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学术研究
 

家庭伦理剧源于现实,更要高于现实

来源:中国视协   

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剧照

《咱们结婚吧》眼下正在热播,而年初《媳妇的美好时代》走出国门在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受到极大欢迎,可以说,国产家庭伦理剧近年来在荧屏持续走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家庭伦理剧受到观众的喜爱,是因其观照了当下人的生存现实,反映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在所有题材创作中,可谓最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追求。

在国产电视剧迅猛发展的情势下,作为相对成熟的电视剧类型,家庭伦理剧从其他众多剧集类型中脱颖而出,自有其原因所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直接观照“现实”,观照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个体的生存状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职场竞争、物欲追逐、结婚买房、贷款生存几乎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现实。正是在这一层面,家庭伦理剧以自己的小叙事触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诸多现实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家庭生活层面,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受到冲击和挑战,吸收了现代社会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等理念的新的现代家庭伦理观念正在形成。在表现具体的婚恋和家庭生活时,家庭伦理剧展示的正是新的伦理风尚在多元文化碰撞中的建构过程。

由此,近年来的家庭伦理剧几乎涵盖了就业、婚恋、婆媳关系、亲家关系、邻里相处等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再现了青年一代的生存状态,触及了一定的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表现方式亲和;不仅吸引了广大女性观众,也吸引了年轻观众群体。具有现代气息的“家长里短”,时不时就成为荧屏内外的热议话题。但不必讳言,在出现一些好剧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恶俗的家庭伦理剧,这些剧跟风制作、粗制滥造,洒狗血、脱离情节逻辑制造矛盾冲突、展示人性之恶……只求满足观众一时的观看快感。对家庭伦理剧而言,反映现实生活、接地气,是现实题材创作的需要;但作为艺术,家庭伦理剧更要高于现实,在对外在的现实生活进行真实展示的同时,更应向内关注人的心灵,让心灵和生活的状态均趋于完善、和谐,张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家庭伦理剧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最擅长表现家庭生活的矛盾冲突,“矛盾”几乎是所有家庭伦理剧的中心词。比如,家庭伦理剧的一个“卖点”就是展示婆媳关系。这个具有强烈中国传统文化印记的特殊的人际关系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受到现代生活观念的强烈冲击。婆媳关系不再沿袭“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等苦大仇深似的建构法则,而是加入了理解、尊重、平等、孝顺等更为人性化的元素,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在矛盾中关注成长,这也是诸如《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婚》等剧能获得收视与口碑双赢乃至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但是也应该看到,正是在婆媳关系这一收视的关键点上,大批生产流水线上的家庭伦理剧大做文章,描摹恶俗现实,故意制造家庭战争,不惜狗血式、奇观化展示人性之恶,等等。

同样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现实,是“为冲突而冲突”、牵强表现人性之邪恶与仇恨,还是要着眼于人性的建构,表现更符合心灵现实需要的冲突之中的和谐?夸大婆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脱离人物与情节的设计和逻辑而制造冲突,展示极端人性、以极端结局处理矛盾冲突(如《双面胶》的结局以婆媳一方的死亡为关系的终结),这样的家庭伦理剧虽一时满足了观众浅薄的窥私欲和快感,宣泄了浅表的垃圾情绪,但最终却只能成为在收视狂潮中分一杯羹的过眼烟云。反观《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剧,虽然是轻喜剧的风格,但却不回避婆媳关系、亲家关系中的“疑难杂症”,深入到婆媳和代沟等冲突之中,真实展示个体面对现实困境时的自我选择,观照个体的内心世界,以人物的自我成长带动矛盾冲突的化解,而不是简单化地、说教式地灌输人性之善与和谐理念,最终以人物、情节的可信性和亲和力征服了观众。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电视剧不仅仅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娱乐产品,也是一门艺术——一门正在积极建构中的叙事艺术。任何艺术创作都要反映现实,但这“现实”,是“人”自身的现实;它并不是照搬生活,也与照搬生活现实的多少无关,而是向内观照人的内心。在个体精神世界建构的意义上呈现人的存在、关注人的存在,这才是艺术所能反映的最大和最有效用的“现实”,也是艺术真实生成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家庭伦理剧在呈现个体生存时,应注重展现生命存在的姿态。生命是向上的,向上的升腾几乎是生命的一种本能的诉求。这种“向上”,不局限于伦理层面的向善和谐与意义建构的努力,更指向一种生命的昂扬,一种精神气质的挺拔和人格的崇高。与之相对,“向下”也就不仅仅指人性之邪恶,更指向死亡本能一般的人性沉沦。向内关注人物内心成长的家庭伦理剧,通过表现现实困境中个体的苦痛挣扎,铺垫好个体成长的路径,推动了个体心灵的发展,经过向外的抗争妥协与向内的自我完善的双向过程,展示了生命努力“向上”的可贵姿态。由此,家长里短、飞短流长的家庭伦理剧,虽是凡常生活的再现,却展示了具有浓厚时代气息的独特的“人”。

电视剧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电视剧类型的成熟完善,需要大批量类型化作品经过“复制生产—淘汰—产生经典”的漫长过程。泥沙俱下、纷繁复杂的背后,需要创作者在创作中坚守艺术的原则与底线。选择快餐式、奇观化、讨巧的方式,只是即时短时的权宜之计。就像生命存在所总能呈现出的向上与昂扬,创作需要时时反躬自身地省察,需要精神的坚守与执著。这是当下包括家庭伦理剧在内的现实题材创作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艺术广角》副编审、全国中青年文艺评论家高研班学员)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牛寒婷
责编:宋小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