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文化观察
 

纪录片《重生》:电影般再现党的浴火重生

来源:中国视协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建立新中国,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思想精神狂飙突进的时代,是革命和救亡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也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最为惨烈血腥的战争,一次次浴火重生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因何而生,为何而立?如何在一次次血雨腥风、艰难困苦、失败挫折中浴火重生?五集纪录片《重生》回答了上述问题,28年的浴火重生靠的是信仰的坚守;28年的浴火重生靠的是道路的抉择;28年的浴火重生靠的是创新的力量;28年的浴火重生靠的是核心的锻造。这是今天对昨天的回忆,是长河对源头的追寻,是未来对历史的叩问。28年,是源头,也是历史,记录了昨天的苦难辉煌,也启迪着今天的伟大征程。

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重点项目”之一,纪录片《重生》汇集了国内一流的党史、军史专家,为本片在史实层面精准把关,并由一支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主创团队担纲制作。纪录片《重生》由五集组成,第一集《使命》讲述空前的国家危机、寻找救国路径、确定共产主义信仰、成立中国共产党;第二集《火种》讲述国共合作破裂、重新寻找革命道路、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第三集《抉择》讲述长征险境、恢复毛泽东的军事领导权、落脚陕北;第四集《淬炼》讲述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确立;第五集《缔造》讲述国共对决,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2016年6月28日,《重生》在中国教育台开始播出,目前在19个上星频道联播,6个网站同步。

7月1日,中国视协举办了“电视纪录片《重生》创作研讨会”来纪念党的生日,并深入研讨党建题材纪录片创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显和《重生》主创以及相关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与以往重大题材纪录片不同的是,《重生》使用了大量的情景再现。“国外把这种纪录片叫剧情式纪录片,这在国外已经很常见,国内也有借鉴,比如《圆明园》《河西走廊》,但是党史、现代历史,尤其是重大题材对其全面的使用,这还是第一次,而且非常成功。”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纪录中国理事会副理事长陈宏说。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认为,这个片子作为重大革命历史纪录片和专题片,在叙事风格、叙事方式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在讲述这段历史时,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切入方式,同时,很多重大的关键点和关键事件都相当真实。更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不仅用了情景再现表现重大革命历史,还以当事人体验当时历史选择的视角进入,以人带史。

据《重生》运营总监熊殷介绍,《重生》从创作到播出本着“一、二、三”的原则,“一”即“一个核心”,核心是今年是建党九十五周年,这个片子反映的是对理想和信念的回溯,对英雄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回溯,对1921年至1949年这28年历程的回顾,昭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选择;“二”指“两个探索”,一是围绕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的探索,二是对寓教于乐的探索,美国《纸牌屋》摄影团队的加入使这个片子已经具有了电影镜头语汇的鲜明特点,还有强剧情化的特点,镜头语汇的使用有别于国内以往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比如大光比的应用和柔光的应用使得调性很不一样。全情景再现只是为了强化剧情式叙事的手段。考虑到今天的审美诉求和今天年轻观众观影的习惯,以偏美剧风格的方式进行制作和剪辑;“三”是指“三个传播”,一是片子本身的商业传播,二是片子本身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传播,三是核心内涵精神的传播。

《重生》有《纸牌屋》摄影团队加盟确实与过往同题材剧情片或纪录片相比有了不同的质感,抒情片段如周恩来在竹林中思考的大全景,如此漂亮的竹林,还只在美轮美奂的大电影《卧虎藏龙》和《十面埋伏》中见过。

《重生》总撰稿邓建永则表示在创作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写出新气象。他说:“把大人物当小人物写,把小人物当大人物写;将心比心,在写作和研究材料的时候,尽可能设身处地想象当年的环境;在写作的时候,希望能在视野上拉开距离、拔高高度;努力营造几个场景,希望把它写成一个大戏。”

中国艺术报社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表示,《重生》作为一部党的简史,在正确的历史观的指导下,能将新结论、最新材料汇集在一起,填补了这方面的创作空白。此外,“《重生》有非常吸引人的故事,党史教育上重要的问题是怎么吸引年轻人,如何吸引青年人跟党走,让他们关心党史,关注历史,坚定信念。《重生》不仅一开始就揭示了建党就是一批平均28岁的年轻人干的事业,它还是一部中共党史最鲜活的形象教材,一部撞击心灵的视觉史诗。这是一次全面的尝试,历史影像、情景再现、动漫特效三结合,同时真实纪录片的感觉没有丢掉,非常好地叙述了历史、再现了历史、还原了历史”。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刘玉琴认为《重生》达到了创作预期,她说:“与以往文献纪录片等多用史料、资料、采访口述等方式不同,这部纪录片更像一部电影,主创人员力图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作品以故事化的讲述,主要以情景再现的方式还原历史,力争严格、客观、真实地再现上世纪二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一方面通过演员表演重现革命历史故事,另一方面又以解说为主,再配上旁白和音乐,演员是表演,但又不发声。这部纪录片选取了众多与历史真实人物面貌相似的演员来出演,有不少生动的细节,创造了纪录片拍摄的新方式,刷新了纪录片传播阵容的新纪录。”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 成
责编:宋小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