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企业电视分会
 

《中企电视》2007年第一期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2007年第1  总第2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主办
 
卷 首 语   
 
联合出效益  共建大平台
中企电视宣传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邹新炎
 
  笔者从事广播影视工作近四十年,既做过新闻采编工作,也做过广电行政管理工作,原以为对广播影视工作的了解虽不敢说全面,也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了。但自从有机会了解中企电视分会的情况以后,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很大的受众群体,他们不仅有声有色地经营着电视,而且多年来一直在呼吁创办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专业电视频道中国企业电视频道,但时至今日始终未能圆梦。按说,偌大一个国营企业职工群体,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专业电视频道并不为过,甚至可以说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从经济的层面看,工业和农业至今仍然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两大支柱,而国营企业更是支柱中的中流砥柱,它是国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它在GDP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当然也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国营企业因其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为国家所倚重,技术装备最为精良,各种人才一应俱全,这是一支为共和国的稳定、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产业大军,它们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为我国工业的恢复、发展、振兴、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孟泰到王进喜,从邓稼先到王启民,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篇篇催人泪下、动人心魄的华采篇章,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与日月同辉!
  从文化层面看,国营企业虽分千行百业,地处东西南北中,但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也面对着共同的问题和挑战,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使他们有着相似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相似的文化心理,他们同属于一个文化系列。这支产业大军所创造和代表的文化,理应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理应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目前中国的电视市场,像工业、农业这类“枯燥”的专业内容和与之相关的产业文化,显然已被不可避免地日趋边缘化了,而娱乐类、休闲类的快餐式文化则大道通天,几乎占据了电视荧屏的半壁江山。当然,笔者并非一概反对娱乐类、休闲类、肥皂剧之类的快餐文化,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娱乐性、休闲性节目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力避庸俗和肤浅,还要把握好播出比例。在电视文化影响如此广泛和深远的时代,电视人真应该如履薄冰!假如打开电视铺天盖地都是一些自恋自怜的小男小女文化,荒唐粗俗的嬉戏文化,信口开河的调侃文化……这样的文化氛围对一个正跋涉在伟大复兴征途中却仍有许多内忧外患的民族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十六大提出“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每个有历史责任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应该把她作为座右铭,更何况引领舆论的传媒人!话扯远了,言归正传。
  过去因频率资源紧缺,难于开办更多的专业频道。现在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电视市场的细化已经成为可能并呈现出必然趋势,以往千人共享的大众化广播电视节目已逐渐向专业化、个性化、资讯化的方向发展。据报道,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传媒发展较早的美国已经形成窄播传媒占主导地位的趋势,电视频道资源几乎一半以上都在为窄播系统的用户服务。所谓“窄播”就是为特定受众开办的专业频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政治的现代化和文化的多样化历史进程,我国媒体功能和角色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电视频道的多元化也将成为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窄播专业电视频道将应运而生。
  即将开通的中企视联影视传输网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窄播专业频道,但它终究是一个完全为全国国营企业职工服务、为全国国营企业职工所拥有的影视专用通道。中企影视通道的最大优势是可以把分散的、各自独立的企业台联盟成一个整体,加盟台每天都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获得三至四部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国内外影视片。除了供应影视节目丰富职工社区文化生活以外,我们还可以用经营电视频道的理念和通常做法,通过征文、节目交流、组织研讨、观摩等活动,把这个影视通道搭建成一个可以互动交流、信息共享、物流融通、同声相应的巨大信息平台。并通过交流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的企业文化精华,进而创造具有中华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企业文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渐使中国的企业文化成为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生力军,并逐步跨越国门走向世界,以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软实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企影视通道是一个全新的类媒体。惟其全新,她是稚嫩的,弱小的,是需要扶持、关爱、甚至在许多方面还需要体谅的。“服务国企广大受众,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宣传国企文化,弘扬国企精神;联合国企电视,共建互动信息平台”这既是中企影视的文化理念,也是中企影视的经营宗旨和奋斗目标。一句话,所有的国企职工,所有的国企电视都是我们竭诚服务的对象,所有的国企职工和国企电视同仁更是中企影视的靠山和最有力的保障。你们对中企影视的认同、关爱、支持和参与,将是中企影视生存发展并逐渐由弱变强,生生不息并日新月异的不竭源泉和永恒动力!
 
目  录 (2007年第1期  总第2期)         
卷首语
联合出效益 共建大平台 中企电视宣传指导委员会 邹新炎(1)
 
“中企视联”节目交流平台隆节目平台重推出本刊通讯员   赵连文(4)
关于建立窄播媒体的几点思考企业电视分会     侯 钺(5)
中企电视宣传指导委员会简介           本刊编辑部(7)
《中企影视》节目简介              中企视联节目部(8)
 理论纵横
浅谈新闻编排大雁煤业集团电视台         李 颖(15)
电视纪录片的点、线、面宝钢电视台        施胜国(18)
试论电视人物报道的审美特质济钢电视台      周传勇(20)
 业务园地
把电视节目办到家门口首钢电视台         王 彦(22)
初谈电视现场采访 西飞电视台          赵双双(23)
小城大观采访札记上海石化电视台         于晓玲(25)
两期访谈节目的“得”与“失”          攀钢电视台 车英明(26)
 观察窗
企业电视的不利现状与对策            园 笛(28)
企业新闻批评西飞电视台             申炳祥(29)
群众性DV活动大有可为              首钢电视台 司金贵(30)
 技术前沿
非线性编辑与电视制作浅谈        大雁煤业集团电视台 刘立志 邢绍武(31)
弃旧纳新,建设一流的数字电视网络平台   呼和浩特铁路局电视台 高建国 张杉木 上海澳润 曲宝春(32)
 
《中企电视》编辑委员会
主  任:张彦民
副主任:沙 凡
委  员:邵英功 史国强 尹  继 魏  民 王水华
        史维虎 华  宇 李海洋 高凌云 梁  伟
        勉有发 蒲治平 李  蕾 张介夫 侯  钺
        赵双双
主  编:侯  钺
责  编:司金贵
 
装帧设计:阿 梵 辛凡忠
准 印 号:京内资准字 2006=L0064
编辑部地址:北京石景山古城宾馆写字楼509号
邮  编:100043
电子邮箱:zqtv008@163.com  
电  话:01051712506   01063267218
联系人:马  萍   王  洪
 
“中企视联”节目交流平台隆重推出
创建企业电视频道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本刊通讯员 赵连文
 
  岁末年初喜讯频传,中视协企业电视分会再传捷报——向会员单位发出《关于推进中企视联节目交流工作的通知》,宣告“中企视联”为企业电视正式搭建了节目交流平台,在创建全国企业电视频道工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进展。
  中国有线电视的先行者——中国企业有线电视自诞生以来,由于地处天南海北,置身千行万业,生存和发展的规模受到地域与行业限制,企业电视人无不渴望有一个属于企业自己的电视频道,以便互相了解、沟通、学习和借鉴。特别是随着电视节目进一步走向市场,更加期望有一个廉价而丰富的供片渠道,并进而通过这个渠道实现各台优秀自办电视节目的交流与共享。为此,分会理事会在2003年北京顺义理论研讨会上,做出了“筹建企业电视频道前期调研工作的决定”,会长、副会长及驻京办同志多方奔走,联合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工作,将《建议央视开辟企业电视频道的建议》作为提案,提交到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2006年上海换届年会上,分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对此项工作做了总结;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也将此项工作列入了重点工作日程。中视协领导更是自始至终地对我们历时数年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
  调研发现,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全国性传播平台只能由国家授予相应资质的经济实体搭建,而作为社团组织的企业电视分会并不具备这一资格。中视协领导曾明确指出:企业电视分会不是法人,不能参与任何经营活动,只能在节目业务平面上推动这项工作。
  企业电视急需有一个节目供应和播出平台,但自身并无此合法资质。为解决这一问题,分会经广泛征求意见,决定采取“借船出海”战略,请具有全国性传播资质的中广电信有限公司和央视华广卫星电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中企视联(北京)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企视联),作为搭建企业电视节目供应和播出平台的运作实体。两大公司对企业电视事业极其支持,经过半年的筹备,于2006年11月完成法律手续,12月份开始正式运作。
  中企视联因企业电视需要而生,又以为企业电视服务为宗旨,只为企业台服务,不给企业台增添负担。它的基本运作方法是:
  一、 企业电视台自愿加盟,签定加盟合作协议书;
  二、 为加盟台统一配备卫星讯号接收装置;
  三、 无偿为加盟电视台提供影视节目;
  四、 开展加盟台之间的优秀自办节目交流;
  五、 组织加盟台联合制片、共办栏目。
  中企视联的诞生,在企业电视发展史上是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它从此使我们走上联合之路,使天南地北的企业电视人真正成为一家,使互知互识、互学互补、互竞互赛成为现实的可能。
  中企视联进入我们的生活,是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支持下以及企业电视分会领导下,众多企业电视人共同奋斗的结晶。目前,它只是刚刚上马,今后的难题仍然多多。为了中国企业电视这一值得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们要继续以远大目光、坚强毅力迎接挑战,以团结起来干大事的坚定信念奋勇向前。
 
关于建立窄播媒体的几点思考
 
企业电视分会 侯 钺   
 
  一、定 位
  窄播媒体是采用卫星直播的方式,进行专业性服务的电视系统。它同大众化广播电视节目的根本区别,是改变了过去节目普及性和适应性的要求,把受众的流动收视转为指向收视的为特别需要的专业化、小众化受众提供对口服务的电视节目平台。
  二、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办的电视频道已有1255个,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以及县或市以下城镇办的电视频道已超过1700余个。在拥有3000个以上频道的国度里,一个频道要想打开局面,占有一席之地,它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它有没有自己特色。有特色则存,无特色则亡。
  通观全局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和多如牛毛的中小电视台,在内容表现形式和运作手法上均大同小异,看来看去亦不过是“大央视”和“小央视”而已。同质化的现象极为严重,看一个频道就把所有的频道看完了。国际上电视发展的趋势,就是其定位细分,各电视网(相当于我们的频道)之间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在国内,为了打破这种综合频道的模式,海南率先迈出了第一步,打造了“旅游频道”,接着湖南卫视和安徽卫视也紧随其后,提出了“快乐中国”和“首播剧”的口号,宣称要做中国最具活力的电视娱乐品牌。他们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因此,可以看出当前要改变我们过去电视频道同质化的局面,重要的不是数字化,而是专业化。
  中企视联就是一个以开展窄播业务的管理平台,目标就是向着专业化、个性化、咨询化方向发展的新兴的电视传播媒体。在当前各级电视台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之时,中企视联窄播媒体应运而生,必然会改变电视市场的格局。
  在内容上专业化,在传播风格上有鲜明的特点,这就是打造了中企视联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构 架
  窄播平台构架特点阐述:
  (一)管理多元化,既有实体运作,又可分层次管理,既有内部资源整合,又有外部联合协作。从而加速媒体资产的广域流通,以社会化供给资产流通价值链,在媒体市场中达到资本的迅速扩张。
  (二)节目资产的开发与利用,是通过各窄播媒体的需求互补,最大限度地利用节目资源而获得媒体的资本增量与资产增值,以获取资产的最高价值和最大的附加值。
  (三)窄播电视从模拟转换为数字电视是一种非常容易的事,因为卫星传输本身就是数字信号,对用户而言,只要增加机顶盒即可。中企视联只要根据资源管理所构建的服务功能,依据高层决策的目标规划,合理地调控应用系统,扩大增值空间,实现媒体外延的合理调控和通盘协作,形成一条有分有合的产业链。
  (四)广告整体运作,可发挥大行业接受广告的优势。中国广告市场,从“座商”到“卖方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在细分目标客户了。因此,专业化的优势就显示出来,特别是“窄告”,还是一座尚未挖掘的金山。在今天各种媒体残酷地竞争面前,导致有的媒体为了眼前的利益进行“掠夺性的开采”,有可能使广告的价值体系崩溃。在这种情况下,窄播媒体大力挖掘“窄告”,实行媒体整合营销,就完全可能大大地提升我们在广告市场里的份额。
  四、付费与否的选择
  近年来,我国广电系统随着数字化改造的加速,数字付费电视兴起了。然而从付费电视的运作情况看,从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由于受众对免费看电视的观念没有转变,对付费看电视不认可,使付费电视的推广举步维艰。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付费电视的发展也不乐观,2005年3月31日,法国一下子就推出了14个免费的地面窄播数字电视。使TFI的广告占有的份额在未来的10年中从31.8%可能下降到22%,而M6的广告份额也将从21%,下降到16-18%,使付费电视的前景更加雪上加霜。以至有些分析家认为,免费窄播数字电视的不断推出,可能把芨芨可危的付费数字电视送进了坟墓。
  中企视联一开始就把自己平台所拥有的窄播媒体,定位在免费收视上,就是一个明智之举。这些必然会扩大收视面,增加广告的投放量。当然,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论,对于中企视联将拥有的众多媒体,也要因媒体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免费或付费的模式。有的可采用政府拨款,有的可采用行业赞助,而对指向性强,需求效益高的收视群体,亦可参照数字付费电视收费的额度,酌情制定收费标准。
  五、单一追求收视率的误区
  长期以来,所有搞电视媒体的都无一例外地追求收视率,收视率是电视媒介行业里面的通用货币,它在一定程度上的量化是可以计算衡量并且评估的。因此广告商一般都根据收视率的情况来决定广告的投放频道,投放时段,乃至投放量,因此区分出强势媒体和弱势媒体。毋庸置疑,收视率是一项重要的但决不是惟一的或肯定的指标。因为收视率是由两个维体组成的,一是到达率,二是忠诚率。到达率不等于满意率。虽说受众看了,却不一定被打动,这就是认知、认同、认购的关系。受众数量不等于受众质量,相对于表面上收视人口的多少背后的差异性的东西往往更值得关注。据我了解,收视率和满意度之间往往呈现弱正相关的关系。收视率高的节目不一定是满意度好的节目,因为收视率缺乏对广告有效性的评估。在这里可以看到,广告节目的目标观众不等于广告的目标消费者,目标观众特性能够多大程度上符合目标消费者特征是对广告有效性进行评估的核心。现在的广告商已经不满足一般性的平面投入,而更关注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进行有效的垂直投入。指标是受众收视时间,收视频率和收视的完整性。中企视联是专业化媒体,它有特定的受众媒体,虽说到达率不一定很高,但指向性明确,忠诚度高,应当说在广告逐渐成熟的今天,这样的媒体才是优势媒体。
  广告的投放已经逐步走出单一的追求收视率的误区,走进了影响力传播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专业传媒的特点,坚持以受众为中心的传媒模式,创造更为持久的竞争优势。
  六、构筑媒体影响力的几个因素
  (一)媒体的定位是媒体能否产生影响力的关键。专业化小众化要求媒体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设置频道、栏目、节目等。因为这种专业化媒体了解目标受众的体验,有独特的同目标观众沟通的方式。
  (二)媒体的实力是赢得市场、赢得客户、维护和扩大忠诚受众很重要的环节。树立品牌意识从媒体创建时就要提到重要日程上面来。
  (三)政府的政策是构成媒体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政策的限定或倾斜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媒体的生存和发展。政策倾斜有很多是特许经营的,就会形成垄断资源,而垄断资源会形成高影响力。
  (四)节目是王。优秀的栏目,优秀的节目,通过合理的安排,必然会形成较强的影响力。电视节目的品质是吸引受众,感染受众,提升媒体影响力的最高体现。
  由于专业性小众化的窄播媒体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尚无成例可以借鉴。这些零零星星的感受,都是在争取这一媒体实现过程中想到的,写出来仅供参考而已。
 
中企电视宣传指导委员会简介
 
本刊编辑部
 
  一、工作宗旨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扎实地推进企业电视领域的文化体制改革,探索企业电视台联合办节目的道路,构建企业自己的展示、交流平台,丰富企业职工文化生活,为振兴国有企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
  二、领导机构成员
  主  任:同向荣(国家广电部原副部长、现为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副主任:沙  凡(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会长)
            邵英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常务副会长)
  秘书长:邹新炎(国家广电部原办公厅主任、中央文献片节目审查组成员)
  副秘书长:尹  继(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企业电视分会秘书长)
    委  员:  业内专家、加盟台台长
  三、主要任务
  1、沟通加盟台与中企视联的联系,反馈基层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推进企业有线电视事业发展。
  2、指导节目加盟工作,协调节目供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协助中企视联有计划地组织加盟单位开展联谊活动、增进友谊、推动供片工作健康发展。
  4、建立企业电视理论体系。
  5、总结和交流办台、办栏目、办节目的经验。
  6、研究《中企资讯》的节目构成和运营思路。
  7、开展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互访活动。
  8、努力推进企业电视产业化,为加盟台电视文化产业经营搭建平台,开辟渠道。
  四、办事机构
  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秘书长主持,办事机构设在中企视联。活动经费均由中企视联提供。《中企影视》节目简介
 
中企视联节目部
 
  《中企影视节目》是由中企视联(北京)影视文化传播公司策划、包装的一套高品质影视套播节目,每天为全国100多家企业电视台所辖的2000万受众播出2部经典电影和3集电视剧,共计6小时。节目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全国企业电视台不同受众的收视习惯,经过节目部的精心编排,悉心包装,务求带给他们极尽视听之娱的选择。
  一、优 势
  1、丰富的影片资源
  中企视联影视片库具有合法播出版权的各类影视作品4000余部,且片库内容仍在不断更新(目前由文化部和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提供)。除了庞大的影视资源,我们还将通过与国内外影视制作机构多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拓展和丰富影视节目资源,为加盟企业电视台的受众营造一个缤纷的影视世界。
  2、经典的影片回顾
  目前公司的影片可分为13大类,基本涵盖了中国大陆、港台、日韩以及欧美地区最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
  3、热点的影片展播
  公司始终站在影视领地的前沿,充分考虑观众的口味,不断开发优质片源,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把受众期盼的最新的影视剧奉献给观众。
  4、准确的影片分类
  因成长环境和性格爱好不同,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收视习惯。为了使节目能够适合不同观众群的需求,我们将不同类别、不同时段播出的影视片作合理的搭配:在详细、严谨且有针对性的分析后,我们将影片划分为13个大类,个别大类还作了不同程度的细分:
  (1) 科幻/魔幻
  (2) 喜剧(冒险,动作/爱情/青春/搞笑/生活/经典/黑色喜剧)
  (3) 文艺片
  (4) 警匪/动作
  (5) 惊悚/悬疑
  (6) 战争/战争中的人物
  (7) 人物传记
  (8) 故事片(爱情/亲情/生活/青春)
  (9) 灾难片
  (10) 纪录片
  (11) 动漫卡通片
  (12) 音乐会/舞蹈/综艺节目
  (13) 电视剧
  5、多种多样的节目板块
  为了增加节目的多元化,除播放影视剧外,本节目还将播出音乐会、舞蹈、综艺节目以及记录片。条件成熟时,我们还将陆续策划一些好的电视栏目,如电影欣赏板块、广告板块、请您欣赏板块、开心乐园板块、娱乐快报要闻板块等等,以飨观众。
  6、积极有效的互动
  服务国企,服务国企大众是我们的宗旨,加强与企业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才能实现“联合出效益,共建大平台”的目的。在时机成熟时,将播出以企业为主题的节目,比如:《企业台获奖节目展播》、《企业电视台信息展播》、《企业人物》、《企业改革报道》等,让企业做主角,让企业深度参与节目制作,不断地提高企业台自办水平,使平台多方位地为企业提供服务。
  二、节目编排
  1、节目定位
  针对节目的特定受众群体——产业工人、职工家属,高级技术人才及管理人员等,播放政治方向正确、有品位、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成长的影视片。
  2、供片方针
  (1)中外搭配,新旧搭配;
  (2)常态性和节假日兼顾,照顾老中幼;
  (3)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鉴赏性、娱乐性相搭配;
  (4)影片内容与放映时机、广告内容相搭配,充分尊重广告客户的意见和建议;
  (5)前三个月以热片、经典片为主,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为: 6∶4。
  3、专业的节目编排
  (1) 下午6:30——8:00,这个时段主要播出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卡通节目。这个时期小孩子已经放学回到家中,在晚饭和晚间紧张的学习开始之前,我们为这些孩子安排一段轻松的卡通时光。我们的卡通节目主要来自全球最好的卡通制作公司,其中包括来自米高梅、华纳兄弟及汉纳巴贝拉制作的卡通片集,如《飞天小女警》,《德克斯特的实验室》及《小孩大联盟》等等。更有成名的米老鼠,汤姆猫,杰利鼠,兔八哥,迈克狼,叔比狗等小朋友喜欢的动画形象人物天天出场。
  (2) 8:00——10:00,这个时段主要播出一些富有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电视剧。观众主要为国企工作的员工或已经退休的老职工以及他们的家属,这类观众有着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以及强烈的爱国心,所以,在这个时段,我们将安排一些较厚重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能够启发人们思考与反省的制作精良的电视剧。
  (3) 晚上11:00——0:30,这个时段看电视的主要是“一群接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和较稳定的收入,代表城市新生活方式的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为了吸引这批人的目光,我们安排了最新的大片,主要是动作片、文艺片还有一些悬疑片。
  (4) 栏目播出设置
  每天提供近6个小时的节目,安排在黄金时间播出,其中包括2部经典电影及3集电视剧,采用电视与电影交叉播出的编排方式。
  三、例:一周节目表及部分影片
 
浅谈新闻编排
 
大雁煤业集团电视台  李 颖
 
  企业电视必须以新闻立台。但新闻除了要导向正、口径准、事实真、内容广、播报快、形式新以外,还有一个整体编排问题。编排,即为了强化整体新闻的效果,对所播新闻进行有机组合,合理布局,使每条新闻都处在它最合理的位置上,体现出应有的份量。没有一个好的编排,再多的好新闻也会杂乱无章,失去整体力度。笔者认为,要提高新闻编排质量,必须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新闻编排要围绕中心、关注百姓
  新闻,是媒体喉舌功能的集中体现,导向永远是第一位的。新闻编排要有大局意识、中心意识。要紧跟中心,而不能偏离中心。应当说新闻宣传的重点,都是根据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和全局工作的要求确定的。
  围绕中心,关注大局是新闻党性原则的体现,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因此,对“中心”必须紧跟、紧跟、再紧跟,围绕、围绕、再围绕。讲紧跟,首先,就不能迟滞延缓,舆论落后于中心、落后于形势,要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新闻敏感。其次,紧跟不仅仅是个新闻的数量要求,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深度的要求。讲质量和深度就要紧紧围绕各级党委、集团公司的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从全局高度、战略高度采取的重大举措组织报道,准确阐述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的重大决策,及时传递宏观信息,及时发现带有顷向性的苗头和问题,恰如其分地总结新鲜经验。要紧紧围绕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组织重点报道,为基层和实际工作者提供发展的思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增强破解各种难题的信心、勇气。
  遇到重大问题,疑难问题和热点问题,不能采取回避的态度,要知难而进,在“公布事实”、“明辨是非”、“指出利害”、“揭示趋势”上下功夫。要遵循舆论引导的“可信性原则”,绝不允许按照主观臆想和愿望“打扮事实”;要遵循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原则”,进一步增强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宣传的可信度;要遵循舆论引导的“贴近性原则”,善于从人民群众关心的内容、角度入手,把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注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遵循舆论引导的“渐进性原则,”把舆论引导特别是对疏导情绪、解决矛盾和问题,作为一个过程来理解,要循循善诱不能刮风犯急性病,更不可不分层次和策略的“狂轰乱炸”。要轻重有序,错落有致,富有节奏。紧跟中心,不能疏离群众,而必须契合群众的心理需求。在报道中心工作时,不要忘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选题策划既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又要关注群众的心愿,善于把中心工作的重点,同群众关注的热点、中心工作的难点以及同群众切盼的焦点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要做的和群众要求的,把我们“想说的”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使我们的宣传既让党和政府满意,又让人民群众喜爱。
  紧跟要把重锤敲在点子上,不能盲目乱打,更不可随意妄为乱敲边鼓。要加强对全局工作、中心工作的了解和把握,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研究和分析,对形势的冷静观察和思考,随着中心工作的推进和社会舆情及形势的变化做出舆论引导的呼应,既抓鼓动统一思想,又抓典型指导推动,还要深入剖析,搞好预警。紧跟不是盲目,紧跟不是应付,紧跟也不是舆论一律。紧跟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要自觉融入时代、融入大局、融入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注意对群众思想观念的引导,对社会情绪的调整,对矛盾和问题的疏导与协调,对有碍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及损害大局和群众根本利益现象的监督,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启迪性、针对性、贴近性和影响力,这才是积极的有为的紧跟;这样才能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才不致于使我们的中心工作的报道处在一个平面和飘浮的状态,也不致于动态的东西报道之后,不知往哪里深入,迷失方向,这才是不偏离中心,不疏离群众的紧跟。
  2、新闻编排要突出主题
  新闻编排没有主题,没有明确的编辑思想,就不叫新闻编排。现在有一种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就是不重视新闻组合主题思想的体现,而新闻编排的主题,代替新闻组合的主题,使新闻组合如同一盘散沙,提不起神来。要正确处理新闻编排的主题与新闻主题的关系。新闻的主题是对所报道新闻事实蕴含的主题思想的提炼,它所体现的是这一新闻的主题。而新闻编排的主题,是一期新闻组合节目的旗帜,是一个阶段编辑思想的体现,是统领所有新闻的纲。
  新闻主题应蕴含在新闻编排之中,通过对节目的选择和编排体现新闻中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新闻组合要十八般武艺各展所长
  新闻组合讲求新闻体裁的多样性。要根据报道任务和报道重点对新闻进行体裁架构的设计。比如,对于重大火灾这样突发事件的报道,就要根据突发事件的进展和受众对事件不同侧面关注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报道体裁,以增强其宣传效果。既要有动态的消息,报道何时、何地发生了火灾;也要有火灾抢险,灭火或抢救被困人员的现场报道;还要有对火灾原因的分析性报道;如果这是个火灾多发部位,又要有背景报道。因为火灾发生的原因、火灾造成的损失、人员伤亡情况和由此引发的其它方面的变化,以及社会各方面对火灾的关注等等呈现一个连续的过程。那么,作为突发事件的报道,为契合人们急于随时了解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前因后果,就需要进行连续的报道;火灾原因查清后,为了警示和教育,强化对火灾教训的认识,还需要配发评论或编后话。这样一个事件性报道,可以说根据不同报道任务的需要几乎用上了所有报道手段。非事件性报道也是如此,一个典型或一个对全局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新闻,除了要发消息,系列报道外,还要发言论。总之,报道体裁是根据报道任务需要确定的。一定的报道内容或任务,需要运用不同的体裁,一定的体裁体现一定的宣传效果。如果不管什么样的宣传任务,只是采用动态的消息体裁就达不到宣传效果,同时也显得单调呆板。因此,要十八般武艺各展所长,这也是提高新闻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4、新闻编排要突出时效性,加大信息量
  电视新闻要以火快取胜,它在时效性上要求的是今天,是刚刚或正在发生、发展的事实。新闻组合要加大信息量。增大信息量,就要求把稿子写短、写精,要挤掉水分,要剔除无效信息。
  5、新闻编排编辑要主导
  新闻编排考量的是编辑驾驭全局和策划组织报道的能力。编辑在新闻宣传中是具体的策划者和组织者。编辑是新闻报道的灵魂,是运筹帷幄的军师。对报道什么、怎样报道、何时报道、报道到什么程度;从什么角度报道、报道形式、报道体裁的选择、报道力量的配置、报道效果的预测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要提高对战役报道的全方位的策划、对常态报道的创新性策划、对突发事件的临机快速策划、对重大报道的整体策划的能力。编辑的策划是一个系统的、贯通的、连续的过程,不是零散的、孤立的、断面的点式策划。因此,编辑必须胸有全局、必须吃透“两头”的情况,必须对世界形势,对国内形势,对省内、市内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把握,必须增强新闻的敏感性,新闻价值的判断力,新闻报道的组织协调能力。要把握新闻宣传的主导权,当好策划者、组织者、把关人。
  电视新闻是顺序传播,观众收看也只能是从前往后的顺序收看,不像报刊可以选择,因此新闻编辑必须讲求艺术。一档节目,要有轻重缓急,波澜起伏,靠多个新闻组单元制造多个看点。因此,笔者认为,提高新闻编排的质量,除上述原则外,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选好头题,扬起龙头。
  头题新闻是当期节目的龙头,直接体现编辑的意图,代表一期节目的灵魂。对观众来说,头题新闻能否吸引观众直接影响到他们收看新闻的兴趣。
  选好头题,必须打破传统的按照领导官阶职级来编排新闻的习惯,因为这不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导向性决不是领导化。所谓头题,应是那些体现导向性、针对性、典型性、经验性、成就性、问题性、启示性以及社会影响大,观众最感兴趣的题材。有些重要会议和主要领导的重要活动也可以选作头题。那么,头题从何处选呢? 就是要在重点工作报道中选,在战役报道的重点报道中选,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选。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作为头题时,编辑、记者要加强对会议和领导讲话的解读,使之有新闻味道。抓会议新闻,就要特别关注会议决定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领导讲话中突出强调了什么,对某一方面问题的态度,领导讲话中传导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话语。这些都是构成会议新闻的元素,依据这些元素写成的新闻才有新闻价值。这样的新闻上头题,再配以相关的报道,构成一个新闻组单元,不仅突出了新闻主题,而且也具有了较高的新闻及宣传价值。选头题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驾驭全局的能力,要有吃透两情的本事。要明确只要选出的头题对推动工作,推广经验,具有指导价值,那么,把领导一般性活动和一般性会议报道放在头题之后,领导也会理解和支持的。
  其次,优化组合。
  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编排方法。常见的方法是:组合排列、对比排列、综合排列。组合排列,就是把同类题材或内容相近或有内在联系的新闻排列在一起,使之形成一组,在一期节目中形成重点,深化报道思想。但这种排列组合,决不是同质同层面的一个角度新闻的堆砌。应是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同一主题相关题材的组合。它要求各条新闻内容互为背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厚度。同时,要将编辑的观点寓于编排之中,客观上起到评论的作用。一般主题性重点报道大多采用这一组合方式。对比编排,就是把内容反差很大的新闻编排在一起,以鲜明的对比冲击出思想内涵,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鲜明地体现编辑对新闻的评价作用。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产生积极的舆论导向。这就需要增强编辑的策划和编辑意识。记者抓到一个反面题材,为了强化宣传效果,编辑就应当与记者一同去挖掘正面典型的题材,编成一组,体现明确的导向性。集纳式综合编排,是把同类题材综合在一起编成一组综合新闻。这样的新闻单独一条一条地播,会给人以雷同单调之感,综合一起各取其有特点部分,以综合优势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一股的纪念性节日活动,如学雷锋纪念日、消费者权益日、五一劳动节等都采用这种组合形式。中央台在今年对“两会”讨论组报道时也采取了集纳式综合编排形式。为了分出层次和主题,在不同内容、不同主题之间运用片花主题词提示的形式将相关的内容集纳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讨论的内容。这样编排既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又有新闻的厚度和从不同角度探讨问题的深度。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要想提高新闻编排质量,除了必须有新闻媒介的编辑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新闻编排要研究的问题很多,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需要在新闻实践中不断摸索、实践、创新,只要肯下功夫,新闻编排的质量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电视纪录片的点、线、面
——从《再说长江》兼谈《宝钢人》的谋篇布局 
     
宝钢电视台 施胜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举世瞩目的25集电视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全方位地记录了母亲河几千年历史的博大、宏伟和壮观,以及镶嵌在长江沿岸的、改革开发的光环照耀下的一串串明珠。岁月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央电视台又为观众奉献了一部更为精彩的33集电视系列纪录片《再说长江》,以叙述故事和人物串连为主基调的形式,全方位地再现了20年后长江以及长江沿岸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同样是电视系列纪录片,《话说长江》和《再说长江》风格基本趋向一致,应该说,后者在成熟度、表现力、时代感,以及在表现技巧、满足观众欣赏要求等方面,更胜一筹。其中她对“点”、“线”、“面”的把握尤其使人深受启发。
  一、电视纪录片的“点”
  在电视节目内容日趋多元化的今天,节目中的娱乐因素已经成为各类栏目、节目以及媒体的一个重要功能。电视纪录片也不例外,也需要增强健康的娱乐性,满足受众对轻松娱乐的需要。然而凡事都有一个“度”,并非一切内容都是可以任意娱乐的。那么,如何运用电视纪录片的手段,在严肃的题材面前、在众多的表现手法上,寻找适度娱乐并愉悦观众?这就需要找到恰如其分的“点”。
  何谓“点”?它有两层意思:其一,是人物这个“点”,也就是说要有观众感兴趣的人物作为“亮点”。其二,是境况这个“点”,即人物在某种环境下什么样或在干什么这个“看点”。“亮点”引发悬念,悬念导出“看点”。纪录片好不好看,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节目中有没有可看的人和好看的事。最终是有“看点”,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如《再说长江》中的人物选择:在第32集《江海交汇的地方》中有一个人物特别有意思,摄制组在吴淞客运码头坐船去崇明岛的途中,向乘客播放20年前拍摄的《话说长江》中的一些人物镜头,要大家辨认其中的人物现在如何。随后在崇明岛展开了寻找当年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现在的境况。整个过程生动有趣,悬念迭出,耐人寻味,有“亮点”又有很强的“看点”。
  形象地说,纪录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现场直播”。概言之,电视纪录片的特点有三:从表现对象看,取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为拍摄对象和表现内容;从艺术追求看,视真实性为创作的生命,既要反映出表象的真实,更要揭示出本质的真实;从表现手法看,运用纪实主义的手法,以长镜头和同期声纪录生活的自然形态,反对摆拍和虚构。“以人为主角,以故事为载体,以情感为核心,以真实为灵魂,是《再说长江》在创作上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同样,我们《宝钢人》在追求以“讲述”的形式来作为节目的立足之本的时候,人物的选择有“亮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也遵循了电视纪录片拍摄的一般规律,也拍摄出了一些好作品,如《没有休止符的人生乐章》。但是,总的来讲,“看点”不多,有些节目甚至没有“看点”。对照《再说长江》,差距大得相当明显。
  二、电视纪录片的“线”
  作为综合性的传播艺术,电视不可能像切豆腐似地把新闻性、文艺性、社教性专题节目的界限划分得如楚河汉界般一清二楚、泾渭分明。同样,电视纪录片尽管表现形式多样化,但“纪录片要故事化”早已成为专业电视纪录片编导的共识。而人物故事需要有一根主线来串接的,这如同写文章一样,散文散文,形散神不散,它有一根主线贯穿到底。
  电视纪录片如果是以人物为主角,那这根主线就是这位主角,就像一棵树,主干以外还有枝叶。枝叶便是故事情节和其他人物,再兼顾故事情节的娱乐性和其他人物的目的性。《再说长江》中,长江就是主线,其中的每一集所要反映的主题便是这部电视系列纪录片的枝叶,互相呼应,一脉相承,一气呵成。“一条长江包容了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精神与物质非常丰厚、丰富的内涵;一条长江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前进的轨迹”、“这部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出现的电视作品,力求真实地准确地刻画今日长江的风采,不仅仅是自然形态的、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江表达今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2]
  诚然,各种属性的电视纪录片或专题节目难免互相渗透、互相交错,有时让观众看起来感觉有点“乱”,找不到头绪,但只要故事性强、人物清晰,可以百花齐放。专业人士认为,“这种现象一方面可以促进电视专题节目的繁荣和发展,如社教性专题节目为了提高自身的可视性,在内容表达的间隙,插入一小段影视歌曲,调剂观众的收看情绪;另一方面,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处理手法,使一些节目的类型发生了变化”[3]。宝钢电视台去年拍摄过一部纪录片《怀念曾乐》,采用的就是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交错的手法。主线是曾乐精神,枝叶是三位荣获“曾乐敬业奖”的青年。他们在工作中传承曾乐精神,发扬光大,两者结合得顺理成章、和谐呼应,恰到好处。
  在创作思想上,电视纪录片强调编导深入采访,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以便抓住事物的本质和人物的特色,发掘有价值的素材,理清一条主线。同时,编导在创作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最典型、最有趣、最鲜明的事实、细节、场景等,并以尽可能生动和丰富的表现方法把他们再现出来,给观众以信息传递、思想启迪、画面可视,并获得美感。
  三、电视纪录片的“面”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电视传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地方台,因为他们受来自各方面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很少,因此,他们在进行正常电视传播的同时,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电视纪录片的改革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就目前而言,电视纪录片的类别和形态特别丰富,而且各类型之间又相互交差融合,形态多变。尤其是纪录片的纪实性专题节目,由于两者的属性比较相同,一个时期以来,常常被混为一谈,其中“讲述”之类的节目,有的电视台把它归到专题类节目,有的电视台把它归到纪录片节目,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有一个如何确定“面”的问题。
  我认为,电视纪录片的“面”主要有三点:一是“受众面”,即拍摄完成以后的指向;二是“内涵面”,即自身容量、信息量,观众看了以后是否过瘾;三是“技法面”即制片的各种可用手法。
  数学里的《平面几何》中有一条定理: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按照这条定理,我们便可得出“点多面广”这个道理。我们把它运用到电视纪录片中,“点多面广”就是可看性强,观众自然而然就会多起来。那么,如何来考虑这个受众“面”呢?我们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是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那它拍摄出来的纪录片必须是全国一流、甚至是世界一流的,《再说长江》也确实如此,“让一个焕发青春的、朝气蓬勃的长江走到人们面前,把一个创造奇迹的新的时代、新的中国、新的长江留给了历史” [4]。反观我们宝钢电视台,《宝钢人》是给全体宝钢职工,以及关心宝钢发展的职工家属、社会各界人士看的,因此,节目必须要考虑到或者兼顾到这些,简而言之就是要有宝钢的特点或特色,同时要在可看性上下功夫,增强宝钢电视纪录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使之更贴近受众。
  电视纪录片的“面”还表现在拍摄手法上。长镜头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许多优秀纪录片里如《再说长江》都有精彩的表现。可以说,长镜头已不单是成熟的表现技法,更是审美视野的开拓与深化。运用长镜头记录事件过程是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特色和手段之一。同时辅以跟拍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事实上,一个不间断的长镜头足以使特定的事件或动作能够在真实时空里反映结构复杂的画面,从而形成镜头语言的多意性。
  另外,包括采访在内的同期声的运用,使得电视纪录片表现力更强。电视作为声画艺术,其真实性的表现必然也要从声、画两方面来实现。同期声无疑是电视纪录片实现声音纪实的最重要手段,保持生活的原生形态。就这一点,《宝钢人》充分运用了这一电视手段,获得了很好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再说长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
  [2]《再说长江》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
  [3]金希章《直面荧屏》百家出版社2005.10
  [4]赫伯特·泽特尔(美)《电视制作手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试论电视人物报道的审美特质
 
济钢电视台   周传勇
 
  人物报道在电视新闻和纪录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宣传先进人物的崇高精神是弘扬先进文化、落实“三贴近”的需要,是电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标准、审美的价值报道电视人物,不仅可以塑造真实可信、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典型形象,而且可以借助丰富的电视艺术手法更好地感染人、影响人,使观众在美的体验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教育。
  原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说过:“美是这样一个结果——具有自然品质的客观现象被社会生产实践吸引到人的利益范围中,并对于人类具有肯定的价值,受到崇高精神的鼓舞,被劳动人化,并成为自由的范围,即人把握现实的范围。”电视报道的审美特质,也可以理解为——人们经由电视这一“具有自然品质的客观现象”,将人们的“符合美的规律”的观念、意识渗透其中,并从这一“对象世界”里获得人们自我的“肯定性价值”,从中感受到了“把握现实的自由”。而电视人物报道,是这一美学理论最直观、最形象、最生动地体现。试想,还有哪种形式能像电视人物报道这样,把人物的面貌、言行、环境、历程直接呈现在受众面前,让大家去感知人物背后的心灵和人格、思想和情感?还有哪种形式能像电视人物报道这样,能使人们从这一“对象世界”里获得自我的“肯定性价值”,从而引起审美的愉悦和精神的快感?
  电视人物报道,从审美价值及其特质来看,可以从时代美、人格美、艺术美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电视人物报道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体现时代美
  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如何与时代脉搏契合是电视工作者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先进人物是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先进个人或集体,他们身上凝聚着符合时代精神的高尚情操。电视报道应该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他不能只停留在对鲜活的生活本身作记录,而更要注意对一种时代精神的发现。先进人物身上的这种时代精神是时代美的体现。时代美对观众的震撼应该是主体伟大的心灵力量在客体对象上的完美实现和最后确证,它代表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所颂扬的、所追求的精神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各个领域,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典型,电视媒介在宣传这些典型人物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报道孔繁森、李国安、徐虎、李素丽等人的事迹时,电视运用其形象的视觉语言,赞颂了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开拓创新,勤勤恳恳,勇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日常的人物报道中,如宣传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企业家、青年标兵、“三八”红旗手等典型时,也将他们放在时代的大环境中,着力表现最能代表时代美的精神境界。
  当然,时代美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与时俱进,在不同的阶段选取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视角,凸现不同的精神。比如在改革开放之初,“解放思想、破除僵化”就是我们报道的主题;而在市场经济从初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则要凸现“开拓、守法、诚信”理念;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则要把“创新”作为亮点。在建立、维护、处理相互关系上,“公平、和谐”思想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赞颂的主旋律。
  二、电视人物报道最有魅力的是凸现其人格美
  电视人物报道不应是“纯客观的简单纪录”,而是要挖掘出深刻的灵魂层面,探求人的活动后面的心理动力。一部优秀的电视报道,总是要表现创作者感受最深的一段情愫,并进而表达创作者的哲学观念和美学追求。不表达某种理念的人物报道是平庸之作,而表达不充分或生硬则是失败之作。只有用生动的形象、鲜活的情节、感人的细节去展示人生历程,并自然而然地把创作者的观念寓于其中;或生活历程中原本就存在着与创作者同样的理念内涵,而由创作者经过选择、提炼,集中展示出来的人物报道,才是好作品。这就需要创作者在展示人物风貌、挖掘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个性上下功夫,开掘人物的美学品格,使片中的人物闪耀出人性和理性的光芒。
  一般地说,人物的性格特点越突出,人物的形象就越鲜明,给观众留下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先进人物与普通人物相比,他们身上更多地集中了时代精神和高尚情操。这些时代精神和高尚情操是先进人物性格中的“闪光点”,它们源于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在平时的行为和事迹之中。电视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借助于手中的摄像机和后期的剪辑加工,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凸现出来,充分展示人物的巨大人格力量,使观众产生共鸣,引起美的联想、美的启迪。
  在人格美的创作中,细节的独特性和真实性是电视最具表现力的因素。细节作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最小组成部分”,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解说词的细节、同期声的细节、画面的细节、事件本身的细节、情绪性的细节——它的艺术功能也使不同的,如人物动作细节有揭示人物关系、刻划性格、外化心理情绪、营造氛围等作用;而物体细节,又有表现人物命运、制造悬念、表意象征、表现时间转换、季节变化等等作用……所以,细节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在不同场所和情节中,其意义和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央电视台在报道“找水英雄”李国安时,镜头多次出现李国安在草原和大漠中被风吹日晒的粗糙的脸庞,牧民们喝到清甜水时喜悦的脸庞;报道李素丽时,观众看到李素丽始终洋溢在脸上的笑容和他帮助老人、残疾人的情景;报道战斗在抗“非典”一线医护工作者时,镜头特写他们与家人离别时的悲壮,他们身上厚厚的、闷热的隔离衣——他们的人格美在这些感人的细节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忽视了电视细节的独特性和真实性,即使你拍摄的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会给人以虚假的感觉。有生命力的、真实的细节来自于创作者对生活的开掘,来自于对蕴含在人物“背后的东西”的特别关照。
  三、电视人物报道也要追求富有电视特色的艺术美
  有人认为,相对于报刊和广播媒体而言,电视人物报道只要用摄像机忠实记录下人物的言行,再配上必要的解说就可以了,不允许进行艺术加工。诚然,无论哪种新闻媒体,都要把真实视为生命。从这一角度说,电视人物报道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电视满足观众直接的“生活真实感”的追求,是电视美与审美的独有特征。没有“生活真实感”,就缺乏可信度,就谈不上使人从中获取美和美感。但是,如果只是如实地记录现实,没有经过创作者的提炼、加工、改造,那么观众看到的可能只是一段段枯燥乏味、冗长难耐、毫无美感可言的生活原生态。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典型化程度如何、形式是否完美?人物形象的塑造、画面的组合、音乐的配置等等是否能够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都要以美学的标准来衡量。因此,电视记者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就是一个追求艺术美的过程。
  另一方面,电视人物报道在再现式表现现实生活,创造自己独立的美的形象,得到受众的审美认同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途径和方式。电视人物报道审美价值获得的深层原因,在于其内涵的真与善的力量所焕发出的电视观众审美想象的丰富性上。因此,决不允许创作者违反生活的真实性、违反审美规律去肆意虚构、摆布和作假。这里所说的艺术加工,是指创作者从审美的角度,运用镜头的调度、灯光的布置、音乐音效的取舍、解说的配合、特技字幕的帮助等电视特有的手段,按照主观情感逻辑,去追索、选择某种生活原生形态的形象。如中央电视台在报道孔繁森同志的事迹时,充分调动了空镜头、照片与回忆的结合、深沉的解说、藏族民歌等形式,在真实美的基础上,产生了强烈的艺术美,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审美认同。
  总之,电视人物报道审美特质的灵魂是时代美,最富感染力的是其人格美,而艺术美则是将观众带入电视工作者精心构筑的审美视界中。这个世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个世界中的主人公既亲切真实,又令人感动、敬仰。
 
把电视节目办到家门口
 
首钢电视台  王 彦
 
  2006年9月22日这一天,在喜迎国庆、中秋佳节的好日子里,我和首钢电视台栏目组来到了首钢金顶街家属区——我的观众朋友们中间,一台以“和谐首钢、美好家园”为主题的首钢电视台《家庭周末》栏目进社区大型文艺演出开始了。
  大红气球高高挂,张张笑脸喜盈盈。活动现场首钢公司领导、石景山区街道办事处领导与来自四面八方的社区居民坐在一起,四周围起人墙。就近的住户们有的从楼上打开窗户,探出脑袋;有的坐着轮椅从人缝中挤向前台;还有的带着马扎提前占了位置。现场有位从较远的家属区坐着公交车专门赶来的70多岁老职工,靠坐花坛,嚼着饼干,乐滋滋“听”着表演。一打听,老人不光来看表演,还看孙子。孙子姜西刚来首钢台没几天,此时正在现场参与节目录制。
  这次活动参与面广,有来自首钢十个社区近三百名表演者,小演员十一二岁,老同志年过七旬。其中有在职的、退休的首钢人,有石景山其他社区的居民;住在海特社区的战友歌舞团副团长朱宝光也带着两名相声演员前来助兴。
  表演内容丰富,吹拉弹唱、载歌载舞,歌唱伟大祖国,歌唱幸福生活。传统与现代结合,自创与经典兼有。独唱、合唱、舞蹈、器乐京剧、相声、快板——,演员们兴致极高,表演认真。这样一个欢乐温馨的场景,使活动的主题“和谐首钢、美好家园”表现得生动具体。  
  组织节目过程中,各社区积极性高涨,演员热情有加,谁都想多上几个。有个社区竟为多个节目找台长、部长“走后门”,结果“总量难控”,十个社区、二十四个节目、两小时十分钟。把我们在现场指挥的忙出了汗,导演喊哑了嗓,切换编导看花了眼,摄像们累弯了腰,而作为活动策划和现场协调的自己,更是满场跑,演员、记者、观众、节目个个都要用眼睛横扫,哪儿有需要就去哪儿。偶有空闲,坐在马路沿上,看看眼前高高矮矮人的背影,听听场内热热闹闹的声音,此时觉得活动筹备过程中的麻烦和辛苦一扫而空,就剩下了满足和成就。
  活动的组织工作紧张而繁杂。从一开始联系物业给与场地服务,艺术团提供现场扩音、社区组织演出节目,与台里各室分工场地布置、节目录制、技术支持、人员协助等等,每个环节都紧张而忙碌,甚至打报告、送请柬、定场地、选时间、审节目、邀嘉宾等等,枝枝节节都须想到、做到。好在台长亲自出马协调,室里同事们承担了诸多具体工作。经验丰富的前辈们指点关键之处,场地精心设计布置,设备技术专人负责,各室在人力、设备等方面相助,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工作。而自己带着大家的期望和热情,倾心投入其中。在两周的准备工作中,经常是在单位干不完拿回家干,躺在床上一两个小时睡不着,一条条缕思路。有时突然想起什么事没做,赶紧爬起来找纸笔记下来。在活动当天上午,派出所打电话要求将活动上报石景山分局治安科和首钢保卫处备案,这才突然意识到这是超过200人的活动,应在有关部门登记。
  活动结束后,想得更多的是这当中的遗憾,当然听到来自各方的反响后心里又多了份欣慰。记得当天演出进行中,我担心节目长,让观众站得累时,旁边一位大姐安慰我:“你们把活动办到咱家门口,肯定累得够呛,我们不就是站会儿嘛,不嫌长,还没看够”。面对面,朴实的三句话,感到观众的心和我贴的那么近,做节目的和看节目的不再隔着电视这玻璃墙,台上演的和台下看的共享一分快乐,首钢电视台真正成了广大职工家属的大舞台,成了观众朋友们的知音。我们为观众添欢乐,大家为我们鼓干劲,电视工作者在电视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彩虹桥,美丽而精彩。               
 
初谈电视现场采访
 
西飞电视台  赵双双
 
  当今,在我国电视界,已有越来越多的记者直接在现场向观众报道。这种备受观众喜爱的采访形式,就是我们要谈的电视现场采访。这种电视现场采访由于具有现场感强、直观性好、信息量大的特点,决定了它比一般采访的要求更高。采访中记者即要遵循采访的一般原则,又要兼顾电视的特点。记者功底的深与浅、成与败,都直接由受众评判,没有可以修饰、弥补的“再一次”。记者只有熟练掌握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优势,善于运用独特得体的方法,才能确保采访的成功。
  一、充满自信
  记者面对何种身份的采访对象,都要充满自信、情绪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敏捷的思维状态,迅速同被采访对象沟通。在我从事十几年的电视工作中,采访的人不计其数,每次采访我都充满自信,用自己的自信力去感染对方,增强被采访人的信服感,从而在采访中获得主动,取得成功。我认为这种心态对每一位电视工作者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要善于调动被采访人的状态,把握好采访时机
  有许多颇具表达能力的企业家、学者等一旦进入采访现场,面对摄像机、主持人反而没了风采,甚至变得僵硬和笨拙,失去常态。这时,记者要善于调动被采访人的状态,与被采访人作心理上的最佳沟通,这既是节目很好的开端,更是节目成功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记者要注意从采访一开始便无闲话,有时采访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都能影响被采访人的情绪。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人共同演出的戏,戏能否演下去,要看双方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互动”。2000年我公司生产的新舟60飞机赴京汇报飞行表演获得成功,在回来的飞机上,我看见西飞公司前任总经理王秦平和现任总经理高大成正在兴奋交谈,我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现场采访。我问王总“此时此刻你心情如何?”王秦平满怀深情地讲到:“西飞是我生活、工作半辈子的地方,航空是我为之奋斗的理想,今天看到由西飞生产的新舟60 首次飞向蓝天,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这时,我看见他的双眼浸满了泪花,一旁的高总也异常激动,我随即向高总提出:“西飞是否有信心把新舟60推向世界”,高大成坚定地说:“我们西飞两万名职工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让新舟60翱翔在祖国的蓝天,飞向世界。”整段采访一气呵成,亲切感人。
  三、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能太多、太笼统
  在一些新闻现场报道中,时常发现一些采访者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概念空泛模糊,使采访者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不晓得如何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比如,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厂长,劈头便问:你对贵厂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有哪些感受?这个问题中实际上包含着若干个层次的问题,无法用三言两语陈述清楚。因此,记者的问题最好化整为零,变大为小,环环相扣地引入主题,这样既能使被采访者答的从容,又能让观众听的明白。
  2、防止诱供式提问
  在采访提问中,有时记者心中有答案,也就是他的采访思路中所期待的答案。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问事物的发展结果。比如:“原来生产现场很乱,是吧?”“现在实施6S管理现场就好了吧?”采访中这最关键的两个方面的事实要让当事人讲出来,如果记者已经知道结论,只是让对方证实一下,这场采访就失去意义了。事实上,对于这种问题的回答也只能是重复记者的提问:“啊,原来现场是混乱的,现在好了”,这样回答让人难以信服。事实上是一种“诱供式”的提问,诱导别人重复自己已经说出来的话。
  还有的记者“不屈不挠”非让人家按他的话回答不可。比如有记者问:“看了今天的节目您一定很高兴吧?”对方不情愿按诱导回答,就说了一番:“今天的节目很精彩”之类的话。可记者还要问:“精彩的节目使您很高兴吧”。逼迫人家一定要说出来记者心中已经认定的“很高兴”来。这样的采访观众会感到难以接受。
  3、提出的问题要避免套话、公式化
  有些记者,所提问题常常缺乏独到之处。有一名记者到车间采访,问话是:“请谈谈当代青年的风采”。据当时厂里领导统计,90%以上的青年工人摸不清记者提的问题要怎么回答。而记者换了一个提法“你在工作中想的最多的是什么?”,这时有60%的青年作了回答。记者最后一次又换了一个问题的提法:“在生活中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这次几乎所有的青年都作了回答。实际上,记者三次提的问题都是一个,只不过换了一个提问。
  还有一种问话方式是“请谈谈体会”、“请谈谈”。在这里,被采访者知道记者问的大概问题,但不知道具体是谈哪方面的体会。所以,记者在现场采访中,问题要明确、具体、简洁,提出问题应该是针对性强,不要大而抽象、笼统而空泛。记者提的问题不要让采访者仅仅是用“是”、“不是”等简单词语来回答就可以了,应该是让他们能够畅快地、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受众感兴趣的话题。
  4、采访人员应具备一定素质
  这是电视这种特殊传播方式采访记者的特殊要求。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中,对形成现场采访记者不可避免地要给予下意识的评价,他(她)的气质乃至相貌、衣着、发式如何如何,马上便会在观众心目中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并以自己心目中那个标准进行比较衡量,“对号入座”。如果吻合或大致吻合,他们便很容易被接受,假如相去甚远,注意力可能会集中到对采访者形象的挑刺上。所以电视现场采访记者应注意培养自己落落大方举止得体的风度气质,使观众看上去舒服、悦目。一次,我台一名女记者穿一身漂亮的连衣裙到车间采访,与身穿浸满油渍工作服的工人师傅形成了鲜明反差。
  电视现场采访还有诸如与采访对象的情感交流、采访前的案头准备、采访节目的定位,采访记者的形体、服饰、语言等等,总之,现场采访是一门艺术,记者要胜任此重任,一定要有意识地加强内心修养,在实践中做个有心人。
 
《小城大观》采访札记
 
上海石化电视台 于晓玲
 
  《小城大观》栏目自2005年2月8号开播以来,历时近两年,作为主创人员,为每期的三个子栏目也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和精力,尤其是其中每期都有的固定子栏目《小城名人榜》,每次总是让我最耗费精力,但我乐在其中,因为通过拍摄这些小城名人让我受益匪浅。
  最有心的收藏家
  初次接触收藏石化历史的吴阳生,总觉得这个人有点怪,言语间透露出对我的不信任感,也可能是我当时刚刚做栏目不久,与外界联系太少的缘故吧。在向我详细地询问了拍摄计划,确定了他所要接受采访的内容后,我们去了他的住所,以及他放藏品的地方,分门别类的有关上海石化的各种资料把我们震撼了。吴阳生不能不说是个有心人,从建厂最早的电话簿,到各类报纸的报道以及领导视察的照片,他的藏品从各个方面浓缩了上海石化的历史,回顾历史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看到了未来。
  最见功力的微雕艺术
  采访唐洪亮和他的微雕艺术时,我还对微雕感到很陌生,很神秘,究竟是怎样在米粒大小的地方又刻字,又画画的呢?采访后才了解,进行微雕创作,首先要练指力、腕力,只有手不抖,指不颤,才能在毫厘之间运笔;还要对所写的字,所作的画熟练到能闭上眼睛运笔自如,才能一气呵成,不影响作品的整体感觉。所以唐洪亮创作往往是在他人入睡的深夜。这时外界干扰少,心神高度紧张,是完成作品的最佳时机。而就是在这个时候,外界哪怕是一辆卡车开过引起的震动,也还会让作品前功尽弃,这不能不说是最见功力的艺术了吧。
  最精神矍铄的老者
  当听到同事向我介绍,石化有一位77岁的老人,每天都坚持长跑,而且健步如飞,一般年轻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时,我就很好奇,77岁的高龄怎么能有这样的体力呢!见了姜琪富,眼前这位清瘦,但是红光满面的长者让我信服,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年龄,你绝对看不出他有77岁了。从采访中我们得知,他从66岁开始练习长跑,已经坚持11年,开始只能从家里跑到石化的海边,现在已能参加国际性的半程马拉松比赛。老人说,现在如果每天只让他跑3、5公里,他还觉得不过瘾呢,姜琪富确实是我见过的最精神矍铄的长跑者。
  最执着的记录上海的人
  姜鑫元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作为从市区转战至石化的广大职工中的一员,他的老上海情结始终存在。于是历时10余年,费尽几千卷胶卷,姜鑫元执着地要将渐渐逝去的老上海风情定格在他的照片中。在去市区跟踪采访拍摄的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这执着背后的艰辛:一些干粮,一袋零钱,两台照相机,三角架、镜头等等。老姜背着这些必不可少的装备穿行在市区各条大街小巷中,寻觅着他眼中的风土人情,并誓将这浩大的工程进行到底,为自己、为后人留下珍贵的精神财富。
  最“没有”形象的形象代言人
  听说上海石化出了一名上海市普通话形象代言人,作为记者肯定不会放过采访的机会,心想,这怎么也是一个青春亮丽的形象。不料,见到陈幼琦,才发现这个形象代言人居然是个50开外,其貌不扬的中年汉子。在一群年轻人当中,陈幼琦没有一点形象上的优势,然而,就是这位多年来在石化舞台上磨练、打造的工会干部,却以其扎实的语言功底,良好的舞台经验,成熟淡定的心态和满满的自信打动了评委,从几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2名上海市普通话形象代言人之一。这里有陈幼琦个人的努力,但不能不说也是上海石化企业文化领域的成功范例。
  在同这些人物的交往过程中,确确实实让我感受到了他们人性的光辉。他们的精神让我感动,他们的执着让我佩服,所以在拍摄过程中,我也希望能尽力把我的感受带给观众,带给大家。
  在《小城大观》的其他几个子栏目中,我们做的最多的是《美食我做主》、《旅游风向标》和《生活小顾问》,这些都是和石化职工、居民日常生活最贴近的内容,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虽然,每期栏目成片后总有令人遗憾的地方,但我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不少的反馈,有让把片子刻成光碟的,有提供人物线索的,这是让我最高兴的。因为观众的需求,观众的认可是我们栏目生存的根本,这也会促使我们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两期访谈节目的“得”与“失”
 
攀钢电视台   车英明
 
  2005年11月7日及11月27日,我分别承担了“走近119”和“攀钢安全大家谈”两期实况访谈节目的主持任务。我将自己的一些感受,以“得”即良好的体验,“失”即应该总结的教训,与同事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所谓电视谈话节目就是一种以无脚本的谈话为主要内容的电视节目。一是只有以谈话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才能叫做谈话节目。二是所谓谈话节目应该是有即兴色彩的,所谓即兴色彩我们把它归结为无脚本。”①
  《走进119》和《攀钢安全大家谈》这两个节目,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不能完全归类于谈话类节目,但我还是尽量靠近谈话类节目的要求来谈自己的“得”。
  一得两次主持谈话类节目的实际锻炼机会。这两次节目是全新的专业题材,已经形成极为健全完备的专业体系,对参加节目的主持人、嘉宾、观众等的专业性素养要求较高,能在短时间内有两次机会尝试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不能不说台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给予我极大的信心支撑,信任与支持是我主持获得大家的认可,节目录制较为成功的最大动力。
  二得参与策划谈话类节目的学习机会,感到节目的策划对节目的成功起到的关键作用。两期节目的准备会均邀请主办、协办单位相关人员,策划、协调、制定节目方案,这对我实践学习内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当方案一次次推出,又一次次修改,看似繁琐的背后,却蕴含了导演、编辑、主持、摄像、音响、灯光、后勤等各岗位员工极为细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结果两期节目录制十分顺利。
  三得巧用“虚、实”结合。“实”为主线,就是节目的构成方案(串联单);“虚”就是整个节目录制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的话语。这些“虚”最能体现主持人现场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处理好了就是珍珠,主持人将珠子串接好,节目就做好了。
  四得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作为主持人来讲,实际上有三种角色,他既是谈话者,又是现场的组织者,还是一个大众传播者。”②这要求主持人做到“听得见、听得进、听得懂”;要求主持人掌握现场的气氛、节奏,加强调度现场的能力;还要作为大众的传播者的角色,对着镜头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我的节目是给你们做的。
  再谈谈几个“失”——即该总结的经验教训。
  谈话类节目被定义为“脱口秀”,讲究的是脱口而出的真实,需要参与人群、观众在主持人的引导下,脱口而出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一失没有即兴发挥。在录制《攀钢安全大家谈》时,有观众谈到自己单位将职工的安全行为技能学习资料汇编成书,带到了节目现场。我却没有在这本书上做一个亮点处理,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即兴的、鲜活的话题。
  二失画蛇添足。谈话类节目的语言应该干练、到位,富有一定的时尚感、幽默感,尽量减少出现语病。做完两期节目,同事告诉我,有时我添加进去一些语气助词;而为了让节目感觉上能活跃一点,我曾经说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轻松一下”,与节目的严肃主题不协调,都算是画蛇添足。
  三失现场情境不够理想。谈话类节目在现场录制时要营造一种理想的现场情境,被称作谈话的“场”。现场情境能否让所有参与者保持心情舒畅,是保证节目出现亮点的关键。
  录制《攀钢安全大家谈》的现场,一位观众拿着话筒谈了很长时间,主持人在边听边思考如何抓住他话语的关键,把话语止住。这时现场有工作人员在对讲耳麦中指责这位观众,主持人和观众都听见了。因此,希望工作人员能配合主持人为营造“场”尽一份力。
  四失细微周到。录制《走进119》节目时,我听见一位嘉宾有点咳嗽,但我并没有停下来关心他的不适。这位嘉宾将节目做完后问我:“我的咳嗽会不会影响你们的录音效果?”我感到很内疚,我们缺乏让他喝点水这样的细节关怀。
  五失捕捉现场观众的即兴话题。“主持人不会倾听主要有三种情况,“听不见”,主持人只顾自己的主持提纲而听不见嘉宾和现场观众所说的内容;“听不进”,主持人表现欲和表达能力极强,不容易听进其他人的声音; “听不懂”,专业知识、社会阅历不足,使有些主持人不能理解他人所说的内容。④
  这两次节目中出现的忽略捕捉现场出现的即兴话题,就是犯的不会倾听的毛病,今后我还将多努力。
注:
  1、文中标注①②③④均引自于苗棣教授2005年5月底在北京举办的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研讨会上的专题演讲《关于电视谈话节目》笔记,未经苗教授本人审阅。
  2、苗棣—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
 
企业电视的不利现状与对策
 
园 笛
 
  企业电视要取得理性发展,必须不断研究它面临的不利现状与应有的对策。那么企业电视今天面临的不利现状与应有的对策是什么呢?依笔者愚见:
  一、不利现状
  1、收视率将遭遇数字电视的巨大压力。
  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发展,是世界电视革命性的跳跃。各地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后,观众面对的电视频道成8倍增长,电视节目更加丰富、精彩和个性化。这对电视观众、网络和影视商家来讲,是一个极大的好事,但对企业电视来讲,更多观众和每一观众的更多时间,都将被数字电视更多栏目所吸纳,自身节目的收视率将遇到极大挑战。
  2、房改使原有的固定观众群改变了格局。
  不言而喻,企业电视的领地是企业“家属区”,固定的观众群是本企业职工、家属。房改以后,住房供应社会化,绝大多数企业不再扩建“家属区”,职工可以到任何地方购房,原有的“家属区”里也会住入越来越多的非本企人员,有些本企职工故去后,其子女虽未搬走但也不一定继续是本企职工。企业电视传统“领地”将逐步缩减。
  3、企业“主辅分离、瘦身强骨”战略使资金投入更加受限。
  当今,企业发展按市场经济规律走向理性化,为强化核心竞争力,普遍开始实施“主辅分离、瘦身强骨”战略,对非核心部分的投入开始紧缩开支。在绝大多数企业决策者的盘子里,企业电视不是企业的主业,而只是一个为主业服务的平台,属于“辅”的范畴。因此,对其投入必将更加“缺少激情”。
  4、国家放开文化产业市场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过去的电视业,都是由国家或国有企业独资控制的,即是由国家垄断的。其他人即使有钱也无权进入。质量好坏、节目优劣,讲不讲经济效益都无关紧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国家现允许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影视业,一举打破电视业“一家独霸”的局面,大大小小的电视节目实体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每一个实体又都天然地充满了竞争图存的“野性”。企业电视这个从一出生便没经历过竞争洗礼的羔羊,如何应对迅速出现的“群狼齐出”的局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5、企业从属身份无法按影视规律吸收和提升专业人才。
  电视专业性很强,搞好搞活,需要专门人才。留住专门人才,需要合理的行业报酬。企业电视台存在的普遍难题是:企业要消化富余职工,电视用人原则要从本企业产生,电视工作者基本都是半路出家,“土师傅带土徒弟”,技术业务“近亲遗传”。由于电视不是本企业主业,也不算一线,电视员工的报酬还要排在主业和一线人员之后,大大低于社会上同行收入水平。此种状况,很自然地导致了企业电视工作者总体业务水平长期无法提升,高档人才招不来,来了也留不住。竞争能力难以提升。
  二、出路
  1、跃升为本企业的一个新兴产业。
  电视台改制为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力求发展,肩负起市场经营和本企业宣传的双重任务,使企业电视成为本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基本思路是:原企业电视台只留极少数人作为电视台存在,由企业养活。其余多数人解除与本企业的劳动合同,连同制片业务、技术服务、网络管理全部归属另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影视服务公司,由其自主经营。电视台与新影视服务公司之间为甲、乙方关系。新影视公司则面对企业内部和社会两个市场。企业对影视公司相对控股,以确保影视公司依然为本企业忠实服务。至于新影视服务公司的经营资本,则是盘活电视台现有产业资本,鼓励本企业电视员工和其他人自愿认股,成为股东。另外,根据发展需要,也可吸收一定社会资本入股。新影视公司依法享有充分的自主用人权,劳动报酬分配权,聘用高档人才、留住人才的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这条路风险很大,但与社会上民资公司相比,多出一个本企内部市场的绝大优势,进可攻,退可守。到一定时候,企业不仅不再给其拨款,而且还要根据股权分红。仪征电视台已带头走上这条路,而且旗开得胜。相信更多的企业台最终都要走上这条路。
  2、联合起来求发展。
企业电视,因其“生于企业、服务于企业”的特性,其发展本身就受到身份、地域、任务的限制。除胜利油田等极少数企业台外,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台都与专业台拉开了“城与乡”、“正规军与游击队”一般的差距。综合实力的悬殊,注定了绝大多数的企业台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几乎都无法独立承担大课题、开展大制作、实行大竞争。因此,不管是基本维持不变还是改制,企业电视面临的共同问题都是力单势薄,孤军奋战,锣鼓难敲。但企业台又同时地处天南海北,景况千差万别,各有各的高招,存在着互学互补、互惠互助的天然优势。力单而又能互补,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应当思考的是联合干事,用互补的优势克服力单的劣势。如,企业台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电视作品评比,所有获奖片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完全可以组织联播,使之发挥后续效应。退一步说,应至少使之起到我们互相学习、互相了解的作用。又如,许多企业或周边都有不少盈利影视项目,自己力量小干不动,也完全可以联络多个有能力的台一块儿干。有人说,过去企业, , 电视分会曾试图组, 织过诸如“企业电视节目联播”活动,但最终因运作成本费无法落实而失败了。笔者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噎废食,不总结经验教训再来一搏。总之,企业台联合办事的空间非常广阔,而办成之后受益的也都是企业台自己。关键是我们要放开眼界、放开胸怀,放开手脚,不急功近利,咬定青山不放松。
 
企业新闻批评
 
西飞电视台  申炳祥
 
  2004年的一天,刚上班,西飞就召开有全公司各大总厂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会上,西飞总经理高大成没有像以往那样先来几句开场白,讲一下会议的内容,而是指着会议室里的电视机说:先放录像。
  随着录像放出,与会者的神情严肃起来。
  这个录像是西飞电视台记者在基层采访拍摄并于昨天晚上刚刚播出的电视曝光专题片《西飞环境建设问题不容忽视》。
  放完录像,高大成心情沉重地说,我们的环境建设搞了这么长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巨大,脏、乱、差现象还这么严重,大家说怎么办?随后,与会者针对电视曝光的问题照镜子,举一反三谈认识,表态整改。高大成还特别要求西飞电视台将录像在闭路电视上重复播出,各单位组织职工收看。
  这次紧急会议是高大成昨天晚上看过曝光录像后临时决定召开的。目的是将电视曝光的问题通报全公司,引起全公司上下的注意,促进整改。其实,高大成当晚看过的曝光录像后,即已对环境建设上的差距给予批评,要求立即整改。
  事后,高大成对记者的工作进行了表扬,鼓励记者要深入基层,关注公司各方面的工作,大胆曝光,促进公司的工作。像环境建设问题电视曝光这样的新闻报道,在西飞电视台并不是一次,而且每次都引起决策层和全公司职工的极大关注。这就是本文要谈的“企业电视新闻批评”。                                      
  企业新闻批评是指通过企业的新闻媒体,对企业自身生产、科研、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出现的一些较大的偏差、错误及时进行揭示曝光,引起企业上下的关注,目的在于改进工作,使企业各项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
  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企业新闻批评与社会新闻批评不同。社会新闻批评面对的是广大社会,被批评单位和人与批评者一般没有什么关系,顾虑较少,容易展开。企业新闻批评则是直接面对本单位,面对基层,抬头不见低头见,转弯抹角都有些关系,有些问题涉及到某些领导,难度相对比较大。但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纠正错误,充满活力和朝气不断前进的有力武器。这个“武器”同样适用于企业。敢不敢开展批评,特别是自我批评也是一个企业充满自信、充满生机的体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出以公心,秉持正气,敢于并善于批评,就会创造良好氛围,产生积极效果。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西飞电视台举办的《西飞质量纵横》节目,对企业在质量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批评曝光,效果很好。如对公司某单位错用一个小小轴承进行电视曝光,经过分析检查出设计、库房管理、生产、检验等生产管理环节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公司有关方面的关注,及时进行了整改。还组织过全公司各大单位领导到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单位开现场会,共同汲取教训,照镜子。《西飞质量纵横》专题节目,紧扣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自我批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社会性。因此,《西飞质量纵横》栏目获陕西省首届企业优秀电视节目评比一等奖。与会者认为:西飞领导有气魄,西飞电视台有胆量。这个栏目至今不断。可以说,每期曝光节目,全公司都关注,存在问题单位更是立即行动。这样的节目,总经理高大成每期必看,非常重视。上面提到的那次紧急工作会议之后,全公司立即行动起来,以曝光问题为镜自查。在全公司掀起了创一流环境建设的攻坚战。最后终于通过了中国一航的评审验收。
  可见,新闻批评指出的问题,取得了下情上达、上情下达,促进工作的良好效果。新闻批评提出的问题,已成为指导公司某一方面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从以上事例可见,紧紧为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正确负责的、有益及时的新闻批评,是为企业排优解难,能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会起到行政命令、规章制度、惩罚等手段起不到的作用。西飞总经理高大成曾经说过:电视曝光,比我的话都管用。他多次肯定、支持新闻批评工作,鼓励继续努力,节目中要有一定的批评报道。基层也反映:有的问题长期解决不了,一曝光就马上解决了。
  新闻批评有着很好的作用。但这些作用的取得,还必须讲一些方法:
  一是要在党的新闻方针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进行,真正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科研等重要工作。如果抓芝麻丢西瓜,盲目批评,即使对也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要明白,企业新闻批评也是对决策层意志的延伸贯彻和执行。
  二是真实、典型。真实是任何新闻的生命,典型是新闻的精髓。不真实会惹出乱子,搞乱人的视线,也会给批评者本身造成被动。无典型性则会失去共性,没有指导意义和宣传性。西飞质量问题和一流环境问题的批评曝光,都重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才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成为公司领导决策的重要参考。
  三是新闻批判要有深度和力度。既然提出问题,就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主线,深入剖析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引导人们真正认识到存在问题对我们工作的危害性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性,使新闻批评真正产生作用。因此,批评者要有一定的新闻素养和对党的新闻方针政策及企业中心工作的深刻理解。
  四是要有热情。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新闻批评也是一种服务。因此,应当是善意的批评而不是恶意的攻击,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治病救人促进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西飞质量纵横》第一期针对32厂的质量问题,真诚的举动得到厂领导积极配合,不仅介绍已暴露出来的问题,而且还积极介绍未暴露出的质量问题。厂领导说,问题很多,有些很难解决,我们也很着急,你们记者来了,正好帮我们推一推,尽快改进。
  五是要坚持批评与效果的统一。有些问题看起来需要批评报道,但报道后会对全局工作、对企业形象有严重影响,干扰决策层的正确决策,造成不良后果,就要慎重。因此,不能不顾后果的盲目批评,但是也不能怕个别人和单位有意见就不去批评。改进工作需要批评,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工作。
  根据西飞电视台十多年的企业新闻批评报道经验和效果,我们认为,新闻批评在企业不但能进行,而且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要有一定的基本条件为基础。总结10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有以下几点最为重要:一是要有一个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领导班子的支持和宽松的舆论环境;二是记者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新闻业务素质;三是要紧扣企业中心工作这个大方向,要有为企业服务排忧解难的思想。
 
群众性DV活动大有可为
                      
首钢电视台 司金贵
 
  近年,群众性DV活动呈现活跃态势,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开始利用这一资源,成为一个应当研究的现象。
  一、群众DV有着不可比拟优势和活力,它无处不在、无层不在、无时不在,具有极强的广泛性、草根性、多样性、即时性。与正规电视记者相比,由于其人数众多、分布广,且随身携带摄像机,也就更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更有时效,它是电视媒体天然而又基本不不花钱的眼睛、头脑、手脚,设备和人气,可无形中增强荧屏与观众的互动,拓宽媒体的信息与成果渠道。拍摄者是天然的收看者,也必然是热情的宣传者,他(她)有好片上镜,会迫不及待通知好友亲朋观看,增加你的收视率。我们的荧屏DV片多了,观众就会更加认为这个电视是他们自己的电视。
  二、发挥DV优势关键在于扶植和组织。群众性DV也有自己的劣势,归纳起来,一是分散,被视为散兵游勇;二是技能参差不齐,总体偏低;三是往往在拍摄方向、重点不明的情况下蒙着干,无用之工比较多。由此而产生的是一些专业电视人对他们比较轻视,对他们兴致勃勃地作品只指责,不愿费力整编和耐心指导。有的还担心播出了DV的作品,会让观众误认为电视台水平不高。其实,世上万物都是多则面的,有优势的又都会有劣势。同时,有些优、劣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群众DV这些劣势完全可以由我们的关心、指导、扶植和加强组织来解决。如人员分散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分片建立小组来克服;技能不高问题,完全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和日常指导来扫除;“蒙着干”问题,同样完全也可以通过定期通报会和电讯通知来改变。首钢电视台组织DV俱乐部,从上面三点同时下手,使之在短时内迅速发展,成为专业电视力量的有力补充,一年后又上升为“DV协会”,这充分说明,克服DV劣势不在DV人本身,而在电视台的认识和眼界。
  三、群众DV的前途在于公司化。群众DV必须与播出媒体结合,否则有作品没播出就是去了大半意义。但是,电视台作为播出媒体,与DV人之间只是法律意义上的买卖关系。如果都要求电视台去承担对他们的组织、培训、管理、指导义务,有些电视台就可能无此能力,现已承担的也很难持久。另外,由于DV人是个人对电视台,他们的有些权益也不好维护。要使群众DV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应使之走上公司化道路,由专门文化传播公司承担起对他们的组织、指导、管理、培训和责任,统一进行课题和作品发表的运作,维护他们的权益。这样,电视台只是按需、按质、按价买片,没有了其他负担,而DV人也为投稿省去了到处奔跑的麻烦,进入专心创作的状态。
 
非线性编辑与电视制作浅谈
 
大雁煤业集团电视台  刘立志 邢邵武
 
  生存在信息社会,电视已成为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节目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提高人们的对电视节目的可欣赏度。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制作设备推陈出新,特别是集字幕机、特技机、编辑机于一体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使电视节目制作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线性到非线性,由磁带编辑到磁盘编辑,由模拟到数字,把原来复杂的制作方式变得非常简单,而观众看到的电视画面却更加丰富多彩,电视越来越“好看”了。
  非线性编辑整合了传统美术、音乐、摄像、广告创意、动画制作等专业领域,数字视频技术革命使得非线性编辑机(装有非线性编辑软件的计算机)完全替代了传统的视频特技制作设备。它集录放机、切换台、特技台、调音台、字幕机等于一身,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是未来电视数字化时代编辑制作节目的完美搭档。
  非线性编辑机技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给广告及电视行业带来了勃勃生机;它涉及了视频采集与录制、数字视频编辑、字幕叠加、三维动画制作与编辑等方面,它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完成视频的数字化、特技编辑及广播级的视频输出,只要配合传统的摄录设备即可完成以前需要昂贵专业设备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高清晰度电视、DVD、VCD等视频格式的输出。非线性视频编辑技术完成音视频的采集压缩并存入硬盘,并可将计算机硬盘中编辑好的数字信号输出为传统的模拟信号。计算机中的视频信号通过软件即可完成非线性编辑和众多种类的特技制作,同时也可与动画一起编辑,可以方便地在视频上叠加文字、图形。非线性编辑其实是非常便利的,一个基本的非线性编辑系统由:视频服务器、视频工作站、监视器、录像机和扫描仪、打印机等附件组成。与传统的编辑设备相比,由于它采用了计算机数字处理技术,因此从功能、性能及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其主要特点为:
  1、由于所有处理采用了数字处理技术,信号的多次处理及特技编辑不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视频的多次播放及录制的质量非常稳定。同时设备的新旧也不会影响视频制作的质量。
  2、系统的操作使用十分简单,非线性编辑系统集成了音视频录入输出、特技制作、字幕叠加等功能为一体,使用计算机可以完成以上所有操作,非常直观。
  3、系统的性能价格比高,制作效率高。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集合了视频处理及特技编辑,使得系统与传统设备相比价格降低很多,同时对视频常规设备如录像机等数量的要求也降到了最小。从制作来看,将原来的磁带操作改为计算机操作,编辑效率有很大提高,反复插入修改十分方便。
  4、特技功能十分丰富,实施多层画面的多层特技简便易行,动画与视频也可连接编辑,图形、文字的处理和叠加十分简单。
  5、接口标准化,可以充分发挥原有音视频设备的功能,可以连接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设备。不同型号之间的信息交换十分简单,同时多台系统可以联网使用,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资料的交换。
  6、 系统维护十分简单,故障率大大降低,同时维护费用低于传统的视频设备。
  非线编辑技术实现了设备的简化需要,可以更易于初学者所掌握,普通的PC机和功能强大的软件就可以达到在家制作片子的条件,短期内学会非线操作是能够实现的,但是剪辑出有深度、富有层次的片子、完成流畅的创意,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磨练。
  目前,电视的栏目大多是要求:采、编、导、合成于一体。在一期节目制作之初需要考虑的就是搭建节目的内容框架,有时还要有不同的几种方案。随着做了几期节目之后,总会发现自己做片子的不足,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很懊恼。比如,在这些节目当中,有关于城市印象的,也有重大事件和引起争议的小事件,题材的属性不同,需要经常转换看待问题的角度,所以在做节目之后经常修改,还要很好的留存,在以前是很麻烦的事,而非线性编辑很容易实现。同时,还方便的了解和储备有关题材基本情况的资料。
  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是我们每一个电视人的责任和义务,一个精品节目的产生过程包含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部分。把电视艺术创作比做电脑软件,把电视技术处理比做硬件,实在很合适。在实践中,软件和硬件是不可分离,互相渗透的。我们从事的行业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电视节目处处流露着“人”的主观意图,处处渗透着信息、情感的交流。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更会完善他们的结合,使得电视制作更有广阔的前景,更能拥抱一个崭新的电视时代!
 
弃旧纳新,建设一流的数字电视网络平台
 
呼和浩特铁路局电视台 高建国 张杉木
上海澳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曲宝春
 
   我国的数字电视技术正在加紧实施“三步”战略步伐,在数字电视快速普及、发展的大潮中,我们作出了尽快实现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的正确选择。为呼铁电视台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加快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步伐
  建设国内一流水平的数字化有线电视网络是我们既定的目标。2006年首先完成了呼和浩特市铁路电视台有线网络的双向改造,建成了国内一流的HFC双向网络,具备了数字电视传输的高速高质量信道。同时对数字电视技术进行认真研究,总结国内数字电视的平移经验、运营方式,盈利模式等。在宽带数据网络方面,对国内外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比较论证,最终选定智能化、集成化的前端搭建方式,采用最先进的EPON技术组建回传通道。这个新的系统网络投入运营的效果证明,我们所设计的方案是先进、稳定、可靠的,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二、数字前端建设方案
  呼和浩特铁路局电视台覆盖内蒙古自治区铁路主要地区,主要有呼和浩特、包头、集宁三个铁路地区有线电视网,为实现三大地区联网同步播出;将呼铁电视台的节目直接传送到包头、集宁铁路地区的千家万户;同时将各地区、站点所采录的新闻节目回传到呼和浩特中心前端,使新闻的时效性大幅度提高。从而更好更及时地宣传企业精神,更充分发挥有线电视在改革发展,安全运输生产的宣传、教育作用。充分利用企业电视网络资源,建成先进的综合宽带数字网络,为今后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传输网络建设,初步的物理传输网络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统一收费。
  初期节目数量按照传送80套数字电视节目,中心站点下传80路数字电视节目,回传12路数字电视节目。按照设计规划,每个通道在保证视频质量的前提下34Mbit/s可以传输8套标清电视节目,就上述全部节目及业务规划使用10个模拟传输频道。
  根据实际需要,呼和浩特铁路局有线电视数字化系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数字电视改造问题和数字联网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根据传统的数字前端设备是要投资两套系统:即为数字电视前端系统和基于SDH的数字联网传输设备(SDH适配器和编解码器),这样的解决方案投资比较大,系统不够灵活、今后节目扩展困难,而采用新一代的数字电视前端系统,既能解决数字电视前端搭建问题,又能解决联网传输问题,而且传输节目套数多,投资少、系统升级灵活、方便。
 在呼和浩特中心前端:本地的节目和卫星下来的TS流送到数字前端系统,经过数字前端系统处理完传送到本地HFC网络,对于包头和集宁分前端通过铁通公司的SDHGigE通道把前端的80套(最多可以传输200多套)数字节目传送到分前端,取消两个分站点的前端接收系统,达到三个前端共用一个平台、同传一套节目。
  新一代数字前端为数字电视的码流重组优化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面向网络的解决方案。系统以内部全冗余的电信级路由交换平台为核心,内置强大的媒体处理引擎,可对几百套数字节目同时进行路由交换。对于不同的业务区域可以进行不同的节目编排,无需增加外置的切换矩阵和系统布线。支持所有数字有线带宽用于整个系统业务,而不同于单台分离式的机架设备只能针对频道进行处理。
  三、用EPON技术建设高带宽数据通道
  当数字电视在中国蓬勃发展的同时,双向数据业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数字电视的平台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丰富的节目,更在完全颠覆电视只能被动收看的观念,正因为可以提供互动平台,可以让用户参与到节目中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点播节目,数字电视才具有了无比广阔的前景。但是数字电视的平台需要有双向网络来支持,汽车再好,没有好的路也是枉然!所以与数字电视相配套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
  随着Internet和各种宽带数字、数据业务的发展,每种运营商都在想办法在原来的介质上传高速数据,以便充分挖掘原有介质的潜力,保护原有网络的投资。这就要借助于各种复杂的载波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于是出现了xDSL、 Cable Modem、FTTB+LAN的多种双向接入方式。由于这些技术的局限,在网络的主要传输距离上仍然要依赖光纤,即使计算机网络的基带传输也是主要依赖光纤,只在最后100m距离内能采用CATV-5电缆。但是XDSL无法提供足够高的带宽,而且由于广电本身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根本无法组建这样的网络。
  Cable Modem的方式是广电当前最为流行的技术,但是Cable Modem采用共享式的接入方式,只能利用同轴电缆5-65MHz的频段,带宽有限,无法适应人类对于信息需求量的飞速发展,而且Cable Modem对于材质、施工工艺要求严格,需要有精密的设计、细致的调试,很多地区匆匆进行了HFC的双向网络改造,结果发现噪声、漏斗效应非常明显,根本无法正常大面积使用。回传网络处于半闲置状态。
  FTTB+LAN需要点对点敷设光缆,浪费大量干线光缆资源。可扩展性差。
  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在接入网中馈线光纤必将代替馈线电缆,直接向用户挺进,实现纯光纤接入,而同时IP 与以太网的天然结合优势也愈发突出,于是,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EPON)应运而生。
  一个典型的EPON 系统由OLT 、ONU、ODN 组成。OLT(OpticalLine Terminal )放在中心机房,ONU(Optical Network Unit )为用户端设备。ODN(Optical Distributed Network)是光配线网,主要由一个或数个分光器(Splitter)来连接OLT 和ONU,它的功能是分发下行数据并集中上行数据。OLT 既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又是一个多业务提供平台,提供面向无源光纤网络的光纤接口。OLT 除了提供网络集中和接入的功能外,还可以针对用户的QoS/SLA 的不同要求进行带宽分配,网络安全和管理配置。分光器是一个简单设备,它不需要电源,可以置于全天候的环境中,一般一个分光器的分线率为2、4 或8,并可以多级连接。在EPON 中,OLT 到ONU 间的距离最大可达20km ,如果使用光纤放大器(有源中继器),距离还可以延长。如图3 所示。
 
图3:EPON 网络结构图
  使用EPON 系统解决住宅小区宽带接入如图4所示。在这个解决方案中,在小区中心机房位置上用分光器代替原有FTTB+LAN 接入方式中的小区中心交换机,以PON 链路代替传统方式中的光纤收发器或交换机的光模块,这种方式简化甚至省去了小区中心机房的配置,用一个无源分光器完成对小区内部光纤的汇聚。
  采用这种方式OLT 仍然放在城域网边缘,即运营商的端局机房,方便维护管理,EPON系统的一台OLT 提供1~4 个千兆光口上连城域网,根据实际情况,在组网时可以不需要或减少汇聚点接入交换机的数量。在设备选择上,住宅用户的接入可以采用简单的ONU,单位或多用户选用带多个以太接口的ONU。
 
图4:EPON 宽带小区接入网络拓扑
EPON系统的优势:
  > 减少网络层数、提高网络可靠性       > 降低接入交换机端口资源占用
  > 节省局端机房空间                    > 节省出局干线光纤资源
  > 加快开通周期、减少引接光缆长度     > 降低或取消对小区中心机房的要求
  > 提高网络控制力度,提供SLA 服务     > 便于集中网管、缩短故障排除时间
  > 利用EPON 系统的组播能力,和其千兆网络的优势,可以迅速地布署IPTV 业务,传统以太网方式所面临的带宽和组播特性上的问题在采用EPON 方式时都可以很好地解决。
  针对呼铁的情况,为保证投资效益,回避技术风险,我们决定先对2个小区进行试点,试点设计以满足当前需要为主,充分考虑日后的带宽扩展。保证网络平滑升级,不需要再对干线网络进行任何改动。网络拓扑图见图5。
 
图5:EPON系统试点设计图
  我们充分利用了HFC网络改造后的光节点,把ONU放置在光站保护箱内,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源、尾缆资源,不需要再进行光缆的施工,只需要在楼栋内放置交换机,给需要的用户接入5类线就可以实现高带宽,可网管的数据通道。这个试点在前端配置1台OLT,一个PON网络,下接7个ONU,每个ONU覆盖有线用户250户左右。当前在预计20%的接入量情况下,可保证每户最低带宽2兆。这种网络结构非常简单,施工方便,如果考虑到入户的困难可以使用以太网桥代替单元集中分配器,将宽带数据与电视信号混合在同轴电缆中,然后在用户端进行信号分离。
  与时俱进,弃旧纳新,数字化新技术为广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再次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千真万确的!从科技进步中求发展,建设先进的数字电视网络平台,是企业电视发展的必由之路。
 
封2  鹤岗煤业公司电视台简介
 内容图片
 
封3  开滦煤业公司电视台简
 内容图片
 
彩1  淮南煤业公司电视台简
 内容图片 
 
彩2  兖州煤业公司电视台简
 内容图片
 
彩3  阳泉煤业公司电视台简
 内容图片
 
彩4  平顶山煤业公司电视台
 内容图片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