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工作通讯
 

2010年视协工作通讯第八期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内容图片

 

要    载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7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蒯大申研究员、中央宣传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李伟教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胡锦涛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二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精心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精心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四是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要加强文化战线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证和人才保障。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李长春强调:更扎实更有力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8月13日至14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青岛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当前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推开、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扎实、更加有力的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长春在批示中指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一次全面深刻的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战略性和指导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
    李长春强调,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把工作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不断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
    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充分认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光明前景,以高度的责任感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积极推进出版发行、电影、演艺、广电网络等领域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继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稳步推进新闻单位相关改革,努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事业发展能力和传播能力;紧紧围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管理效能,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把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文化发展效益,增强文化发展后劲。要把促进繁荣发展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加强引导、有效激励,推动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效如何,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深刻认识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内在特点和规律,切实把文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提高文化改革发展的科学化水平。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建议相协调,与相关领域规划相衔接,抓紧调研编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推进文化改革与发展。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金融、税务、工商、商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科技等部门,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政策保障。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部长、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负责同志,副省级城市党委宣传部部长,各省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以及部分文化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国际交流
中国视协举办中俄电视合作论坛收获实质性成果
两国合作拍摄的电视剧《勇士最后的秘密》
亮相俄罗斯主流电视台
 
    6月15日,由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与俄罗斯REN-TV电视台合拍的电视连续剧《勇士的最后秘密》(又称《猎人笔记之迷》)在莫斯科举行了隆重的首映式。
    《勇士的最后秘密》是第一部由欧洲主流电视媒体出巨资向中国制作公司专项订购并在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该剧已于今年4月在CCTV一套晚间10点黄金强档播出,6月14日起,俄罗斯REN-TV电视台也在周一至周四21:30的黄金时段陆续播出。 REN-TV是俄罗斯的主流电视台之一,其信号覆盖俄罗斯全境、独联体国家以及以色列。
    《勇士的最后秘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和俄罗斯REN-TV电视台的播出,也是中俄电视合作论坛辛勤耕耘,努力工作的实质性成果。《勇士的最后秘密》的合作,最初就是源于该剧导演尤小刚出席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中俄电视合作论坛时与俄罗斯合作方的结识。经历了2年的创作和长达1年的拍摄,《勇士的最后秘密》最终为中俄电视合作论坛奉献了一个中俄两国电视剧合作拍摄电视剧的成功范例。
    中俄电视合作论坛创立于2006年,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俄罗斯欧亚广播电视学会在2006、2007年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期间,为促进中俄两国电视界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项目。
    2006年,鉴于中俄两国之间金融、贸易、工业、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合作,文化领域上的交流也显得更加迫切,借两国互办“国家年”之际,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与俄罗斯欧亚广播电视学会达成协议,决定共同主办“中俄电视合作论坛”,每年一届,在中、俄两国之间轮流举办,旨在通过中俄电视合作论坛增进两国电视艺术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交流与合作,相互开拓市场,彼此借鉴、取长补短,不断提升两国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俄电视合作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经过几年的努力,中俄电视合作论坛已经在中俄两国电视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十家电视台、民营电视机构先后参加了论坛,提出了与俄罗斯电视同行合作的意愿和项目。今后,中俄电视合作论坛还将努力为中俄两国电视制作机构展开更多合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大的平台。
    《勇士的最后秘密》在俄罗斯REN-TV电视台的播出在中俄两国电视界、文化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导演尤小刚、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董事长杨群、演员雷牧、中国驻俄使馆文化处代表、俄罗斯REN-TV电视台领导、参与该剧拍摄的俄方演职员代表,以及俄文化新闻界人士出席了6月15日的首映仪式。中国驻俄罗斯联邦特命全权大使李辉还给首映式发来了贺信。李大使在贺信中称赞中俄合拍电视剧并在各自国家播映是中俄文化交流史上一次成功的重大实践。俄罗斯国家电视广播协会主席埃杜阿尔特·萨加拉耶夫也在致辞中指出这部电视剧在俄罗斯主流电视媒体的播出是中俄两国合拍电视作品的一个重要突破。他希望中俄两国能够持续开展电视剧合作,以此增进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兴趣,并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
    这一大型合作制作电视剧项目,从萌生合作意愿,到共同编剧,到两国之间跨境拍摄、制作,再到在两国分别播出,是两国文化合作的一次探索之旅,为中国电视机构与国外电视机构的合作共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一条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的新路。
    电视剧《勇士的最后秘密》讲述的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故事,它以俄罗斯著名作家屠格列夫所著《猎人笔记》手稿背后隐藏的藏宝图为线索,通过对宝藏的攫取、保护和揭秘的过程,展示了中俄两国现代社会的生活风貌,是一部集惊险、悬疑、中国功夫、命运故事为一体的电视剧力作。该电视剧汇集了维克多·洛吉诺夫、娜捷日达·戈列洛娃等俄罗斯一线明星和陈小春、元华、万妮恩、刘灿、雷牧等港台大陆明星。 
(王军强)
 
视协工作
2010年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
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
 
    6月19日至23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甘肃省旅游局、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天水市政府主办,天水广播电视台、天水市旅游局承办的“2010年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中华文明之源·甘肃天水行”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姜信治、甘肃省副省长咸辉,中国视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锋、副秘书长张彦民,中共天水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景辉,以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台代表近300人参加了本届旅游电视艺术周。
    作为2010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中华文明之源·甘肃天水行”以“美丽·时尚·休闲·和谐”为主题,活动内容包括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开幕式晚会、优秀电视旅游风光观摩、研讨和展播、全国百家电视台记者和新丝路模特走进天水联合采风、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颁奖文艺晚会等活动。
    6月20日晚,在霓虹闪烁、流光溢彩的天水市藉河风情线上,本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隆重开幕。中共天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文卿主持了开幕式。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在开幕式上致辞。他代表中国文联对活动的举办和获奖的旅游电视节目表示热烈的祝贺,对给予这次活动大力支持的甘肃省有关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天水是地处黄河与长江两大水系的交汇处,依秦岭与陇山,傍渭水与西汉水,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人士前来寻根、祭祖、旅游、观光。2010年作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和“制度建设推进年”,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活动在这里举行,具有特殊的意义。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也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对其他相关产业和行业有促进作用明显的特点。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电视作为强势媒体依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优势,影响着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影响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举办旅游电视艺术周活动,就是希望通过电视让广大观众了解旅游,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让旅游更好地服务社会。
    甘肃省副省长咸辉也在开幕式上致辞。她说,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在甘肃天水举办,将充分展示甘肃及天水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壮观神奇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浓郁的民俗风情,这对有力提升甘肃和天水的对外形象,推动甘肃旅游电视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这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为契机,认真借鉴学习兄弟省市区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努力开创甘肃文化旅游工作的新局面。
    开幕式当晚,光影、水影交相辉映,礼花、焰火光彩夺目。入场式借鉴了国际节会的“走红地毯”环节,烘托出浓烈的节日氛围,使现场气氛既热烈又高雅。开幕式文艺演出集天水旅游文化于一体,热烈、和谐、喜庆,充分展示魅力天水。《悠悠古埙》、《卦扇春秋》、《鼓舞东方》等节目粗犷豪放,风格古朴,将天水历史文化通过舞台艺术完美展现出来。节目中还穿插来自新丝路模特的走秀表演,现代、时尚与美丽古城的完美结合。开场大礼花、2010天水字样、金色瀑布等焰火独特、多样,增加了本届艺术周开幕式的一大看点,由两千盏红灯笼组成的太极图镶嵌在籍河水景之中,喻意深刻,烘托出浓厚的天水地方文化特色。
    6月22日下午,举行了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优秀旅游电视节目颁奖典礼曁交流研讨会。中国电视秘书长王锋、副秘书长张彦民,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孙周秦,甘肃省广电总台台长陈青,中共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奇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申积来,市政协副主席雷传昌出席颁奖活动。
    郭奇若在颁奖典礼上致辞。他希望全国的电视媒体多为天水的旅游宣传出谋划策,为天水的旅游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推动天水旅游的大发展、大繁荣。
    王锋在颁奖典礼上讲话。他介绍了本届旅游电视艺术周的优秀旅游电视节目评选活动情况。他说,本届评选活动3月开始征集参评作品,5月底在北京评选结束,经过对全国30个省市和影视制作单位报送的八大类旅游电视节目324部作品的认真评选,共评选最佳作品9部、优秀作品45部、好作品90部。他希望与会的全国旅游电视同行,在电视周期间,要多拍天水,拍好天水,宣传好天水,为提升天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出贡献。
    张彦民宣读了获奖名单。陈青等获奖者在会上代表参会获奖电视媒体作了发言。
    6月22日晚,第三届中国旅游电视艺术周颁奖文艺晚会暨2010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大型明星演唱会隆重举行。黎明、容祖儿、周传雄、李翊君、邰正宵、青春美少女、王冰洋、阿木、乌兰托娅、云丹久美等歌星和50名新丝路模特组成的豪华演出阵容,为现场观众以及全市、全省的电视观众带来了一场真正的视听盛宴。整台晚会串词和背景紧紧围绕天水优秀传统文化展开,艺术地再现了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石窟文化、先秦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精华。
    晚会精彩纷呈,安全有序,反响热烈。
(王军强)
 
中国视协第四届中国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
电视专题片推选活动圆满结束
 
    经过中国文联批准,中国视协在持续三年的基础上,2010年7月28号—30号在北京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电视专题片推选活动。
    “第四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作为中国视协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投身于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服务于广大农民奔小康工作需求的一项具体举措始于2007年。开展此项活动以来,中国视协努力组织和动员全国的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工作,为反映和推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鼓与呼,为推动全国农村小康建设工程做出贡献。持续4年的推选活动,可以欣喜地看到,“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推选活动取得了非常积极的社会反响,报送的节目年年增加,节目质量不断有所提高。本项活动得到了全国各级电视台和广大电视工作者的的认可和响应。今年第四届“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活动在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单位和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全国各省视协的踊跃响应,各省视协认真组织本省各级电视台,精心拟定选题,落实拍摄任务,并在全国各省视协初选后,再择优选送出了190部最能代表本省,本地区新农村建特色,富含新农村经济发展宝贵经验的优秀电视专题片。这些电视片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波澜壮阔的画卷和恢弘的亿万农民奔小康的伟大进程,也为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在推选会议上作了讲话。他指出,构建和谐社会,“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中国视协积极开展的“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推选”活动,切实贯彻中央工作精神,不断把“三农”工作推向深入。各省视协投送作品踊跃,来稿中既有中央电视台,省卫视台,也有广大地市台和县级电视机构,中国视协要努力打造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的推选品牌,吸引更大电视工作者积极参与。通过这样的推选树立出“三个典型”。一是树立农村小康典型。富裕起来的村庄各项事业引人注目,成为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杆。二是评选出好的带头人典型。各地最基层的党支部,为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的实实在在的工作,优秀党员和优秀党支部成为了新农村小康建设的典型。三是涌现了一批非常好的致富典型经验(实践)。不管是种植业,养殖业,都显示出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智慧和聪明才智。推选活动期望全国农民朋友学习好的经验,好的项目。共同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最积极的贡献。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黎鸣在评委会上讲话中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及时准确地传达,先进的科学生产知识和经营方式需要迅速普及,广大农村和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新变化需要全面地得到反映,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需要认真正视,在这一系列宣传、普及、引导、反馈工作中,电视传媒和电视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继续深入,如何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变化,充分发挥电视第一传媒的功能,是一个需要决策部门、研究部门、宣传部门和电视机构集思广益、密切协作的重要课题。为此,第四届“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优秀电视专题片推选活动将围绕服务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全国各地各级电视台对农节目的繁荣与发展。今天我们看到,很多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热心地担任本届推选活动的评委,为新农村建设奉献心力,我代表中国视协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黎鸣在讲话中还指出,通过持续四届的推选,中国视协希望全国电视工作者关注“三农”,造成良好工作舆论氛围,打造“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推选活动的品牌,力争在全国产生积极影响。第一步中国视协认真征集节目,第二步是专家推选,第三步是举办颁奖。推选出来的优秀电视专题片,还要刻盘赠送给全国各级电视台和送欢乐下基层时候作为礼物送给广大农民朋友。黎鸣在讲话中衷心希望第四届“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优秀电视专题片推选活动会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电视传媒为服务“三农”的主渠道,以展现新农业、新农村的面貌和新农民形象与风采为内容,总结出对农电视节目创作经验,研讨新农村建设中电视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充分体现电视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
    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宣读了本次活动对电视节目推选的标准和办法。赵化勇为评委会的18位评委颁发了聘书。本次推选会议有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主持。
    在为期2天的紧张有序的推选中,18名由中国视协领导和来自中央电视台、省视协以及北京高校电视专家组成的推选委员会,认真审看了190部电视专题片,在充分酝酿认真讨论的基础上,抱着对每一部报送节目负责的严肃态度,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认真的评议,并进行了无记名投票,评委会确定了最终获得最佳作品、优秀作品和好作品的优秀电视专题片。
(专委会工作部 李海峰)
                                   
中国视协在京举办
2010军地电视艺术家联谊会
 
    7月30日,在2010年“八一”建军到来前夕,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京举办了2010军地电视艺术家联谊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夏潮,中国视协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黎鸣、副主席、海政文工团艺术指导周振天、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李翔、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影视主管李洋、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等领导与来自空政电视艺术中心、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总后电视艺术中心、二炮电视艺术中心、北京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八一电影制片厂、济南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广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近150人出席了军地电视艺术家联谊会。联谊会由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主持。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在联谊会上致辞。赵化勇首先代表中国视协和全国的电视艺术工作者对与会的部队电视艺术工作者表示节日的祝贺。他说,中国视协连续几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夕举办军地电视艺术家联谊活动,为军地电视艺术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切磋的平台。部队的电视艺术工作是我们电视艺术发展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部队的电视艺术工作者是我们电视艺术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多年来,部队的电视艺术工作者为我国的电视艺术的发展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部队奉献的一大批精品力作闪耀银屏。他希望军地电视艺术家要继续互相学习鼓励、认真切磋交流,继续为广大电视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电视作品,为我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李翔代表部队电视艺术工作者也在联谊会上致辞。他在致辞中感谢中国视协创造了这个军地电视艺术工作者的联谊活动,感谢全国电视艺术工作者对部队同行的关心和支持。他表示部队电视工作者一定会再接再厉,努力向地方的电视同行学习,创作出更加丰富更加多样让人民更加满意的电视作品。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夏潮也在联谊会上致辞。
    当天的联谊会上,军地电视艺术工作者欢聚一堂,畅叙友谊,共话家常,热烈地交流工作经验和艺术心得。
(王军强)
 
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在青海省举行
 
    8月6日—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山地民族,原生影像,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的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在昆仑山脚下的瀚海明珠——青海省格尔木市隆重举行,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嘉宾、全国知名的纪录片专家学者、本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 奖获奖代表、媒体记者等近600余人出席了本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这是继2008年青海省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后世界山地纪录片创作者相隔两年之后的又一次国际性盛会。
    本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主题为“山地民族,原生影像,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活动由开幕式、高峰论坛、纪录片交易及合作拍片洽谈会、优秀山地纪录片展播、“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纪录片异地采访创作、优秀纪录片赏析观摩、“玉昆仑奖”颁奖晚会等内容组成。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春耀,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胜德,国家新闻办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袁力丽,国家民委文宣司司长武翠英,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主席汤姆·珀尔穆特,德国艺术011国际艺术展总裁沃纳林森,津巴布韦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费雷德里,科普特制作公司副总裁与首席制作人杰里米·爱德华,加拿大班夫电视节评选活动执行总裁乔治·克莱尔,中国视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峰,海西州委常委、格尔木市委书记王西秦,格尔木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建平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吉狄马加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副省长王令浚主持。
    赵化勇、吉狄马加、刘春耀、鲍义志为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揭幕,王令浚宣布纪录片节开幕。
    吉狄马加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省557万各族人民,向远道而来的领导和海内外艺术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问候。
    吉狄马加说,山宗水源的大美青海,博大雄浑,峻拔硬朗,妩媚多情,造就了莽莽昆仑、巍巍祁连,造就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浪漫美丽的金银滩、神秘亘古的三江源。而发源于青海的长江、黄河、澜沧江这三条大江大河,更是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这片高天厚土所具有的生态意义、生物的多样性、地域的差异性、文化的独特性等诸多方面,决定了青海是纪录片创作的天然宝库和资源富矿,是无数的纪录片工作者为之沉醉的天堂和心驰神往的心灵圣地。
    赵化勇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青海举办这样的活动,不仅是利用纪录片的方式将青海展示给世界,而且也会对纪录片的创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的青海,已经不是唐朝诗人“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的荒凉景象,青海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风貌,电视人用纪录片的方式对其加以记录和保留,将会对延伸与传播人类的记忆起到重要作用。
    8月6日全天举行的本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高峰论坛引人注目,12位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世界山地纪录片的创作现状与趋势、人类活动与山地文明、山地保护及全球气候变化、人类记忆的延续与传播等主题进行了旨远意深的演讲。
    中共青海省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在演讲中说,青海省创立了一个有价值的文化品牌,开辟了一个让青海和中国了解世界的窗口,搭建了一个让全国和世界认识青海的平台。创立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目的就是要借助并且发挥青藏高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树起一面具有号召意义的旗帜,进一步增进当今世界对山地自然和山地文明的关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和多样性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以影视的形式、艺术的视角、人文的思考,致力于探索在一种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人类历史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讲述万物生存的故事,并以此反省人类的共同命运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得失。通过创立这个国际品牌,拓展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地域间的沟通渠道,建立一个平等的对话机制,这非常有利于缔造和谐,创造文明,从而推动人类的和平、进步与发展。同时通过交流艺术、传播文化,充分展示大美青海的无限魅力,推动青海走向世界。
    他说,继2008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后,这一届纪录片节的主题确定为:“山地世界,人与自然,多元文化的共享与传承。”围绕这个主题,举办高峰论坛、纪录片采风创作、纪录片展播交流和“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等多项活动。征集到专题论文100多篇,高峰论坛邀请12个国家的嘉宾发言。征集到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意大利等22个国家和地区的343部纪录片参评,内容涵盖人文、自然和社会三大类。国内外有30多家电视机构赴青海参加了纪录片节的采风创作活动。纪录片节设立了玉昆仑奖,经过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和国内纪录片界著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审,分别授予参加展播评选的优秀纪录片和创作人员。在国内外影视机构和专家、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的专业化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作为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主办、国际与国内众多影视机构和艺术家共同参与打造的个性化文化品牌,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将每隔一年举办一届。我们相信,它将为世界不同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们提供一个创作、研讨和交流的最好平台。
    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评委会人文类评委,加拿大科普特制作公司副总裁与首席制作人杰里米·爱德华以《我们需要倾听来自大山的声音》为题,表达了对青海独特的地域和人文的敬畏之情。他说,在青海,那些生活在山麓,峡谷和山区的人们都有一种独特的见解。这种看法受到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要求世世代代的人们去适应这片土地。在这里,我们可以找到中国三条大河的起源以及她最大的内陆湖,还有那丰富的野生生物资源。地理环境决定着人们的活动,自然的界线为青海做出了诠释。青海的文化为那个充满成就和斗争的充实的过去增添了荣誉。显而易见的是,在那些保存至今的古物中,建筑和工艺品都是艺术风格和实用性的结合体。青海的文化在和平年代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就像一朵花在表达什么是美丽,它在斗争中得到了壮大。孕育文化的土壤被那些为此作出贡献的人们所滋养,它见证了战争,并且通过加深自己的根基在艰难的时代被保留下来,忍受恶劣的天气。在当今时代,它通过土著人的歌曲,舞蹈,语言和形象为自己庆祝。文化同时还交织在现代生活的演变中,并且激发未来。它是青海人民过去和现在的历史。这也就是纪录片制作的原因。纪录片讲述这些事情,并且与世人通过电影,电视和新的媒体共同分享它们。现在,由于电影,广播和数字媒体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我们可以与地球上每个国家的人共同分享我们的故事。我们现在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真实的全球文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倾听来自大山,平原,峡谷,城市,岛屿,海洋以及太空的声音。
    中央电视台高清频道《人文地图》栏目主编于鹏以《山地文明的传播和驻足》为题,阐述了人类文明得益于山,山被提升到人类精神世界的高度的主张。他说,山地文化的发展还要充分尊重、保护山地原住民文化,并且有意识地保护这种文化不受外界的破坏。因为原住民文化是任何一种区域文化的基础和开端。对于山地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他建议,通过建立山地文化生态区、打造山地文化景观、完善山地文化传承人保护机制、建立山地文化博物馆、加强山地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五洲传播中心副主任、五洲传播出版社副社长袁力丽,具体介绍了《青藏铁路》的成功的经验和与国际知名纪录片机构合作拍片的心得体会。她说,《青藏铁路》一片是由五洲传播中心与Discovery探索频道和新西兰自然历史制作公司联合制作,是合拍节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该片的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国际联合制作的特点即中国性和国际性二者兼备、高度统一。中国有着广袤的地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也有着全球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纪录片的创作要反映中国的自然资源、反映中国的发展实际,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国际合拍片《青藏铁路》的立意和出发点就在于此。
    谈到《青藏铁路》的创作过程,她强调了策划调研先行,准确凝练主题的重要性。如何在1个小时的节目中凝练主题,是节目创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她介绍说,在前期3个多月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走访了铁路方面的专家和多次到沿线进行采访的记者,并收集了国际舆论最关注的话题,最终确定了以关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的三大难题——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的解决方案为主题,突出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谈到《青藏铁路》魅力所在,她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用多视角的镜头语言展现自然环境。二是用叙事的手法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深入浅出和故事化的叙述方式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谈到国际合作的体会,她特别强调了国际制作经验与本土优势的结合。新西兰自然历史制作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纪录片制作单位之一,此前承担过《中国建筑奇观》另外两集节目的摄制,节目制作水准有保障。五洲传播中心长期关注青海、西藏地区的题材,制作人员有在高原地区拍摄的实际经验。因而,中外联合摄制组的密切配合,在拍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外制作优势的结合,是《青藏铁路》能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上抢占先机的原因所在。在从事中国题材纪录片国际合作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体会是要充分尊重中国国情、准确把握节目内容、借助国际化视角、国际化制作力量和国际化传播平台。青藏铁路一片,体现了高原山地环境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策划、摄制和传播中又体现了国际化特色,是国际合拍经验在山地纪录片创作中的一次实践应用。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副总监王广令在演讲中介绍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山地纪录片的创作情况和大型人文地理类日播纪录片栏目《走遍中国》。他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培育了一大批在中国纪录片界具有影响力的名导演、名摄影和优秀创作团队,他们创作的以山地为题材的优秀人文类、自然类纪录片在国家级和国际影视节评选中频频获奖,如反映山地原生态文化的《最后的山神》、《神鹿啊神鹿》,反映重大历史题材的《达赖喇嘛》、《西藏民主改革50年》、《西藏农奴的故事》,全景式表现中国地理空间的大型纪录片《再说长江》等。这些作品以独特的题材、创新的手法和丰富的视角,引领了同时代山地纪录片创作的潮流和走向。 2002年起推出了大型人文地理类日播纪录片栏目《走遍中国》,这个栏目以地域为平台,以讲述传奇故事为特色,以团队制作、系列播出为运作手段,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之路。他说,注重探寻、剖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在这种探寻中对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反思,是山地纪录片的一个重要特征。他最后指出,在电视剧和综艺娱乐类节目大行其道的今天,制作精良的山地纪录片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是电视观众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食粮。
    8月7日晚,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国际纪录片评选颁奖晚会在格尔木石油剧场隆重举行,共有21个节目荣获纪录片节有关奖项。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玉昆仑”奖评选活动共收到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511部节目参评,这些纪录片作品充分展示了世界各地反映山地自然环境、文化历史与社会生活,展现了当今纪录片创作的各类艺术风格,也向世人呈现了纪录片深厚的人文内涵与高远的精神魅力。
    经过评委会评选,一共有21个作品获得奖项,其中青海电视台选送的《哥哥在家就在》荣获人类灾害救援纪录片特别奖。夺得此次纪录片节人文类大奖的作品为法国的《游牧者的土地》,社会类纪录片大奖由新西兰的《扎根:旺加里·玛塔依的视野》捧走;奥地利的《波西米亚·在湿地的一年》荣获自然类纪录片大奖。《六搬村》(中国)、《巴基斯坦的死亡隧道》(法国)、《90分钟环游世界》(英国)分别荣获人文类、社会类、自然类最佳长纪录片,三大类最佳短纪录片则由《风中的记录》(卡塔尔)、《五神之山》(波兰)、《鹤叫声声》(中国)获得。
    颁奖晚会还颁发了评委特别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等奖项。其中,中国的《千古之策》、《青藏铁路》、意大利的《活着的勇气》、美国的《犀牛挤奶》、德国的《狂野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等跻身获奖节目行列。
(王军强)
 
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在京举行换届会议
 
    8月14日,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换届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黎鸣、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副秘书长张彦民、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书记傅玉祥,以及来自全国省市电视台的领导和嘉宾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江西省影视家协会主席俞向党主持。
    赵化勇在会议上讲话。他代表中国视协主席团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说,中国视协是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的纽带,这个纽带要发挥好作用,必须广泛联系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才能为推动社会主义电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出积极的力量。中国视协的各专业委员会就是这个纽带的合力之一。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成立的,这说明在我们的工作中,服务大局的责任意识是明确的。近十年来,农村电视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为推动对农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培养人才、把优秀的实用节目送到基层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现在,“农村小康电视节工程”、“农村电视艺术节”已经成为中国视协的品牌活动之一,这是非常可喜可贺的。在此我们要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农村电视专业委员会上一届领导集体表示衷心感谢!回顾成绩,我们更感到农村电视委员会未来的责任更加重大,工作也更加光荣。在大力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同时,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工程。这是对农电视工作的主题,是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责无旁贷的使命。我们希望,新一届年富力强的农村电视委员会领导集体,团结奋进,拓展渠道,进一步面向新农村,研究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弘扬新风尚,关注新问题,把农村电视委员会的工作做得更好。
    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宣布了新一届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领导班子的任命。赵化勇颁发聘书。中国视协副秘书长、新一届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彦民宣读了农村电视委员会章程。
    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书记、新一届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主任傅玉祥作了工作报告。他说,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0年风雨历程。作为中国视协二十多个专业委员会中惟一面向“三农”的专业委员会,农村电视委员会在中国视协的领导下,在上任主任的带领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团结带领全国农村电视界同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紧紧围绕“研究与推动中国农村电视产业化”的中心任务,在“三农”电视领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理论研究等活动,为促进我国农村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并为今后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我们新一届班子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新一届应该向上一届农视委领导班子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表示,新一届领导班子将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竭尽所能不辜负中国视协分党组和全国对农电视同仁的深情重托和殷切期望,利用好农影中心的平台和团队,为农视委工作的开展和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团结全国涉农电视机构和电视工作者,全力做好“联络、沟通、协调、服务”工作,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会员之家。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农村电视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农村电视事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同时,我们又必须面对电视行业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泛娱乐化的严峻挑战,加倍努力,加大力度,去推进农村电视事业的发展,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村电视与“三农”地位相适应的迫切要求。
    围绕未来五年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他指出新一届委员会将围绕“四个重点“开展工作:第一,以促进农村电视委员会的发展壮大为重点,全力加强自身建设;第二,以办好“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为重点,推动农村电视艺术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以办好多层次、多形式的各类论坛为重点,促进学术交流,多方合作搭建平台;第四,以开展对农电视理论研究为重点,探索总结农村电视宣传的规律,寻求政策上的突破和扶持。
    就如何开展和加强农村电视工作,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黎鸣指出,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是中国视协二十六个专业委员会之一,是由中国视协指导的、由全国各级、各界从事农村电视节目的电视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学术团体。希望农村电视委员会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为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推广科学技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促进对农电视人才培养和精品节目创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说,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即将载入史册,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还在蓬勃地向前推进。展望未来,我国农村电视事业任重而道远,以发展为己任,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的工作更需再上层楼。今天的中国农村经历着跨越式发展,今天的中国农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今天中国农民的精神面貌不同以往。做好服务“三农”的电视文化事业,需要我们有大局观念、创新思维和服务意识;做好农村电视委员会的工作需要面向一线、团结奋进、前瞻务实。在与会代表们的积极支持下,新一届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领导机构已经产生。这是一个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是一个积极奋发的领导班子,也是一个热心农村电视事业、愿意为之贡献力量的领导班子。我们相信,在新一届农村电视委员会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视协农村电视委员会的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必将为促进我国农视电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与会者讨论还讨论了会费缴纳等具体事宜。
(综合信息部 裴月华)
 
首届全国优秀电视评论节目推举活动
已于近日开始
 
    电视评论节目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进行正确舆论引导的重要阵地。目前,国内众多的电视频道开办的评论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新闻、经济、体育、文艺等专业频道,评论节目日益增多,作用更加明显。为使国内各级电视台在制作评论节目中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质量,经中国文联批准,中国视协将举办首届全国优秀电视评论节目推举活动暨理论研讨会。
    该活动从2010年8月开始,计划于8月至9月征集节目,10月进行推选,11月召开理论研讨会。活动通知、实施细则及推荐登记表已下发至各地电视艺术家协会,相关文件也可在中国视协网站(www.ctaa.org.cn)下载。
 
(国内联络部 王雪茗)
 
地方动态
 
山东省视协举办第二届青少年电视表演才艺大赛
暨电视剧《小小飞虎队》演员选拔大赛
 
    7月17日,由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山东省电影艺术家协会、枣庄广播影视总台等部门主办,枣庄电视台青少部、枣庄微山湖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枣庄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的,山东省第二届“祥和庄园”青少年电视表演才艺大赛暨电视剧《小小飞虎队》演员选拔大赛,在枣庄广播影视总台举行,来自全省10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音乐、舞蹈、表演、器乐等项目的才艺比赛。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青少年业余文化生活,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已与枣庄电视台共同成功举办了首届山东省青少年电视表演才艺大赛。今年,由中央电视台、山东省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联合摄制,为建党90周年献礼的电视剧连续剧《小小飞虎队》将于年内开机,决定在全省选拨演员。经研究,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决定合作举办本次大赛活动。视协领导高度重视,在全省视协工作会议上做了动员,并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市台按照比赛规程和演员选拔的要求,积极参与,采取有力措施,做好组织工作。枣庄电视台、潍坊电视台、德州电视台认真落实省视协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组织,措施得力,经过举办初赛、复赛环节筛选,选拔出千名优秀选手参加本次总决赛。共决出四个类别的学前组、小学A、小学 B组、初中组、高中组一、二、三等奖计八百名; 枣庄电视台、潍坊电视台、德州电视台等十个单位分获优秀组织奖;电视剧《小小飞虎队》导演等主创人员在大赛现场对参赛选手跟踪进行了演员的物色选拔。
                                   (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云南省视协组织专家下基层进行电视艺术培训
 
    2010年,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将业务培训作为工作重点。继协会组织省内部分专家到丽江广电局授课后,近日,云南视协又组织王娟、夏冰等专家到曲靖、大理授课。
    授课专家们根据节目不同的题材、目标观众群、本土区域风格定位和要求,就如何增强节目的娱乐性和故事性,用生动的实例向基层电视工作者讲解展示了不同体裁的节目的不同表现手法。专家们还就播音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播音主持人与电视节目风格内容的协调统一、播音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二度创作,突出节目特点,提升节目质量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讲授。
    电视专家下基层电视艺术培训活动,通过面对面地交流、点对点地传授电视节目制作经验,开阔了基层电视节目创作人员的眼界,增强了如何创新节目样式和节目形态的新认识。
                                   (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