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工作通讯
 

2011年视协工作通讯第五期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内容图片

要    载
 
李长春强调: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
 
    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着力破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出席会议。
    李长春在批示中指出,“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五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长春强调,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文化改革发展加速推进的关键一年。要紧紧围绕“三加快一加强”重点任务,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按照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要求,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努力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刘云山在讲话中强调,要坚持用中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握好“三加快一加强”文化改革发展总体布局,以新的理念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以新的思路谋划文化改革发展,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要落实已有部署,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巩固、扩大和提升改革成果,全面推进文化领域各个方面改革,着力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今明两年基本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基本完成一批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任务,基本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要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建设管理与使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统筹布局结构与规模速度、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拓展我国文化的发展空间,努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把握正确方向、树立精品意识、坚守社会责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创作生产,形成有利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评价激励机制,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刘延东在讲话中指出,完成中央确定的文化改革发展任务,关键在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好未来五年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确保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要进一步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合力。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完善配套政策,努力形成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强化督促检查,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会上,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表彰了84个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及其办公室成员,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部门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强调:
全力服务大局 热情服务群众  不断巩固壮大团结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
    
    新华社合肥5月2日电 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今天在合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部署,全力服务大局、热情服务群众,不断巩固壮大团结奋进的主流思想舆论,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实现“十二五”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坚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推动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集中开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国“两会”精神的形势政策教育,扎实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普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开展向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有力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文化改革发展整体推进、成效显著。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巩固和发展了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云山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职责,弘扬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思想和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本任务。要进一步深化“十二五”规划的宣传教育,突出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深入阐释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做出的战略抉择,引导干部群众增强贯彻主题主线的自觉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精心组织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宣传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坚定人们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要认真做好宣传报道,推出一批重点理论文章、文艺作品和出版物,全景式地宣传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展示共产党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要立足基层、着眼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把人们对党的深厚情感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刘云山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任务,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在指导思想上进一步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牢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要在工作内容上进一步反映群众愿望、满足群众需求,回答群众关切、解答思想疑惑,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更好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谋利,多提供普通群众喜欢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要在政策措施上进一步坚持重心下移、更好地惠及普通百姓,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改善文化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在思想作风上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感恩群众、情系群众、敬畏群众,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中净化心灵、改进作风,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长,中央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主持了会议。
 
刘云山主持建党90周年报道工作专题会议
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共产党
 
  4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京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专题会议。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的重大意义,把握主题、突出重点,讴歌丰功伟绩、凝聚思想力量,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
  刘云山指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是整个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突出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不朽功绩,深刻揭示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宣传中国共产党90年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深刻揭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宣传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深刻揭示党的建设是我们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法宝;宣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刻揭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葆党的先进性。
  刘云山强调,做好建党90周年宣传报道是各级各类媒体的共同责任,中央和地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集中推出一批重点专栏专题、言论评论和纪念文章,晚报都市报要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光荣史,网络媒体要运用专题集成、背景链接、在线访谈等方式,帮助广大网民更好地了解党的伟大历程。要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反映群众,多宣传群众身边的共产党员,多普及群众希望了解的党史知识,多报道基层开展的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把知识性同新闻性结合起来,把历史进程的回顾同现实关切的回应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宣传报道实效。要面向国际社会,广泛介绍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非凡历程,阐明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共产党。
    中央宣传文化部门、中央新闻单位、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和北京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工作指导
    中国文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精神
  
    5月4日,中国文联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贯彻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精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李屹,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廖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以及各全国性文艺家协会、文联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批示,学习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
    赵实就中国文联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话。她说,刚刚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以改革发展为主题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央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的重要会议。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论述深刻、意义深远,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全面部署。深入贯彻会议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文联系统深化改革、推动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于做好九次文代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赵实就学习贯彻提出了五点原则要求。第一,文联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传达好、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来落实。要把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新部署、新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认清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增强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深刻领会深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关键领域、政策措施、进度要求,提高对改革的驾驭能力和执行力;深刻领会十二五时期文化事业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任务、重点措施,进一步提高推动文艺事业科学发展、文联工作创新发展的能力;深刻领会引导文艺创作、促进文艺繁荣的重要使命和社会责任,提高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创作繁荣、评论繁荣的引导力。
    第二,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要吃透文件精神,掌握改革政策,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和主动权。文联系统即将实施的非时政类报刊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是对文联和协会各个报刊出版单位干部职工精神状态、工作能力新的重大考验。目前要深入调查摸底,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状况,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在改革过程中,要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分类指导、分批推进,把改革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内容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
    第三,要紧紧围绕建党90周年,唱响时代主旋律,精心策划组织,举全文联和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团体会员之力,深入开展好“坚定不移跟党走——纪念建党90周年”的重点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文化活动、主题宣传活动。要开展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对党的知识、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文艺发展史的学习教育。要搞好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参与重大题材的创作、重大活动的展演、重点文艺作品的评论。要扩大主题宣传,拓展宣传阵地,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调动文联所属报刊网站的力量,积极开展好主题宣传活动。
    第四,要在文联系统继续深入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会员,组织好关于文化建设、文艺发展和文联工作的调研。要加强理论研究,总结新经验,分析新问题,提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措施。通过调研,在广大文联工作者中间形成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作风。
    第五,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群众路线的教育,深入开展学习杨善洲同志的活动,大力推进创先争优,立足本职岗位,创造一流业绩,不断加强文联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要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树立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引导文艺工作者创作以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为主题内容的优秀作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文联机关和各文艺家协会要强化服务意识,强化联络文艺工作者的纽带作用,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赵实指出,今年党和国家大事多、要事多,文联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我们要以昂扬的精神状态、高度敬业的态度、极端负责的精神,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全国文联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四月蓉城,叶绿春深。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积极开创新局面的春意也在此涌动。4月19日上午,全国文联工作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以及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国际联络部主任黄文娟,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启国,本报社长向云驹,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的负责人,中国文联机关各部室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大家就新形势下如何开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局面开展积极讨论,共同展望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美好前景。
    此次座谈会是近来中国文联党组调研工作的延续,是为贯彻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迎接第九次全国文代会的召开、推动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再上新台阶而举办的。冯远主持会议。
    黄启国、尹爱群、李春晓、吴天行、杨益萍、刘永泽、刘华、白洁、江学恭、李碧川、郑明、沈开运、李光武等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联负责人结合各地区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实际,介绍了工作经验,并对新形势下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新局面的开拓积极建言献策,就如何开拓履行文联职能的新思路、新途径,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催生更多优秀作品、培养更多优秀文艺人才、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如何争取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的更大政策支持,如何加强统筹整合全国文艺资源形成合力,如何加强文联品牌活动建设,如何加强基层文联工作,如何加强行业管理的研究和探索,如何加强对体制外文艺工作者的联络服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大家认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文艺的春天、文联工作的春天已经来到。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必将在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发挥更大作为,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听取了地方文联负责人关于当地文联工作经验的介绍和对推动中国文联工作和文联事业发展的建议后,赵实发表讲话。赵实对各地文联在推动各地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中有经验、有分析、有见地、有思考,既看到成绩和不足,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与信心,她对大家提出的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文联工作的积极建议表示感谢。赵实说,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就,文联在整个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提高,品牌活动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当前文联工作正面临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值得信赖的文艺家和文联干部队伍,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品牌、项目、经验和措施,有坚实的文艺阵地,发展潜力巨大。
    赵实强调,要深刻认识文联组织的政治性质、政治责任、政治优势,努力建设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为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多做贡献;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和各文艺家协会的行业优势、专家优势、人才优势,努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为服务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做贡献;积极利用现代媒体,扩大文艺信息的公开、交流、传播服务,增强文艺工作和文联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传播力、影响力。
    赵实指出,文联工作要强化三个“服务”,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贴近协会、服务会员。要把党和政府的要求、人民群众的需求、艺术家的追求结合起来。要深入分析新形势下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职能的新变化、新发展,研究思考应对职能新变化的思路办法措施。深入分析当前文艺观念、文艺创作方式、文艺队伍构成发生的深刻变化,认真研究文艺生产、服务、传播、消费形式的变化,研究思考文联组织联络范围、协调手段、服务对象的新变化、新发展,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的新思路、新方式、新途径。赵实强调,基层文联工作是文联工作的重要基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都离不开基层,要下大力气加强基层文联工作。当前,文艺工作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良好的文化氛围、活跃的文艺生活在促进社会和谐中有着积极的作用。人民团体在做群众工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文联工作要有担当、有作为。
    赵实还通报了中国文联上半年的工作安排,希望各地文联紧紧围绕建党90周年等党和国家大局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继续发扬奉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开创新形势下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的崭新局面。
 
中国文联文艺评奖经验交流会举办
 
    3月30日,中国文联文艺评奖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和中国文联机关、各文艺家协会有关领导、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覃志刚在会上讲话。他说,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文联所属全国性文艺评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在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激励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覃志刚强调,要努力将文艺评奖和引导、激励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抓作品抓人才方面取得实效;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规范、严谨、细致做好评奖全过程的工作;要重视和加强文艺评奖成果的宣传和介绍,发挥好文艺评奖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切实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大力倡导主流价值取向,提高群众审美鉴赏水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努力催生一批精品力作,推出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迎接第九次文代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此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国文联八届七次全委会关于加强文艺评奖工作的要求,汇报、交流2008年中国文联评奖工作座谈会以来各文艺家协会在评奖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的代表分别就规范创新评奖机制、加强文艺创作、加大文艺评奖成果的宣传力度等介绍了各自的经验。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罗成琰作会议总结。会议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李培隽主持。
与会者表示,“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创新,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评奖组织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在文联党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文艺评奖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评奖工作中崇尚德艺双馨,坚持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催生一批精品力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再立新功。
 
 
把握导向 促进繁荣 进一步改进文艺评奖工作
——在中国文联文艺评奖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日)
覃志刚(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
同志们:
    按照中国文联2011年的工作部署,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会同11个文艺家协会主管评奖工作的同志,今天在这里召开文艺评奖经验交流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汇报、交流2008年文联评奖工作座谈会以来,部分文艺家协会在评奖工作中抓创作、促评奖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八届七次全委会精神,给各协会评奖工作提供学习、借鉴和提高的平台。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文联所属全国性文艺评奖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在坚持正确导向,发挥激励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文艺评奖成果通过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开展的重大主题文艺活动、文化惠民活动、对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以及大众传媒等形式,得到全方位、多层次的展示和宣传,生动反映了我国文艺各个门类百花竞放、异彩纷呈的创作生态,适应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为推动文艺界形成大团结大繁荣大发展的生动局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对文艺评奖工作做出重要批示。中宣部也多次召开会议对中央各有关单位全国性文艺评奖进行整顿和改进提出具体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和中宣部要求,中国文联评奖主管部门先后多次召开整顿改进文艺评奖协调会,会同各文艺家协会,对文联所属全国性文艺评奖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和改进,整顿和压缩了奖项和评奖数额,调整了评奖周期,规范了评奖程序,严肃了评奖纪律,加大了管理力度,突出文艺评奖工作的政策性、专业性、纪律性,使评奖工作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目前,中国文联主办的文艺评奖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各项评奖奖项设置合理、分类科学。各奖项从艺术成就、创作、表演、理论等不同角度对各艺术门类的繁荣发展进行激励和引导;二是评奖周期进行调整。大部分奖项由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部分奖项三年或五年一届,减少了因评奖过于频繁带来的质量下降弊端;三是评奖机构健全。各奖项及子项的评奖均设有组委会、评委会和专门工作机构,操作程序规范;四是将专家评议、市场检验和群众认可有机结合,注重加大市场和群众认可的权重;五是将评奖颁奖活动与举办惠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使文艺评奖颁奖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六是评奖颁奖活动与举办文艺论坛等理论评论活动相结合,深入开展文艺批评,引领文艺创作健康繁荣。
    总之,2008年以来,中国文联文艺评奖工作方向明确、导向正确、规范运行、整体推进,呈现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进入最好发展时期。这是中宣部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情关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同心协力、积极参与的结果,也是中国文联及各文艺家协会奋发努力、真抓实干的结果。
    2011年是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之年,也是中国文联召开第九次文代会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文艺评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李长春同志、刘云山同志分别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年召开的中国文联八届七次全委会也明确提出了“继续坚持把握导向、促进繁荣,进一步改进理论评论和评奖办节工作,努力在推出优秀文艺作品和文艺人才上取得新成果”的工作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形势发展变化对文艺评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落实八届七次全委会提出的文艺评奖工作任务。
    下面,我对做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中国文联评奖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努力将文艺评奖和引导、激励创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抓作品抓人才方面取得实效
    坚持正确评奖导向,有效引导文艺创作,努力推出更多优秀作品、优秀人才,是文艺评奖工作的重要任务。评奖组织者要增强把握正确导向的自觉性,提高创作引导的有效性,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评奖和创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通过举办各种论坛、改稿会、采风创作、座谈会、讲习班,把握文艺动态,介绍群众文化消费需求,引导青年文艺工作者提升创作水平,为年轻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要总结和推广中国剧协、中国影协、中国音协、中国美协、中国曲协等协会注重前期抓创作扶持的好经验,把更多的心思用在抓源头创作上,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优秀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上,采取激发创作激情、增强原创能力的一切有效手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文艺作品创作生产激励机制。
    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规范、严谨、细致做好评奖全过程的工作
    文艺评奖工作是政策性、纪律性很强的工作,必须照章行事。要进一步加强对文艺评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体现先进性和代表性要求,努力做到奖项设置合理、范围规模适当、条件程序严格公正,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要采取适当方式,经常听取社会各方面对评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照《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管理办法》要求,对文艺评奖工作开展自律自查,进一步在评奖范围、评奖标准、申报环节、获奖数额、组委会和评委会的组成、评委的定期轮换与回避、评奖程序、结果公示与审批、经费来源与使用等方面查找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和解决。要根据文艺评奖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经过认真慎重的研究,对评奖章程、条例和实施细则中确需修订的地方进行修订,不断完善评奖机制、规范评奖程序、改进评奖办法。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文件和《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得向参评者收取报名费、参评费和任何形式的赞助,坚决反对借评奖敛财以及铺张奢华、挥霍浪费。各文艺家协会在承办文艺评奖中,都要设立由上级评奖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等有关方面人员组成的监审委员会(小组),负责对评奖全过程的监督,通过设立专用电话、电子邮箱等途径和手段,自觉接受社会、群众和舆论对文艺评奖的监督。
    三、重视和加强文艺评奖成果的宣传和介绍,发挥好文艺评奖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文联全国性文艺评奖影响力大、权威性高,社会广为关注。要运用大众媒体等手段为宣传推介优秀获奖作品提供服务,不断将优秀的新人新作推向社会。要进一步打开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把评奖工作同理论评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举办各类艺术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国文联文艺评奖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在评奖工作中引入民意反映机制,充分表达群众对文艺评奖的意愿和诉求,将演出场次、收视率、上座率和发行量作为评选的重要参考,把经过实践检验和得到群众认可作为衡量和检验文艺成果的最终标准。
    同志们,2011年中国文联和各协会的评奖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管理办法》和《中国文联文艺评奖管理办法》,切实办好第4届中国戏剧奖、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8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8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第10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第9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第8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4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评奖、第10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等,通过切实发挥文艺评奖的导向作用,大力倡导主流价值取向,提高群众审美鉴赏水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之风,努力催生一批精品力作,推出一批德艺双馨的优秀文艺人才,迎接第九次文代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专栏
 
中国视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在杭州召开
 
    4月20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在杭州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中宣部干部局副巡视员、干部处处长国丽霞,中国文联人事部副主任郑希友,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中国视协副主席、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中国视协副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院长李兴国,中国视协副主席、北京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张晓爱,中国视协副主席、海军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周振天,中国视协副主席、中央电视台副台长胡恩,中国视协副主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级导演胡玫,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张宝贵,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浙江省视协主席程蔚东,浙江省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黄先钢,中国视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锋,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彦民,及中国视协理事和各省视协主席、秘书长150余人参加了会议。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茅临生,浙江广电集团总编辑、浙江省视协主席程蔚东分别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在致辞中首先转达了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对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的问候,并代表中国视协主席团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理事表示热烈欢迎,对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浙江广电集团表示感谢。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在致辞中代表中国文联向本届理事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对中国文联及中国视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理事表示诚挚的谢意。
    受中国视协第四届主席团委托,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在理事会议上作了题目为《解放思想,务实求新,努力开创中国视协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张显同志对中国视协2010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他说,2010年中国视协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宣部、中国文联指导下,在中国视协主席团、理事会的支持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团结全国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积极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1、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积极开展专题活动。2010年,中国视协组织了第6次“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对2010年抗灾救灾电视专题节目进行评选,表彰奋战在抗灾抢险一线的电视工作者,组织电视艺术家参加为玉树、舟曲赈灾举办的义演,动员全体职工为灾区捐献爱心善款,有力地贯彻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2、精心组织重要工作,积极巩固活动品牌。2010年,中国视协成功地举办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第8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第4届“中国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和第2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举办了第4届“女性电视风采优秀电视作品表彰暨中国女性电视工作者论坛”和首届“大学生电视节”。3、密切对内对外交流,拓展工作渠道。在对内联系方面,中国视协先后举办了“电视艺术界新春联谊会”、“庆祝建军83周年军地电视艺术家联谊会”,召开了中国视协四届六次、七次主席团会议和四届五次理事会议及“全国各省级视协主席工作会议”,举办了“海峡两岸电视合作恳谈会”,进一步密切了与电视界各方面的联系。在对外交往方面,努力拓展中国电视“走出去”的渠道,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第10届“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举办了首届“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4、加强理论研究,扶持电视评论。2010年中国视协先后举办了首届“电视评论节目推选暨研讨会”,电视剧《红色摇篮》、《乡村爱情故事2》、《毛岸英》创作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活动,组织了“婚恋节目形态研究”和“中青年电视剧人才培养研究”两个研究项目,编辑出版了《百花芬芳??百名优秀电视剧编剧、导演、制片人》一书,在促进电视理论研究和评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5、各展所长,专业委员会工作稳步前进。中国视协电视文艺委员会、管理策划委员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城市电视台工作委员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旅游电视委员会、农村电视委员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等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还成立了DV专业委员会、电视研发委员会;农村电视委员会、儿童电视委员会进行了换届,中国视协与电视界各行业的联系进一步密。6、奋发有为,地方视协工作卓有成效。江苏视协举办了第8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评选活动;北京影视家协会举办了第16届北京电视“春燕奖”评选和第8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河北视协举办了第7届河北省“十佳影视工作者评选”活动;浙江视协举办了“动漫艺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海视协举办了“《可凡倾听》主持艺术研讨会”;山东视协召开“山东省电视文艺研讨会”、第二届“青少年电视表演才艺大赛”;云南视协组织专家下基层进行电视艺术培训;贵州视协举办“抗旱救灾优秀电视节目评选”活动;广东视协举办了首届“百佳电视作品评选”;湖北视协举办了抗战题材电视剧《烽火梁子湖》剧本研讨会,等等。
    在工作报告中,张显从8个方面就2011年度中国视协的工作安排,向理事会议做了说明。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导向,促进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通过推优评先促进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实践规律,通过活跃评论引领价值导向,通过增进国际电视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努力为促进我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2、服务大局、精心筹划,做好年度重大活动。通过举办重大活动,强化导向作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做好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电视文化活动,与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摄制电视剧《王稼祥》;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服务,组织第7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慰问活动,举办“电视艺术家西部慰问活动”;精心组织好第7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推选暨表彰活动。3、切实开展电视理论研究,提高电视评论的引领能力。将举办第2届“全国优秀电视评论节目推选暨研讨会”和《辛亥革命》、《建党伟业》、《开天辟地》等一系列重点影视节目创作研讨会。4、积极开展公益性电视文化活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将在天津对优秀电视纪录片和创作人员进行表彰;将举办第3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暨第5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进一步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还将与全国妇联妇工委联合举办第5届“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表彰暨中国女性电视工作者论坛”、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举办第2届“大学生电视节”。为推动全国青少电视节目的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关爱未来,将举办首届“中国儿童电视节”。5、深化国际交往,推进交流合作,为促进中国电视走出去工程建设贡献力量。要组织好第11届“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第2届“中国·东南亚·南亚国家电视艺术节”。年内,中国视协还将举办“影像中国电视展”活动,积极推动中国电视节目走出去,首次交流推介活动将在古巴展开。同时还要举办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6、加强刊物和网站建设。《当代电视》要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敏锐把握创作动态,强化对重要作品、现象的分析能力,提高话语能力,扩大电视评论的影响范围,增进引领价值评判导向的能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要不断适应出版业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视协网站建设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开办中国视协手机报,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提升中国视协的服务水平、扩大联络层面、提高工作效能。《中国视协工作通讯》将改为网络版,要在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扩大对各地视协开展工作的报道。7、积极支持中国视协各团体会员、各分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开展活动,加强与各学术组织的联系,进一步扩展中国视协的工作层面。进一步完善中国视协会员数据库;召开全国视协秘书长工作年会,表彰省级视协先进单位和优秀秘书长;中国视协要积极支持各地视协开展工作,通过进一步拓展与各地视协的合作、增进全国视协工作联合体的效能。进一步加强与包括民营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电视机构的联系,加强与各兄弟协会、学会的联系,拓展合作的空间。中国视协各分会和各专业委员会也都提出了年度工作计划并将以专题形式向理事们通报。8、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服务工作水平。把学习型协会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分阶段聘请电视艺术、产业领域的领导、专家为协会职工授课,并邀请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学等领域学者介绍当前学术动态,推进协会素质建设。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对做好今年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进行了论述。他说,第一,坚定方向,积极有为,把服务大局的使命与履行中国视协的职责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加强调研、固本求新,把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与思考协会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第三,要在建设电视公共文化方面加强同其他文化系统、部门的联系。
    经中宣部批准,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对中国视协副主席及理事进行了调整,增选张显同志为中国视协驻会副主席;增选新疆电视台台长杨洪新,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台长(管理委员会主任)、总编辑陈青同志为中国视协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增补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辽宁省广播电视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文艳,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刘光全,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舒东,山西省电影电视家协会秘书长杨志刚,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节目制作总监何为,新疆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余蔚青,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青海省视协副主席张民,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显,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张良成,河北电视台台长范红潮,中央电视台总编辑罗明,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常务主任罗琴,重庆广电集团(总台)频道运营中心副主任孟媛,中国视协国内联络部主任黄皓,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薛继军,江苏仪征化纤电视台台长魏民为中国视协理事。  
    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以《要重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电视发展》为题做本届理事会议总结,对当前电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并从宏观形势到微观操作对电视产业进行了剖析,对今后的视协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中国视协与各地视协面临的工作和任务极其艰巨,为了使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成为社会转型的助推器,发挥其引领与感召的作用,我们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我们的事业,为实现我国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当代电视》 刘原)
 
 
在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0日
夏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各位理事、同志们:
    我们深入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十二五”规划进程的新形势下,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今天召开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文联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对中国文联及中国视协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理事表示诚挚的谢意!
    过去的一年是我们经受考验、战胜困难、成绩斐然的一年。回顾一年来的历程,中国视协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中国文联工作部署,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国视协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展现出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为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新的成绩、新的贡献。协会的凝聚力、影响力也有新的提升。协会工作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和协会会员的共同努力,同样,离不开在座各位理事的大力支持。在此,我再次向在座各位并通过大家向全国的电视艺术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今年我们将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的进程中,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其重要内容。电视艺术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和经济属性,我们从事电视艺术工作的同志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科学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正确处理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规划工作、策划活动、制定制度等各方面,注重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电视艺术全面繁荣。
    中国视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电视艺术界的桥梁和纽带,在繁荣电视艺术,传播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程中担负着重大责任。中国视协在今年的工作中,继续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团结带领电视艺术工作者办好精品栏目,增加荧屏亮点;围绕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等纪念活动,开展具有视协特色的、有声势、有影响力的电视艺术活动。同时,加强电视艺术理论评论工作,切实把导向要求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生产的全过程;认真办好第7届“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推选”、第3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第5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等评奖、办节活动,进一步改革文艺评奖机制,使评奖办节真正成为推动电视艺术产品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要将抓创作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上来思考,采取多种方式,组织电视艺术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努力推出更多反映伟大时代历史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精神图谱的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精品艺术,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视协按照建设学习型组织要求,切实加强协会自身建设。要认真履行联络、协调、服务基本职能,积极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重要作用,发挥好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不断创新联络和服务广大会员的方式、手段,加强联谊、广交朋友,积极搭建新的活动和交流平台,加强对体制外的电视艺术工作者的团结和联络,在履行职能、扩大服务上百尺竿头、更上一层,努力提高协会工作的科学化水平。要进一步健全理事会的职能机制,发挥好协会理事在协会工作中的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衷心希望各位理事进一步增强对视协大家庭的认同感、向心力,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负责地为协会工作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共同把中国视协建设成为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的创作之家、温馨和谐之家。
    各位理事!新形势新任务对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在理事会和主席团领导下,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引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为创新和繁荣电视艺术、推动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在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20日
赵化勇 (中国视协主席)
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会议今天开幕了。在此,我首先转达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同志对大家的问候,同时,谨代表中国视协主席团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理事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热情支持中国视协工作的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这次会议,是中国视协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我国电视艺术事业的实际,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文化发展新要求,而举行的一次重要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也是中国文联党组对中国视协分党组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后召开的第一次理事会会议,对中国视协机关建设和工作方略的谋划具有积极的建设作用。
    各位理事,2010年中国视协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团结全国广大会员和电视艺术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坚持价值引领、开展文化惠民、推动艺术创作、开展研究批评、加强内外交流、提高自身能力等方面,积极工作,开展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的活动,中国视协“联络、协调、服务”的宗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中国视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年来,中国视协的工作得到了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有力指导,得到了中国视协理事会和主席团各位成员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全国各地视协的有利配合,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2011年的工作中,我们要牢固地树立服务大局的意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发挥电视文艺的价值引领作用;要增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意识,积极推动中国电视走出去工程建设,光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努力传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新成就;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识,搭建更宽广的电视公益服务平台,团结和带领有志于促进我国电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力量,为人民群众参与电视文化建设提供支持,满足人民群众对电视文化不断增长的新需求,共享电视艺术前进的丰硕成果,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让我们再接再厉、携手前进,为推动我国电视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奋斗!
    最后,预祝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圆满成功!再次感谢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广电集团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
 
要重视研究社会转型期的电视发展
——在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11年4月20日)
赵化勇(中国视协主席)
 
各位理事、电视界的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即将闭幕,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文联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同志带来了中国文联党组对我们电视界的关怀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中国视协和全国电视工作者对中国文联领导给予电视界的厚爱与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上,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代表主席团汇报了2010年的工作情况和2011年的工作安排,并分析了把握好今年视协工作的三个关系。今天,在各位理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按预定计划顺利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这里,我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浙江广电集团、浙江省视协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对中国视协的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省视协、各视协分会以及各位理事致以诚挚的问候。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将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将发生更深刻的变化。社会转型时期既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又是一个发展机遇期。社会转型具有多元复合的特征:包括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立体的多层级组织管理模式向扁平的网络化管理模式的转型,从产业追随向产业创新的转型,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转型,从生存文化向发展文化的转型,等等。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观念、伦理道德、生活方式以及政治态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电视传媒作为社会肌体的一部分,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从传播理念、思维方式、报道模式到电视受众,也无不经历着多重变化。而在文化传播这个层面,电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发挥着影响、引导人们思想观念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时发来的贺信中指出:中央电视台自建台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充分反映人民心声。他希望中央电视台的同志们进一步增强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坚持正确办台方向,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把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更大贡献。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探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党中央对社会转型中文化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电视影响力巨大,是受众多、覆盖面广的传播媒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在社会转型中求得更好的生存与更快的发展,完成“十二五”规划所制定的战略目标,这是各级电视台和每个电视人都应该认真研究和冷静思考的课题。
    一、转型期的电视要居安思危、居危思变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电视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在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下,在电视工作者的努力下,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公信力不断加强,事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然而,伴随着社会转型期的进展,必然带来社会组织成员对社会资源配置需求的改变和扩张,这使得社会组织之间对社会资源拥有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也必然带来各种传播机构对信息资源、渠道资源、受众资源的争夺,如报刊业的强力出击、广播业的急起直追,尤其是各种新媒体的出现更造成了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无疑是对电视这个虽然历史不长、但已属于传统的媒体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社会发展带来的价值观的多元、文化传播方式的多元、信息渠道的多样、审美情趣的多样等,使得人们对于媒介需求、审美客体差异化的追逐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现在,看报纸、读杂志的人多了,听广播的人多了,上网冲浪的人多了,用手机看视频的人多了,进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听戏的人多了,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家里守着电视获取信息、娱乐消遣。因此,电视已有的市场正在被蚕食,已有的受众正在被分流,已有的优势正在被削弱,这个趋势必将对电视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电视媒体面临着转型期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抉择问题。
    在现实面前,我们电视人要有危机感,要克服盲目乐观、夜郎自大的心理,要未雨绸缪,居安思危,居危思变。
    我国电视在转型期的发展,资源整合是关键性的一步,对资源的配置方式、组织模式、使用形式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不同类型的优势资源科学重组和合理配置,以增强电视媒体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一是电视媒体之间合纵连横,发挥产业优势,以产业为纽带实现跨区域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合作经营或资产的兼并、联合,组成跨区域的电视媒体;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的跨媒体整合。不同媒体突破行业限制的壁垒,实现资源重组,可以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
    在我国,相同媒体之间、不同媒体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性,但其社会责任和使命是一致的,因此各媒体相互之间既是竞争的关系又是合作的关系。我们要善于看到竞争对手的优势和长处,勇于发现自身的短处和不足;要学会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更要学会在竞争中求合作。我们要探讨与多方合作的各种可能,寻求与合作者共同发展的新路径,要高度重视在社会转型阶段电视自身的转型。
    在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战略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条主线。在电视事业的发展中,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思想已经成为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转变传统观念,寻求新的发展方式。
    二、转型期的电视要扬长避短、以质取胜
    在社会转型时期,电视机构现有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势在必行。跨媒体的合作、跨区域的合作、跨行业的合作是电视人需要认真对待的。在各种合作关系中,我们要坚持电视自身的特性,从电视本体出发,扬电视之所长。电视之长就在于它的传播是声画兼备,是时空综合的视听传播。电视技术的进步、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视传播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电视、卫星电视、高清电视、交互电视等,正在改变着人们对电视的认知,但是它们都没有脱离开电视本体特性。当高新技术在电视发展中起着越来越关键作用的今天,技术装备与运用水平往往决定了电视媒体的整体实力,技术创新更成为电视媒体构建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视数字化是目前全球电视领域技术创新的新浪潮,也是我国电视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电视数字化将使电视的资源、内容、服务和产业发生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越。那种由媒体决定向观众提供什么节目和什么时间提供的时代将逐渐过去,取而代之的将是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还可以通过电视购物以及获得银行、游戏、电子邮件、旅行等服务。电视必须借助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动力,积极探索以围绕数字化传播为重点的转型工作。
    社会转型阶段的电视发展既要找准方向,又要量力而行,靠精品取胜。中国电视从1958年诞生后,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8年至80年代末,电视走过了初创、打基础及培育期。那时基本上是一个台只开办一个频道,电视从黑白逐步过渡到了彩色。第二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电视进入了稳步发展和快速扩张期,其中前10年是稳步发展,后10年是快速扩张。这个阶段电视台的报道理念、传播技能获得了迅速提升,社会影响力也大幅度提高,在国内外受到瞩目。
    然而这20年来,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基本上是沿着大而全的发展思路,经历了多办开路频道、多设栏目、多做节目的阶段,各电视台为了解决温饱或实现小康而拼命的跑马圈地。虽然这是我国电视发展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但是我们电视工作者要从其历史局限和现实弊端中清醒地认识电视的宏观处境和微观呈现。
    目前,全国电视机构拥有的电视频道多达上千个,县级以上城市少则能收看到五六十个频道,多则能看到一百五六十个频道。而按照观众的收视习惯,一般每个人常看的频道是10—15个,锁定的栏目是15--20个。对于当前众多的频道而言,仍存在着资源浪费的现象。电视台的这种发展,没能突出各自的优势办出特色,反而制约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造成了频道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所以,电视台在转型阶段要克服贪大求全的倾向,扬长避短,量力而行;要收缩战线,整合频道资源,以质取胜,打造频道品牌。
    品牌对于电视媒体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世界中,只有优质品牌的信息传播才能令人瞩目,只有具备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的节目才能吸引受众。从某种意义上说,品牌是一个电视台的立身之本。
    打造频道品牌,频道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方向。电视虽然是大众媒体,但不等于每一个电视栏目及节目都会成为大众群体的共同观看对象,所以频道专业化是获取观众的有效途径。在频道专业化的过程中,频道定位很关键,它不是把同类节目都放到一个频道里播出这么简单,而是要通过调查分析,以市场需求、观众需求为出发点,提炼出频道受众群,策划和制定针对这一受众群的栏目和节目。它是整体的策划,是一种复合型的频道风格。
    目前,我国一些电视台在确保新闻传播属性的前提下,有的以电视剧为支撑,有的以综艺节目为突破口,有的以情感类节目抢滩登陆,有的以红色经典节目为主攻方向,它们办出了不同的频道特色,也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它们在坚守新闻传播属性的同时,强调了电视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社会属性,并强化了其文化教育、文化审美以及消费娱乐属性。它们在差异化办台、专业化办频道等方面都有自身的发展诉求。频道专业化、专业频道品牌化的战略,能够使电视走出“快餐文化”的指责,显现电视文化的真正特质。这是今后电视媒体根据自身条件求得发展的一条途径。
    三、 转型期的电视要谋求创新、力避趋同
    李长春同志在今年两会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坚持”要求的关键所在。要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努力形成激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根据他的讲话精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虽然我们现在的电视荧屏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但是不可否认,电视栏目及节目的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因为频道开得多,为了填满频道时间,往往是一个节目在多个频道轮番播出。频道多了,就要相应地开办更多的栏目,不胜枚举的栏目多得没有一个台长能准确说出自己电视台到底有多少个栏目。而当制作节目的原创力不足时,就奉行拿来主义,搞翻版,或者模仿他人的作品进行改头换面的重新包装。如果发现哪个栏目、节目受欢迎,很快就会有不同的电视台、不同的频道一哄而上相似的栏目、节目,这样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不搞创新,乐于仿效,以至形成了行业中的流行病。这些翻版、复制、效仿的做法一直被观众所诟病,但电视台却不为所动,少有改观。由此看,挑战和机遇在急迫地呼唤着我们电视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做好这门必修课。
    电视栏目及节目创新大致可分两个层面。一是学习型创新,这主要是指购买别人的作品版权,根据其内容、特性、风格、趣味等进行本土化改造,使之适合国情或区域特点,适合本土观众的欣赏需要、审美特质和节目形态;或是通过别人的节目获得创意的启发,从而策划出新节目。这种创新是通过学习消化别人节目的长处为我所用,而非抄袭、克隆。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这种创新是电视台寻求节目资源、谋求快速发展、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办法,事实上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非诚勿扰》、《挑战麦克风》、《中国达人秀》、《我爱记歌词》,等等。二是原创型创新,它是指从节目要反映的内容到节目的表现手法和形式都是完全独立创新的。原创型创新有两个难点:一个是创意,现在的电视几乎把所有的社会关注点都收进了五花八门的节目,如果想从司空见惯的题材中挖掘出新的内容、新的视角、新的形式,就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另一个是成本,要想在节目中展现全新的创意,就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成功的原创型创新栏目,如:《百家讲坛》、《夕阳红》、《同一首歌》、《实话实说》、《我要上春晚》、“中央电视台《心连心》”、“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等等。创新节目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较长的策划时间,然而成效则要等待市场的检验,因此风险较大。
    电视栏目或节目创新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为了增强电视行业的节目创新能力,电视台要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加大节目研发,提升节目生产力,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制作;要建立创新成本的投入运行机制,鼓励创新。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电视内容创意产业的扶持和培育,出台有关资金扶持政策,发挥政府的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确保电视机构有足够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动力,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分散创新风险,获取较大的创新利益。
    一个电视台要勇于开拓创新思路,不应满足于别人有的我也有,而要创造出别人没有的来,创出自己的独特品牌。在当今社会的大变革转型期,各电视台应审时度势,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及时做出调整,把有限的经费用在重点节目制作上,办出自己的地方特色。这是力避趋同的有效办法。因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文化,它是长期形成的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和生产生活方式等。各地方在文化形态上的不同,才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呈现多样化。各地电视台应注重突出本地区的文化特色,着眼于此开发栏目、创作节目。越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就越具有文化的传播价值并能获得更广泛的观众。所以,各地电视台在节目创作上应精耕细作,首先要抓住当地观众,再力求赢得全国观众。在未来5年内,各电视台之间会在自身影响力上形成较大差异,如果电视台在现今的社会转型期不对自己的频道、栏目、节目做出优胜劣汰的痛苦割舍,就有可能掉队。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四、转型期的电视要坚持导向、服务社会
    我国社会的改革开放正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段,中央提出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然而,当人们思想观念中的传统信仰价值体系被打破,而新的信仰价值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多元价值处于交互作用中时,这种新老价值观的相互影响必然会引起民众中普遍性的焦虑、浮躁心态和人文价值、意义方面的困惑。电视作为媒体,应该承担起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民众廓清困惑、明确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任务。
    社会转型过程,需要以与此相适应的公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和道德素质为基础,电视媒体在其中应该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电视媒体的强大舆论导向能够极大地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民族精神的建构。
    电视工作者要利用电视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中央的精神,使之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这对于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人们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宣传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的理念,贯彻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人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的自觉性、坚定性;深入阐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意义,引导人们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促转变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理解,在多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中立主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在文艺创作中,更好地引领民众的文化追求。总之,要坚持电视媒体的舆论导向,坚守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
    中国视协近年来注重在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评奖办节、理论研讨、对外交流等活动,在推进电视事业健康发展中做出了不懈努力和应有贡献。
    电视服务社会,除坚持导向之外,还要改变自身的服务方式。有人曾讽刺说,电视对民众是俯视的,对官员们是仰视的。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电视在今后要注意平视的与观众交流。要改变视角,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俯视姿态而为平行交流;要改变语态,改变正襟危坐的书面化语言而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化语言,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使他们感受到电视为他们真诚服务的温暖。同时我们还要警惕另一种倾向,就是不顾后果的我行我素,别出心裁地表现民生,为了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去编播一些与积极的社会生活相悖的节目。也许那些编导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政策,没有充分考虑作品的导向,忽视了电视作为社会公共资源,有使传播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急剧放大,从而可能对某一社会群体甚至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外部效应的功能,使得节目播出后产生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电视人为社会服务,只有美好的愿望远远不够,还要准确把握舆论导向,注意节目制作的倾向性,考虑作品的社会反响。在社会转型期,电视媒体因其“外部性”的明显放大而决定了其公共属性显著增强,从而社会责任也进一步加大了。
    确定未来电视传播导向与引领的,是电视作品内在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价值。因此,注重创作者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创作者对时代步伐与现实生活的体验和理解是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组织引导电视艺术家到基层采风,深入生活,始终把人民作为创作的表现主体和服务主体,奉献给人民最好的电视作品;要按照中央精神,以反映社会改革进程、百姓生活变化、人们思想理念转变的内容为首要,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表达出来。
    中国视协要充分发挥联系全国电视行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在行业中的引领作用,为各地视协、电视机构提供信息交流、创作引导、理论研讨、产业发展、权益保护等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服务,紧密团结各地视协、电视机构、创作研究单位和各位理事,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电视宣传和电视创作方面迈上新台阶。
    同志们,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年。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转型时期,我们中国视协与各地视协面临的工作和任务非常艰巨,为了使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成为社会转型的助推器,发挥电视媒体的引领与感召作用,我们就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我们的事业,为实现我国电视事业和电视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解放思想 务实求新
努力开创中国视协工作新局面
——在中国视协四届六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张显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各位理事、同志们: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届六次理事会是在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的背景下,在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喜庆氛围下召开的。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并总结2010年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今年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开创中国视协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国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
    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团的委托,我向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理事予以审议。
 
一、2010年工作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中宣部、中国文联指导下,在中国视协主席团、理事会的支持下,在各会员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团结全国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积极履行“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取得了新的成绩。
    1、服务大局,关注民生,积极开展专题活动。2010年,我们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在中国文联统一部署下,精心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组织了第6次“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对2010年抗灾救灾电视专题节目进行评选,表彰奋战在抗灾抢险一线的电视工作者,组织电视艺术家参加为玉树、舟曲赈灾举办的义演,动员全体职工为灾区捐献爱心善款,有力地贯彻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2、精心组织重要工作,积极巩固活动品牌。2010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评选、第8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第4届“中国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和第2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举办了第4届“女性电视风采优秀电视作品表彰暨中国女性电视工作者论坛”和首届“大学生电视节”。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坚持文艺的引领功能和导向价值,积极体现服务基层,服务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公益文化特色,为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作出了积极努力。
    3、密切对内对外交流,拓展工作渠道。在对内联系方面,2010年我们先后举办了“电视艺术界新春联谊会”、“庆祝建军89周年军地电视艺术家联谊会”,召开了中国视协四届六次、七次主席团会议和四届五次理事会会议,“全国各省级视协主席工作会议”,举办了“海峡两岸电视合作恳谈会”,进一步密切了与电视界各方面的联系。2010年,中国视协还与天津电视台、海军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了电视剧《小站风云》。 在对外交往方面,我们努力拓展中国电视“走出去”的渠道,作为东道主举办了第10届“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组织了首届“中国·东南亚·南亚电视艺术周”,为传播我国电视艺术发展的成绩,弘扬中华文化贡献绵薄之力,也赢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
    4、加强理论研究,促进电视评论。2010年,我们先后举办了“电视评论节目研讨会”,电视剧《红色摇篮》、《乡村爱情故事2》、《毛岸英》创作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活动,组织了“婚恋节目形态研究”和“中青年电视剧人才培养研究”两个研究项目,编辑出版了《百花芬芳——百名优秀电视剧编剧、导演、制片人》一书,在促进电视理论研究和评论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5、各具特色,专业委员会工作稳步前进。一年来,中国视协电视文艺委员会、管理策划委员会、行业电视委员会、城市电视台工作委员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旅游电视委员会、农村电视委员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等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加强各地各级电视台的交流,提升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一年来,我们还成立了DV专业委员会、电视研发委员会;对农村电视委员会、儿童电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中国视协与电视界各行业的联系进一步密切。
    6、奋发有为,地方视协工作卓有成效。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国各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注重联系各地电视事业发展的实际,或加强区域合作、或独立创新,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表彰评优、理论研讨、人才培养、服务基层等方面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如,江苏视协举办了第8届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评选活动;北京影视家协会举办了第16届北京电视“春燕奖”评选表彰和第8届全国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河北视协举办了第7届河北省十佳影视工作者评选活动;浙江视协举办了“动漫艺术与产业发展研讨会”;上海视协举办了“《可凡倾听》主持艺术研讨会”;山东视协召开山东省电视文艺研讨会、第二届青少年电视表演才艺大赛;云南视协组织专家下基层进行电视艺术培训;贵州视协举办了抗旱救灾优秀电视节目评选活动;广东视协举办了首届百佳电视作品评选;湖北视协举办了抗战题材电视剧《烽火大梁山》剧本研讨会等等,由于篇幅所限,难以尽数。各省视协开展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促进各地电视事业的进步、彰显全国视协工作领域的风采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度中国视协工作的圆满完成,是与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是与中国视协主席团、理事会和全体会员的热情支持分不开的,是与各地电视台及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大力辅助分不开的。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大局,认真贯彻中国文联的工作思路,积极开拓进取,是履行好职能的重要前提;团结各方面力量,依靠集体智慧,是我们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条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激励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是我们在工作中克服困难的实践法宝。
 
二、关于2011年工作安排
 
    2011年,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新蓝图的开局之年。今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电视文艺工作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当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体现时代要求的方针原则,作出了一系列关系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文艺工作全局,也为电视文艺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对电视艺术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电视文艺如何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如何更好地促进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电视文艺工作者如何更好地适应和运用现代科技的发展成果,进一步增强文艺作品的传播力、表现力和感染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努力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认真研究和准确把握电视艺术发展的时代特点、发展趋势、产业动态和基层需要;认真研究新媒体迅猛发展提供的机遇和提出的挑战;认真研究和加强对品牌活动的科学组织与延伸开发。总之,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活力,捕捉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巩固和发展电视文艺工作的良好态势。
    根据中国文联的工作部署,下面,我向理事会报告2011年度中国视协的工作安排。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导向,促进电视艺术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视协要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通过推优评先促进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通过加强理论研究探索实践规律,通过活跃评论引领价值导向,通过增进国际电视文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努力为促进我国电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2、服务大局、精心筹划,做好年度重大活动。按照中央要求,遵照中国文联的部署,2011年我们已经开展和计划筹备的主要活动有:做好文化惠民服务,组织第7次“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慰问活动,举办“电视艺术家西部慰问活动”;做好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电视文化活动,年内我们将举办的系列活动有:“纪念建党90周年电视剧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塑造艺术论坛”、“纪念党的生日——优秀电视文艺节目推选研讨会”、“鲜花朵朵向太阳——少数民族优秀歌手电视演唱会”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创作和表演研讨会”。为庆祝建党9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我们还将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单位联合摄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王稼祥》。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做好第7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推选和表彰工作,通过激励和示范机制,把引领价值导向的责任,落实在电视工作实践的各个领域。这些重点活动,意义重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务必要做到精益求精。
    3、切实开展电视理论研究,提高电视评论的引领能力。加强电视艺术创作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分析创作现象,总结艺术规律,指导艺术实践,引领审美取向,提高学术水平和话语能力,是中国视协的重要工作。今年以来,我们已经联合其他相关单位举办了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研讨会,举办了《湖光山色》学术研讨会。我们还将举办第2届“全国优秀电视评论节目推选暨研讨会”和《辛亥革命》、《建党伟业》等一系列重点影视节目创作研讨会。在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中,努力提倡严谨求实的学风,要鼓励健康、科学的评论,在运用好传统学术平台和评论渠道的同时,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展电视文化评论活动,特别要探索适应年轻观众的特点开展电视评论。
    4、积极开展公益性电视文化活动,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在天津对优秀电视纪录片和创作人员进行表彰,以推动电视纪录片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还将举办第3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暨第5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进一步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表彰耕耘在对农电视创作一线的电视工作者。我们还将与全国妇联妇工委联合举办第5届“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表彰暨中国女性电视工作者论坛”、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举办第2届“大学生电视节”。年内,我们还将举办首届“中国儿童电视节”。这些活动都将从不同角度对建设和谐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5、深化国际交往,推进交流合作,为促进中国电视走出去工程建设贡献力量。今年,我们要适应国际形势的新发展,紧密配合国家外交总体战略,继续发挥电视文化民间对外交流的优势,探索双边与多边合作的新领域、新内容。要组织好第11届“中日韩三国电视制作者论坛”、第2届“中国·东南亚·南亚国家电视艺术节”。年内,我们还将举办“影像中国电视展映”活动,积极推动中国电视节目走出去,首次交流推介活动将在古巴、墨西哥展开。同时我们还要举办“海峡两岸电视艺术节”。通过交流与对话,建立互利双赢的项目合作平台,为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做出新的贡献。
    6、加强刊物和网站建设。《当代电视》杂志是中国视协进行电视艺术理论和评论研究的重要平台,是全国电视工作者开展研究工作,进行学术讨论的重要阵地。《当代电视》要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敏锐把握创作动态,强化对重要作品、现象的评论,提高话语能力,扩大电视评论的影响范围,增进引领价值评判导向的能力,培育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当代电视》要不断适应出版业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中国视协网站和《中国视协工作通讯》是协会重要的宣传渠道和联络纽带,中国视协网站建设要进一步作大作强,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开办中国视协手机报,利用网络的互动功能,提升我们的服务水平、扩大联络层面、提高工作效能。《中国视协工作通讯》将改为网络版,要在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的同时,扩大对各地视协开展工作的资讯报道。
    7、积极支持中国视协各团体会员、各分会和各专业委员会开展活动,加强与各学术组织的联系,进一步扩展中国视协的工作层面。全国各省级视协作为中国视协的团体会员,是中国视协的重要组织基础,近些年来,中国视协与全国省级电视艺术家协会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已经建立起一个辐射全国的工作系统。随着电视事业与产业流通性的不断增强,这个系统的优势越发显著。2011年,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中国视协会员数据库;召开全国视协秘书长工作年会,表彰省级视协先进单位和优秀秘书长。同时,中国视协要积极支持各地视协开展工作,通过进一步拓展与各地视协的合作、增进全国视协工作联合体的效能。
    随着我国电视产业体制机制的转变,民营电视机构已经成为我国电视事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包括民营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电视机构的联系,团结一切有志于促进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的力量,为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电视艺术事业而努力。
    我们还要加强与各兄弟协会、学会的联系,拓展合作的空间,取长补短,共同推动电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视协各分会和专业委员会是中国视协的分支机构,是中国视协联系全国会员、带动各地视协会员、团结社会各方面开展电视文化活动的重要力量。今年,中国视协各分会和各专业委员会也都提出了年度工作计划,我们将通过中国视协网站和手机报向各位理事和全体会员及时通报。年内我们还将对部分专业委员会进行换届。在坚持规范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各分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它们开展适合各自特点的活动,更好地为广大艺术家服务。
    8、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服务工作水平。电视艺术是综合的艺术,电视文化是知识密集型文化,这就要求中国视协全体工作人员在注重政治素质培养的同时,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及时把握国内外文化发展动态,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今年,我们要把学习型协会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分阶段聘请电视艺术、产业领域的领导、专家为协会职工授课,并邀请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政治、法学等领域学者介绍当前学术动态,推进协会素质建设。
 
三、做好今年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中,电视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引领作用。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文化生产和供给方式的相应调整。在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电视工作者的责任重大,这对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工作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视协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服务、维权的重要作用,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坚定方向,积极有为,把服务大局的使命与履行中国视协的职责紧密结合起来。中国视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的纽带,是整个国家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的工作才能大有作为,只有积极有为,才能把握主动。在未来的工作中,中国视协要找准自身定位,更加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整体工作布局,更加主动地配合上级部门的重要工作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成为国家文化建设大军中的一支生力军。
    第二、加强调研,把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与思考协会中长期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开展调研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国视协工作科学发展的前提。在新的一年里,中国视协将广泛开展面向电视机构、面向一线、面向广大电视工作者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认清电视界的需要是什么、中国视协能做什么和怎么做。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联系实际、面向实践、办好实事、取得实效,才能发现创新的机遇,策划新的工作思路,搭建新的工作平台,以取得新的工作成绩。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前瞻的视野,联系实际,谋划未来,积极探索适应“十二五”规划关于文化建设要求的、中国视协的中长期发展之路。
    第三、要在建设电视公共文化方面加强同其他文化系统、部门的联系。进入新世纪,电视文化日益成为一种公共文化,随着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行业融合,相互借力的趋势愈发显著。中国视协要以开放的心态,以电视文化活动为载体,在深化与电视领域各方面合作的同时,不断拓宽工作渠道,积极拓展跨媒介领域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新媒体各行业的联系,进一步丰富电视文化的内容,让多媒介的文化产品与活动惠及更多观众。
    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2011年是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我们相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电视事业必将取得新的成就!为此,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将尽心竭力努力工作!
 
视协工作
 
中国视协传达学习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5月5日,按照中国文联党组的部署,中国视协召开全体干部会议,学习传达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张显主持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对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重要批示,学习传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还传达了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赵实对中国文联各部门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的要求。
    张显就中国视协如何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谈了意见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是宣传文化系统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二十二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体现,是中央对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进行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我们文艺家协会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协会全体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和会议精神,结合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坚定不移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找准协会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探索改善服务的新途径与新办法。要紧紧围绕“三加快、一加强”重点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今年要组织好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各项主题活动,重点对今年热播的红色经典电视剧做好研讨推荐,努力做出有影响力的活动。
    二、加强调研,掌握行业动态。各部室要有针对性地制定调研课题,开展调研工作,充分掌握本行业的动态;要摸清会员情况,积极改善服务。
    三、办好《当代电视》杂志。要抓好品牌打造、结构调整、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同时按照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做好杂志社转制改革的准备工作。
    四、继续开展好“送欢乐 下基层”等形式的公益性文化惠民服务活动,积极组织艺术家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视协组织50家电视台聚焦绵阳灾区重建成果
 
    由中国视协、四川绵阳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感恩奋进·发展振兴”——地震3周年·四川绵阳行大型电视采访活动近日在绵阳举行。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显,中国视协副秘书长张彦民,中央电视台原副总编辑张华山,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田慧明,四川省视协主席吴宝文,四川省视协副主席、秘书长孔解民,四川大学教授欧阳宏生。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曾万明,市政协主席张世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左代富,绵阳市副市长、北川羌族自治县县长经大忠,绵阳市政府秘书长宋明等参加了活动。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凤凰卫视、山东电视台、辽宁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河南电视台、东方卫视等14家中央及省级电视媒体,以及济南电视台、沈阳电视台、郑州电视台等36家城市电视台,共50家电视台记者走进绵阳,共同见证绵阳灾后重建的巨变。
    在为期3天的采访活动中,全国50家电视台的130多名编辑记者深入绵阳城区以及北川、安县、平武、江油等极重灾区,对绵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采访报道。通过走访北川新老县城、参观地震遗址、祭奠遇难同胞等形式,深入了解灾区重建的新成就、新经验和新面貌。在安县,记者们参观采访了汶川地震灾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安县社会福利中心,5·12唯一异址重建的场镇——小坝镇,因为平时注重学生应急疏散演练而在地震中无一人员伤亡的“灾区最牛中学”——桑枣中学。在平武县,看到震后重获新生的南坝镇、平通镇,记者们深切感受到了灾后重建的艰难和灾区人民不一样的坚强。在平通镇牛飞村走马羌寨,参观采访了沈艳燕羌绣传习所、平武香叶尖茶厂,了解了灾区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新亮点。在李白故里江油市,记者深入中原爱心小区、爱心小学、中原连心桥、江油河南工业园等地,这些项目都是援建省市人民深厚情谊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的最好见证。凤凰卫视记者陈钺说:“灾区恢复重建成就显著,我们主要想关注一下有关民生及羌族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情况。”河南电视台记者王建东说:“我们想用镜头来记录江油人民的幸福生活,江油人民和河南人民的深情厚意。”
    张显说,在5·12特大地震3周年的特殊日子,正值绵阳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的重大时刻,我们组织地震3周年四川绵阳灾区行大型电视采访活动,就是要将绵阳灾区的新变化、新成就、新经验、新面貌告诉全国,告诉世界。就是要深入一线、深入乡镇村社、深入百姓中间,用真实精彩的镜头,用鲜活生动的语言,用形式多样的体裁,用有深度、有影响、有价值的报道,记录灾后重建的伟大成绩,展现灾区人民伟大的精神风貌。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