务人民、坚持先进文化和构建和谐文化、坚持继承和创新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也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这些重要精神都无疑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学习和贯彻,并作为视协工作长期的思想指南。
2.成功搭建了一个新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视协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活动多,但此前几乎所有的业务性活动都是面向电视行业或是社会性的,以视协工作本身为关注内容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这还是第一次。这次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的主要收获之一是,研讨会的召开可以说是成功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研讨会首先是一个学习的平台,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两个重要讲话的精神;研讨会又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相互交流做好视协工作的理论见解、实践做法和经验体会;研讨会更是一个探讨提升视协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平台,各地视协的同志通过相互学习取经,有利于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视协工作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使工作更上一层楼。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说明搭建这个平台对提高视协工作水平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所以今后应该多办、办好。
3.对做好视协工作有关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视协工作创新理论研讨会的又一主要收获是,对做好视协工作的一系列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今年3月,胡锦涛同志就人民团体的工作曾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文联领导也希望中国视协在拓展协会职能和发挥更大作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我们这次会议,大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视协工作的性质、作用及规律、特点等,对视协目前面临的创新形势和创新任务,对视协工作面对的机遇、优势等有利因素以及不利条件等,与时俱进地进行新的审视,从而逐渐建立了更多的共识。
应当看到,视协工作目前总体的发展形势很好,但也是不平衡的,一般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勉强做好日常工作,做了点儿事情;二是工作做得有点儿影响,也能够发挥较大作用;三是确实能够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真正发挥好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应有的作用。显然,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每年有点儿事情做或是生存无忧地过好所谓的“小日子”。要能真正按照胡锦涛同志讲话要求的那样发挥好协会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该对此做出更多更大的努力。
4.以创新为题对视协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
全国视协这几年做了不少工作,各地视协又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侧重点。每年大家都对各自的工作及时进行总结,我们也曾经利用召开秘书长会议的机会,对各地视协的工作情况组织过交流,但显然很不够。这次会议以创新为主题,对各地视协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尤其是对大家在做好视协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有益做法和深刻体会进行了认真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整理了详细的汇报材料,在会上作典型发言进行宣传介绍、交流和探讨。这可以说是这次会议的又一实质性收获。通过一些省市视协代表在典型发言中介绍的情况,我们看到:江苏省视协按照省委领导同志提出的要求,坚持弘扬“三创”精神(创业、创新、创优),全面推进事业发展;上海市视协注重发挥优势,搭建平台和以人为本,搞好服务;中央台分会积极发挥自己的学术和高端优势,创新服务体制,努力扩展视协影响;四川省视协一方面抓好理论建设,一方面开展社会活动,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浙江省视协以“五个一”为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注重形象塑优、服务创优;广西视协用多种方式促进创作繁荣,以学术建设加强理论指导。显然,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都值得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
(二)四点建议
以胡锦涛同志两个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推动视协工作创新发展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也是与会代表的共同期待。根据各地视协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我在这里提四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把准定位,拓展作用
做好协会工作,首先要对协会的性质、职能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因此把准定位是做好协会工作的重要前提。视协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架构和社会生活中,人民团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各界别群众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对贯彻党和政府的意志、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行业发展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的宗旨确定要在文学艺术界发挥联络、协调、服务的作用,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又与时俱进地提出,人民团体还要在维护群众权益和加强行业自律、行业管理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按照党中央和中国文联的要求,中国视协就是要通过采用各种方式,为全国电视艺术家、电视界和广大电视工作者做好服务工作。
视协的作用就体现在搞好服务上,要通过开展各种具有创新性而又扎实有效的活动来贯彻服务的思想,实现服务的宗旨和目的。视协的作用要能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多做对促进电视艺术事业繁荣发展有意义的事,让上级领导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真正重视我们;二是多为视协会员服务办好事,让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自觉依靠我们;三是与各级电视机构多联系多合作,让全国电视界关注我们;四是多开展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有益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我们。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团体,中国视协及各地视协的主要工作和开展各种活动的着眼点就是,必须紧紧围绕各级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这首先是党和政府对包括人民团体在内的各种党政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政治要求,也是中宣部、中国文联及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对各文艺家协会的政治要求,对此我们必须时时刻刻警醒自己,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懈怠,有时甚至还要作为纪律严格遵照执行。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其实也是视协工作和自身事业发展的需要。包括电视艺术事业在内的整个电视事业的发展、繁荣都是建立在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基础上的,我们视协的工作只有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才可能真正为电视界和电视工作者做好服务工作。我们更应该看到,做好视协工作,在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方面是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几年中国视协的许多工作和开展的活动都是坚持从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去做的,我们可以说在这方面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对此也有了一点深切的感受。紧紧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开展工作和举办相关的有益活动,不仅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实实在在的支持以及提供的有利条件,使工作和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而且也容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
3.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协会工作千头万绪,很多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下大力气、下苦功夫才能做好。但各地情况不同,每一时期又会有不同的要求。按照创新精神的要求,中宣部、中国文联领导对各文艺家协会的工作提出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我们视协的工作应该积极贯彻这个精神,在坚持做好常态性工作的基础上,力争每年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抓好一些有创新意义、有较大影响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这样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不在数量多,而主要在于创新意义明显和正面的社会影响突出,对服务电视工作者、电视界和促进事业发展有积极作用。
如何认识和把握重点和亮点工作,对摆在我们面前的千头万绪的工作该如何投入我们的注意力,把该抓好的工作抓好呢?这实际上是对我们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检验。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协会工作实际上有很大的弹性。我们在处理纷繁复杂的各方面工作中,似可考虑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对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的重点工作和亮点工作,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做,刚性的工作还必须坚决做好;虽然有些工作不一定是一时的亮点,但可能关乎协会长远建设和事业长远发展,这样的事情我们也应该做而且要认真做好;有些事情对协会自身建设难以衡量有益有害,可做可不做,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认真权衡取舍;如果是毁誉参半的事情,做还不如不做,我们就应当尽可能不做;有负面影响的事,我们则坚决不能去做。
4.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全国视协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地视协工作开展卓有成效的也都各具特色。我们看到,有的协会会员和分支组织多、专业活动多,影响力大;有的协会上级领导特别重视,依托的电视机构条件好,开展活动有利;有的协会所在的区域电视系统实力较强,自身也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有的协会自身有较好的艺术创作和影视制作基础,精品迭出;有的协会掌握常设奖项,在行业内有较强的吸引力;有的协会则学术气氛浓厚,比较注重理论建设等等。从各地视协的成功经验看,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是一个规律性的做法,值得大家进一步坚持和发扬下去。这首先要求我们各地视协的负责同志对所在的协会自身条件及所处的环境因素有清楚的认识,能够自觉地发挥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善于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彰显自身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希望各省视协的工作都能够做到:有点儿追求,有点儿思路,有点儿办法,有点儿作为,有点儿影响。
这些建议仅供大家参考。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胡锦涛同志两个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坚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不断创新,全国视协的工作必将更上一层楼,有力促进电视艺术事业大发展和大繁荣。
(王锋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