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学术研究
 

书写一代“知青”的“浴火重生”——评电视连续剧《知青》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三十多年来,我们看到了历史、文学,还有电影、电视剧艺术,以至于其他的艺术,都在不断地书写那一代知识青年的故事。然而,却都留下了不同的遗憾。它们都翔实地记述了那一代知青的苦难与煎熬,却都没有记录下来他们对于时代的质疑和拷问。历史走到今天,人们终于在电视剧《知青》里看到了这样的书写。

《知青》大力书写那一代知青人,特别是他们中的勇者、智者,如何在苦难煎熬中大无畏而又冷峻地向着“文革”时代的中国和社会提出尖锐的历史质疑,发出他们的严峻拷问,真的有如“地火在运行”般进行他们的理性思考和理论阐释,实在深刻、锋利,确实令人无比震撼,也实在形象、悲壮,让人深受感染,真的是在最为深广的历史层面上最真实也最鲜活地展示和索引了他们是怎样经历了惨烈的“浴火”而后“重生”的。这是这部电视剧书写知青岁月历史悲剧的最大的亮点,补足了原先的诸多知青题材文学和艺术作品留下的一段空白。从这个意义上说,说它创造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不为过。

第一,它力图书写北中国知青生活的全景,尽可能地扩大作品对于信息和言论的包容量,使它增强历史的厚重感,生活的浓郁感,以至于文化蕴涵的丰厚,像一部知青的百科全书那样诉说历史上演的闹剧,时代异化成的荒唐。

《知青》寻求突破、力图超越,放眼几乎是北中国的全部知青生活的叙事策略非常睿智。剧中,北大荒生产建设兵团地处黑河的某团七连,是剧中人物活动的主场景。由身为上海一个资本家女儿的周萍先在七连“借读”而后转到40里外的山东屯,镜头摇到了在山东屯插队的另外一些插队的上海女知青点。由七连男知青赵天亮的哥哥赵曙光在陕北坡底村插队,镜头又摇到了那个古老的黄土高原上一个贫瘠的乡村,聚焦在那一群命运略有不同的陕北插队的知青身上。接着,因为一个雀盲眼的北大荒常见病需要海带治疗,由团长吕东阳和他家乡妻子的关系,镜头摇到了山东海滨的又一个知青点上。另外,由周萍到国境线上戍边的男一班去路上,镜头又摇到了一处边防女兵驻地,引出来鲁楠几个知青女兵;还由孙敬文到内蒙古买马,镜头又摇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引出来蔡苗苗等好几位兵团女战士。再加上,明写了这一批知青的家乡哈尔滨和北京,暗写了他们的另一处家乡上海,还有冯晓兰父母劳改地的甘肃。这六个知青点,不仅在戏剧场景上将北大荒原、陕北黄土高原、内蒙古草原和山东黄海之滨的山河和风情做了充分的展示,并将哈尔滨和北京的一部分也融入到剧中。全剧在尽可能宽广的范围内给我们描绘出来北中国知青生活的一幅图卷,或者说,一部形象的北中国知青生活百科全书,一部形象的北中国知青生活史。

而且,全剧并不只是将这些知青点连接在一起,还通过对赵天亮赵曙光兄弟彼此命运的殷切关注,通过周萍和赵天亮的感情故事,让镜头在七连——坡底村——山东屯之间频频来回切换,给足了坡底村和山东屯的戏份,牵引着观众一起挂念那里的知青生活和命运,这也是很好的艺术构思。

如此一幅广阔的图景,就能使全剧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和言论。看这部戏,历史的厚重感和生活的浓郁感都扑面而来,其文化蕴涵的丰厚,无可辩驳地告诉了世人,那场历史的闹剧是如何把整整一个时代异化成荒唐的。

第二,它力图书写那一代知青在历史闹剧造成的人生逆境中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刻画他们各不相同的性格,描摹他们大致相同的命运,让这些剧中人物组成一座群雕来展示和索引一个荒诞的年代里发生的严肃的故事。

要在一个如此广阔的场景上艺术地记录下来那一代知青的苦难煎熬和“浴火重生” ,必定要通过众多的人物的性格刻画和命运演绎来加以表现。我的理解是:这些人物里,你很难确定谁是正面和反面的男一号、男二号,正面和反面的女一号、女二号。就正面人物而言,它只能是一座群雕。就反面人物而言,它只能是一幅群像。

在陕北坡底村插队的赵曙光,他是受苦受难而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拷问、善于拷问那一代知青的有勇有谋的一个代表。剧中,他比任何人都清醒。他的思想和智慧还有斗争的勇气,源于自家父亲曾是抗美援朝英雄的英雄主义的传承,源于陕北农民淳厚民风的滋养,还源于苦难和苦难中某些人作恶多端的教训,源于传统书籍文化的哺育,那一堆书里亮出一部《牛虻》 ,绝不是无心用了一个小道具。我们可以感觉到英国女作家伏契尼在小说中塑造的“青年意大利”运动里的亚瑟对赵曙光的潜在的影响。他还作为知青人的表率和领路人对别的知青作了思想和文化的启蒙。他不仅仅是爱人冯晓兰和弟弟赵天亮的“精神导师” ,还是坡底村乃至北大荒兵团七连知青们的“精神路标” 。

在黑河的生产建设兵团,“天亮”这个名字,和他哥哥的名字“曙光”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知青的期盼和渴望,他成了哥哥反叛精神和启蒙思想的传承者。关心、呵护出身不好的周萍,勇敢地爱恋周萍,显得他日益成熟。劳动、戍边、关爱同伴、敢于担当,深得孙敬文、徐进步、黄伟、魏明、付正、沈力他们一帮兵团兄弟的拥戴,使他和齐勇一样成为威信很高的男一班班长。周萍这个人物的设计和艺术造型,是这部戏的一个亮点。由于父亲是上海资本家,“文革”中她自然“在劫难逃” ,成了“血统论”的受害者。她小心翼翼,努力不说错话,不做错事,人前低头闭嘴,人后埋头干活,却还是屡屡遭到批判和斗争。

杨秉奎和梁喜喜这两个人物的设置和造型别具艺术匠心。这两个人物的全剧戏剧贯穿动作是爱护周萍,保护周萍,以及爱护和保护周萍一样的知青。梁喜喜的言谈举止可以让周萍暖流全身,同样也让我们周身布满热流,感动不已,不由得会想起那句话来:“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

这部戏里,杜主任、牛川河,是作为反面人物形象设置的。尽管在造型上个性还不太鲜明,不太独特,却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共同的“猥琐犬儒” ,也证明了一旦公共生活的形态与秩序过度混乱了,人性是会发生怎样的扭曲和异变的。

当这些剧中人物在我们眼前一一出现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文革”灾难年代里,人性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始终都在进行一场大的博弈。这部戏,在给这些人物造型的时候,也始终是在这场大的博弈中坚持颂扬人性的真善美,鞭挞人性的假恶丑的。恰恰也就是在这种颂扬和鞭挞中,全剧真实准确而又形象生动地书写了那一代知青的浴火重生,他们的艰难而又光荣的成长过程。

第三,它力图书写那一代知青爱情和婚姻的独特意味,不管情景如何,更不管结果如何,它触及了人性的一个最为隐秘的角落,在情爱和性爱的层面上揭露和批判了那个荒诞的年代对于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一代人的人性的无情摧残。

这部戏书写了那一代知青的爱情和婚姻故事。赵曙光和冯晓兰,武红兵和李君婷,赵天亮和周萍,齐勇和孙曼玲,孙敬文和蔡苗苗,徐进步和谢菲,还有说不清道不白却又令人同情更令人敬重的付正和李鸽,等等。

剧中刘江为知青们朗读一本书中一段亲吻膝盖的文字,大家听得入迷,如痴如醉。看这场戏,其实是令人心酸的。实事求是地讲,没有根据说那时候有过“禁欲”的规定,但是在一种特定的政治气候和秩序里,动辄被扣上“封资修”和“四旧”的帽子,不表现为无产阶级式的谈爱,尤其是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时候谈爱,也不是被所有的人所有的规矩都能允许的事情。从这场戏里,人们分明可以体察到这些少男们躁动的灵魂正在遭受某种情爱和性爱的压抑。这样的压抑,照样是人性被压抑的一种表现。剧中,这种寻求,这种呼唤,结果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剧中写到的那些少男少女们的爱情和婚姻。

《知青》这部电视剧力图在总体上把握住书写的悲壮风格,从叙事艺术的层面上还原那个时代的悲剧性。就《知青》的悲剧性叙事而言,我们可以认定的是,它的悲剧审美艺术和格调,至少有以下四点:即按照美的规律设置了尖锐的悲剧冲突;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了鲜明的悲剧形象;按照美的规律升华了感人的悲剧激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宝贵的悲剧价值。

这样的悲剧冲突、悲剧形象、悲剧激情和悲剧价值,在最后的黑风口扑灭山火的那一段将近12分钟长度的大戏里有了最为精粹的表现。那是一场跟“崇高”联系在一起的戏,它具有了悲壮崇高的格调。那是真正的浴火!六位壮烈牺牲的烈士,“浴火”而后重生,则是他们生命价值的延伸。跪倒在他们遗体前那一群人,不会忘记他们的战友,一定会在“文革”噩梦结束之后的新时代里重新铸造人生的辉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曾庆瑞
责编:宋小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