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
工作通讯
 

2010年视协工作通讯第六期

来源:中国视协    责编:宋亚丽

内容图片



要    载

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李长春
 
  今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八项重点工作,其中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要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需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面,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既是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巨大鼓舞和激励,也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开创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的新局面。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国有文化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涌现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作家艺术家讴歌时代和人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增强,主旋律作品大放异彩;广大文化工作者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增强,展现出良好精神风貌。可以说,文化建设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一定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方针政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强大动力,以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主攻方向,以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素质为重要保障,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解文化发展难题,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文化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从总体上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体现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基本文化需求,另一部分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现阶段,我们界定的基本文化需求主要包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等。在农村,考虑到过去的传统,每个月为农民免费放映一场电影也属于这个范畴。除此之外,就属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正确区分这两种文化需求并处理好二者关系,有助于我们对文化建设中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进行科学定位,明确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即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做到两手抓、两加强,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群众必须得到保障的基本文化权益。因此,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为骨干,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文化权益具有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民性等属性。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城市农村,不分东中西部,都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性,就是政府提供的是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便民性,就是要网点化,做到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方便群众就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基层,要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当前,要优先安排涉及农村和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要大力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推动政府通过购买文化产品的方式在特定时段、以特定内容、向特定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同时要继续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文化惠民活动并不断规范,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对于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主要靠市场来满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进行个性化文化消费、满足多样化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文化市场。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九大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要培育各类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合格市场主体,这是文化产业的基础。要加快构建和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繁荣城乡文化市场,培育大众性文化消费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积极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鼓励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积极开发市场、占有市场,发挥骨干作用,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积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供给能力,努力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不同年龄群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需求。
  第二,正确认识“两种属性”、“两个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产业属性、经济属性。在“两种属性”中,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商品、产业、经济属性是文化产品的普遍性。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商品的一般属性,就忽视其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也不能因为文化产品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就排斥其商品的一般属性,而是要把两者统一起来。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论是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突出以文化人的功能。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要有精神支撑,因此要充分发挥文化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重要功能。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别、载体的不同,而承载的精神即文化的灵魂应是一致的,那就是必须以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因此,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就是要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不搞产业化,但也要在内部引入激励机制,改善服务。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就是要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当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检验经营性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人民群众喜欢不喜欢、是否愿意花钱购买和消费。购买优秀文化产品的人越多,受教育的面就越大,经济效益越好,社会效益也就越广泛。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也是空的。但如果文化产品不讲社会效益,不符合人民群众健康有益的文化需求,在某些方面管理疏漏的情况下,即使暂时会谋些蝇头小利,但终会被边缘化直至被逐出市场,经济效益也无从谈起。因此,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是经营性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要鼓励经营性文化单位创新体制机制,把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与面向市场统一起来,认真做好市场调研,准确把握群众需要,在占领市场的过程中更好地服务群众,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更多地赢得市场,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此相适应,各级各类评奖机制也要进一步改革,改变一些地方和部门评奖过多过滥和文化产品只面向评委而不面向群众的弊端,把群众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接受不接受、认可不认可作为评价作品的最终标准,在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将发行量、演出场次、票房收入和销售额等作为衡量文化产品社会影响的客观指标,使评奖真正成为推动文化产品更好地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重要宏观调控手段,催生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不能使评奖成为反向调控的指挥棒。
  第三,正确认识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全面繁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与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和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客观反映。弘扬主旋律,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提倡多样化,必须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是社会主义制度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贯彻“双百”方针,提倡多样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对文化建设提出的客观要求,是由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活力所在。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不可或缺,都统一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具体实践中。文化必须有深刻的精神内涵,才能以文化人,中华文化就是要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中国,主旋律从精神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实践层面上来讲,最根本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在文化建设中,要全面贯穿这一鲜明的时代主旋律,热情歌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最强音,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不懈奋斗。同时,也要适应社会生活日趋丰富多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多变的客观现实,在坚持“二为”方向、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双百”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充分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在艺术发展上提倡不同品种和业态的积极创新,使社会主义文化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弘扬主旋律要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增强吸引力、感染力,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空洞说教;提倡多样化要处理好高雅与通俗、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兼顾大众和小众的需求,高雅艺术形态也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扩大受众面,努力做到雅俗共赏;通俗艺术形态也要强调思想内涵,追求格调品味,寓教于乐,不降低艺术标准,不低俗媚俗庸俗。
  第四,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文化自身发展、增强自身活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是适应我国深化各领域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顺应现代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新趋势、抢占文化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新形势、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业态创新、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文化科学发展,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思想观念是个总开关。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实践中要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做法和规定的限制中解放出来,从不符合文化科学发展的传统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敢于突破陈规陋习,勇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意识和本领,努力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指导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实践。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要根据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指导方针,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采取不同的改革路径,从实际出发,分阶段、有区别地加以实施。对公益性文化单位,包括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等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单位,改革的方针是“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政府要增加投入,足额保证经费,单位自己不搞创收,但也要转换内部机制,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不断增强活力,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对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主要包括出版社、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电视剧制作中心、电影放映单位、一般艺术院团、重点新闻网站、非时政类报刊社以及主流媒体中可剥离的经营部分等,改革的方针是“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核心是紧紧抓住转企改制这个中心环节,重塑文化市场主体,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从行政附属物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创新、依法运营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者。在转企改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做到可核查、不可逆,坚决杜绝出现行政事业性质的“翻牌公司”。要在转企改制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并把改革和改组结合起来,盘活国有文化资产,以资本为纽带,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打造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要在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传媒业、网络业、影视业、出版发行业等重点文化产业,选择一批改革到位、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推动上市融资,尽快做优做大做强。在有条件的地方,要鼓励以财政、金融资金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组建企业化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进一步拓宽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渠道。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建立文化资产评估体系、文化产权交易体系,发展以版权交易为核心的各类文化资产交易市场,以及文化经纪代理、评估鉴定、风险投资、保险、担保、拍卖等中介服务机构,为文化企业的成长壮大创造良好市场条件。另外,从目前国情出发,还要正确把握处于公益性文化单位和经营性文化单位之间少数文化单位的改革,这些文化单位主要指国家扶持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艺术院团,包括国家直属院团和一些重点保护剧种的重点院团如京剧院团、昆曲院团,使其代表国家的水平,并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还有一些需要逐步培育市场的高雅艺术团体如交响乐团、芭蕾舞团等。这些文化单位不同于普通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与文化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质,但完全走向市场目前还不具备条件,因此暂时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对它们的改革方针是“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政府扶持的目的,是要支持这些文化单位更好地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因此,这些文化单位要积极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建立起符合艺术发展规律、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分配制度和能进能出的人员流动机制,建立起以观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为目标的院团经营管理机制,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在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文化单位毕竟是少数特殊情况,仅限于现有存量,在改革过程中,要严格界定、严格审查、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文化单位,条件成熟的,鼓励进行转企改制的探索,推动越来越多的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要善于把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起来。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不善于继承,创新就没有根基;不善于创新,继承就缺乏活力。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加强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挖掘蕴藏其中的丰厚文化资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对具有产业和市场潜力、具备经营条件的传统文化资源,要鼓励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运用市场和产业的手段进行保护、传承和发展,特别是和发展旅游业紧密结合,开发文化产品,拓展服务项目,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增强生机、焕发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适应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推动不同传统艺术门类之间相互融合,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互借鉴,积极运用声、光、电等手段提高传统文化表现力,实现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发展。
  第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在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文化的经济功能明显增强,经济的文化含量不断提高,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贡献越来越大。从实践中看,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和突出特点。
  优结构,就是无论从总供给还是从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都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从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特别是要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生活服务,又为生产服务。因此,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调整供给结构的突破口,就从总供给方面进一步优化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扩消费,就是从总需求的角度讲,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党的十七大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主要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也就是说,我们要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从目前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关系上来看,很多产业都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文化产业是少数几个总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总需求的朝阳产业之一,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在文化领域表现得特别突出。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之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而我们提供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相比之下还太少。因此,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是人民群众生活基本实现小康之后增加消费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就抓住了扩大消费的重要着力点。增就业,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增加就业、带动创业。文化产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源,产出的是知识产权,不需要更多厂房和土地就能够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而且文化创意是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解决更多的人就业特别是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利于带动其他领域、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更多的人就业创业。促跨越,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对欠发达地区就更有意义。文化产业与一个地区原来的工业发展水平等基础条件关系不大,不需要提供配套元器件和复杂的工艺性协作,只要引进优秀人才,有好的创意,就能发展。中西部地区普遍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只要善于在市场化、产业化、科技化上率先突破,就能把文化资源变成现实财富,促进本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就是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瓶颈制约越来越突出,而文化产业的一大特点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受资源、能源、环境瓶颈制约不大的新兴产业之一,最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住了文化产业,就抓住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综合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完全可以说文化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不仅能够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文化条件,而且能够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空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突破口。因此,要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重要的日程,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休闲、制造、电信、交通、房地产等产业相融合,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第六,正确认识和处理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努力形成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无论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都要既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新格局。
  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为各类文化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等方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履行好“公共服务、政策调节、社会管理、市场监管”的职能。公共服务,即政府必须切实承担起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职责,把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靠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公益性文化单位,建设文化基础设施,购买文化产品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财政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政策调节,即政府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科学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制定引导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些年,已相继出台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管理,即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推动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各类文化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场监管,即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切实担负起文化市场监管的职责,提高文化市场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之一,社会力量参与和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突出。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制定和实施更加完善的政策措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加快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经营性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发展,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在法律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适当降低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门槛,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到振兴文化产业的进程中来,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力量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通过捐助、捐赠、自办等方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总之,要努力形成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一起上、公有制文化单位和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一起上,汇聚强大合力,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第七,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中外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既为我们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供了极好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更加直接、更加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既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又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借鉴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同时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要不断创新文化“走出去”的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继续推动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方式推动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扩大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要着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附加值。要鼓励文化企业通过投资、合资、参股等多种方式,在境外兴办文化实体,使我国文化产品更直接地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影视节目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不断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八,正确认识和处理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通过不断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繁荣是目的,管理是保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发展繁荣、一手抓加强管理,在促进繁荣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文化发展繁荣,努力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管理体制。要在恰当运用思想教育手段的同时,更加注重依法管理为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科技等手段,推进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有效解决在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向体制要秩序。要通过制定和完善法人、岗位、职业、产品等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通过健全登记备案、年检制度、加强岗位培训等多种行业监管手段,强化行业自律,推动文化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性发展机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进一步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服务上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真正把管理职责落到实处。要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城市综合文化行政主体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切实理顺文化执法体制,解决多头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水平不高的问题,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水平。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动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向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延伸,坚决清除淫秽色情和低俗内容,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要推进网吧连锁化、品牌化经营,加强学校电子阅览室和公共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等公益性上网场所建设。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不断建立和完善文化市场执法的长效机制。
  第九,正确认识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的文化产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这些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部分,反映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说,科技进步与体制机制创新一样,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敏锐把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努力掌握文化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主动权。要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创新体系,努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要充分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和创新体系,切实增强文化传播力和文化感染力。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加快媒体资源特别是音视频媒体资源的整合和融合,积极推动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合并。传统媒体要积极创办新兴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在确保内容服务有效管理和文化安全的基础上,有序推动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相关服务业健康发展。
  第十,正确处理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培养造就大批文化领域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科技型等新型人才的关系,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保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键在人才。长期以来,广大文化工作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曾为文化发展作出杰出贡献、有重大影响的老艺术家,要研究制定合理的保障机制,切实给予关爱。对于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的分流人员,要妥善安置,通过安排他们到社区文化中心担任文化辅导员等多种方式,为他们继续展示才华创造条件。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展人才培养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造就一大批文学创作、影视剧创作与编导、戏曲创作与编导、动漫制作等方面的领军人物,一大批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开拓的创新型人才,一大批精通文化工作、懂经营善管理、具有现代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一大批精通外语、熟悉国际文化市场规则、善于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的外向型人才,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研发能力、能够占据文化科技制高点的科技型人才,构建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工作者队伍。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和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各展所长的良好局面。要注重发挥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在职称评定、培训提高、政府奖励资助等方面一视同仁,努力形成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自觉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的历史职责,努力成为德艺双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工作者。
  以上十个方面的认识,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强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凝结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辛勤汗水和集体智慧。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关键在党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深入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对于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切实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政治、社会各领域工作一起部署、一同推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加强政策扶持,加强资金投入,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切实把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列入产业振兴规划,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各领域各行业的融合,不断壮大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为推动本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贡献。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特别是各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增强加快文化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更加自觉地担负起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使命。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进一步理清文化发展思路,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明确文化发展重点,优化文化发展布局,组织实施重大文化发展项目,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新兴文化产业,更好地发挥文化建设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总之,新形势新任务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求是》2010年第12期)
 
刘云山在同第四期“四个一批”人才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
大力倡导文化创新 努力追求文化创新
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24日至29日,中宣部在京举办第四期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研修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29日同研修班学员座谈并讲话,强调推进文化创新,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要求,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刘云山指出,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创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推进文化创新,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建设一支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文化人才队伍。“四个一批”人才作为宣传文化领域的优秀代表,应当大力倡导文化创新,努力追求文化创新,在勇于创新中展示才华,在奋力开拓中成就事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一要立足伟大实践,在投身火热现实生活中推进文化创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当作大学校大课堂,善于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进行文化的创造。二要植根历史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中推进文化创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上进行新的文化创造,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气息,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芒。三要着眼群众需求,在服务人民大众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自觉接受群众的评判、市场的评判,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文化精品。四要紧跟世界潮流,在吸收借鉴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中推进文化创新,着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始终立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头。五要掌握现代科技,在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中推进文化创新,善于用科技手段强化文化产品的艺术表现,用高新科技拓展传播渠道、提高传播效率,努力扩大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影响。
  刘云山强调,当代宣传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新的主力军,要把创新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重在实践、重在探索,牢记社会责任、弘扬职业精神,积极投身改革、激发创新活力,使我们的文化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各级宣传思想文化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人才工作方针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引领和带动整个宣传思想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让一切创新才华充分施展,让一切创新成果得到尊重。
  来自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的288名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参加了研修班,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在研修班上作了专题报告。中央宣传文化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今天下午的座谈会,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主持会议。
 
工作指导
第二届全国文联文艺理论工作研讨会举办
胡振民发来贺信
     
  5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文联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和江西省文联承办的第二届全国文联文艺理论工作研讨会在井冈山举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发来贺信。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郜海镭,党组成员、副主席曹杭,井冈山管理局党工委副书记、副局长刘晓明以及中宣部相关负责人、研讨会特约专家学者、全国文联系统各团体单位分管和从事文艺理论工作的同志100余人出席会议。
  胡振民在贺信中强调,文联系统从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同志以及广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人格,尊重艺术规律,敏锐发现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自觉响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胆进行文艺理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人才建设、阵地建设和机制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积极营造促进文艺理论健康发展的融洽和谐氛围。衷心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把这次研讨会开成一个团结和谐、畅所欲言的会议,一个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会议,一个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会议,一个推动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会议,不断开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新天地。
  夏潮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他说,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要重视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艺理论评论队伍;要加强报刊等出版物和网站建设,积极拓展文艺理论评论阵地;要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他强调,开展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面向人民、关注社会;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必须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
  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刘国强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利明,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许明,北京舞蹈学院学术委员、博士生导师袁禾等文艺理论家分别作主题发言;中国剧协、北京市文联、江西省文联等7个单位结合各自文艺理论工作实际进行了大会交流;与会代表分3个小组,围绕当前文化思潮和文化领域的热点现象、文艺理论工作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以及文联在文艺理论工作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贺 信
各位代表、同志们:
  欣闻全国文联文艺理论工作研讨会在江西省井冈山市召开,我谨代表中国文联,向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研讨会的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单位分管和从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同志,以及社会各界从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广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文艺理论评论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和促进文艺创作繁荣的重要推动力,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这两篇经典文献,集中阐述了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文艺方针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其重要思想观点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长期的指导作用。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文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文艺理论的指导和文艺评论的促进,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重视理论和评论工作,大胆进行理论和评论的创新,为我国文艺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引导。胡锦涛总书记在八次文代会上,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要求各级党委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文艺评论的作用,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营造良好氛围。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造就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这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和文艺理论家。
  近年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和广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运动之中,在探索文艺发展规律、坚持文艺正确导向、引领社会审美风尚、提高群众鉴赏水平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繁荣文艺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项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事业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积极向上、创新发展、全面繁荣的喜人景象,文艺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当今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特征更加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整合社会思想、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任务更加繁重;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许多新的文艺样式、文艺表现形式和文艺传播方式,巩固阵地、引导文艺、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形势更加复杂凸显。在这种情况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迫切需要科学的文艺理论评论提供正确的引导,这无疑对文艺理论评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衷心希望文联系统从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同志以及广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加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思想境界,培养高尚人格,尊重艺术规律,敏锐发现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自觉响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大胆进行文艺理论的探索与创新。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文艺理论评论工作人才建设、阵地建设和机制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积极营造促进文艺理论健康发展的融洽和谐氛围。衷心希望各位与会代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把这次研讨会开成一个团结和谐、畅所欲言的会议,一个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会议,一个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会议,一个推动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会议,不断开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新天地。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世纪新阶段,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文艺事业大有希望的重要发展期。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工作天地广阔、大有可为,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携起手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努力开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的新局面,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0年5月19日
胡振民
 
 
 
中国文联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
 
    6月1日,中国文联在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李牧,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廖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出席会议。胡振民主持会议。
  会上,覃志刚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李牧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冯远传达了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胡振民结合中国文联实际,就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提出了要求。胡振民说,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观点新颖、重点突出,同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准备之细,都是空前的。它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标志着人才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位置有了新的战略定位,标志着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升到新的层次,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对于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着眼于我国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大局,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工作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转化为指导人才工作的科学理念和工作思路,转化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不断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胡振民强调,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开发人才、用好人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使人才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战略布局。要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理念,把用好人才作为当前人才工作第一位的任务,切实解决好人才不适用、不够用、不能充分使用的问题,努力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胡振民指出,贯彻落实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学习宣传是前提。一要突出领导干部学习。近期,文联党组中心组要组织一次专题学习讨论。二要组织学习培训。各单位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会议精神,确保中央的决策部署能够深入人心。三要抓好宣传解读。文联将邀请有关专家举办讲座,对人才规划进行深刻解读,使广大干部群众能理解,让各类人才都知道。四要通过学习宣传推动中国文联系统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一切阻碍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
  胡振民强调,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把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一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各单位首先要把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搞清楚,把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3支队伍的状况搞清楚,把本单位未来人才需求搞清楚,着力提高人才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二是要结合文艺工作和文联工作实际,制定人才工作规划和实施纲要的具体措施,确保规划纲要的目标在文艺界和文联得以实现。三是要为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要进一步提高评奖办节、文艺展演等活动质量,积极维护文艺家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文艺人才提供展示艺术才华和才能的平台;要认真做好协会换届工作,通过换届,把各类文艺人才凝聚到文联和协会周围;要继续做好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今年抓好启动工作,明年上半年进行表彰;要加紧文艺人才信息数据库建设,要在今年10月底前完成各协会会员信息录入工作;近期要配合中宣部做好文化名家工程专题研究工作;尤其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成长、人才流动、人才使用的陈旧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加大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四是要提高党管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一把手要亲自抓人才工作,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中国文联机关、各文艺家协会、各直属单位局级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
 
视协工作
2010年全国省级视协主席工作会议综述
 
  4月24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2010年全国省级视协主席工作会议在河南郑州召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河南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等领导和全国21位省市视协主席、副主席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视协驻会副主席、分党组书记黎鸣主持。
    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在发言中首先阐述了视协与电视台的关系,强调了两者之间工作的密不可分。他说,中国视协的会员大概是6千多人,95%以上的会员都在电视台,工作基本上是处在各级电视台的领导层或者中层,还有一些是知名的编辑、记者,这就决定了视协和电视台是完全不可分的。其次,视协所有工作都是以电视台的工作为基础,因而两者是不能分开的。第三,从组织机构来说,视协与电视台融为一体的时候往往是配合、合作最好的,非常有利于工作。在发言中,赵化勇主席特别强调了视协的服务功能,他说,视协在几个方面可以为电视台搞好服务:
  1.为各电视台提供人才交流服务。中国视协今年将要完成和完善中国电视专家人才库,这是视协的一个大举措。全国从事电视工作的大概有几十万人,其中专家级、高层次的人才不少。但是由于各个电视台各自为政,可能对兄弟台的情况了解得不是太清楚。因此中国视协准备把名主持人、名高级记者、高级编辑、播音员、名导演、名编辑统统网罗进来,如果说以后哪一个兄弟台需要在哪一方面强化工作的时候,可以通过人才库找一些资源,中国视协也可以帮助把这些专家请到地方去配合一些活动,这一条是可以起到服务作用的。
  2.为各电视台提供国际交流服务。中国视协可以为兄弟电视台走出国门牵线搭桥。中国视协今年有8个国际交流活动项目。中国视协工作已经慢慢从国内走向国际了。中日韩论坛、东南亚的中国论坛、上合组织论坛,现在又计划与美国、古巴等国电视界的合作项目,每年都有不少组团出访活动,可以为兄弟台提供出国考察、出国交流的机会。
  3.为各电视台合作交流提供服务。中国视协可以为兄弟台之间进行双向和多向的合作提供一些帮助。有些双向合作,电视台自己就可以做了,但在多方向合作的时候,比如搞一个全国性大活动的时候,视协可以出面帮助联系。一个台的活动规模相对小一些,如果四、五个台联合行动,规模就比较大了。所以以后各个台的合作可以有深层次的合作,两个省台之间从人员到经费上要深度合作。也可以就某一件事情进行合作,实际上中国视协可以搭建一个平台来提供帮助。
  4.加强《当代电视》为各电视台服务。各省的视协和电视台有一些内部的刊物,我想呼吁一下,要合作展开健康的电视评论工作。现在每年的电视剧年产量是15000部集,大型晚会更是不计其数了,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也是非常多的,在这些方面的创作需要展开正常的文艺评论,而这种文艺评论不完全是歌功颂德,该批评就要批评,该研讨就要研讨。像前一段时间,中国视协对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进行了研讨,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中国视协的机关刊物《当代电视》和视协可以多做这方面的工作。另外,视协的《当代电视》杂志,在各省电视台的同志评职称的时候,也可以做一点服务性的工作。如果量比较大,一年增加几次增刊,或者把杂志变厚一点,多为兄弟台的工作人员评职称做些服务。
  围绕着“视协如何为电视台服务”的主题,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河南电视台台长周绍成在会议上介绍了自己作为省视协主席的工作体会。他认为,视协工作想要做的有效果,要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协会要举办具有导向性、代表性、服务性的活动;第二,扎实开展评选活动,不断推出精品,促进电视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第三,树立突出典型,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第四,加强学术交流,致力理论建设。周台长还对如何使协会工作做得更出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首先必须真正树立服务意识,有了这种服务意识或指导思想,服务才能做到位,才能做到主动热情、周到具体。其次,协会工作既要突出重点,也要顾及全局。第三,必须不断更新服务的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地提供服务。只有协会服务工作做好了,关系沟通了、加强了、加深了,协会工作才会更有力量,更有作为。
  湖南广电总台台长、湖南视协主席欧阳常林认为,视协如何做好工作,主要看如何准确定位。他说,视协工作应该从关注作品层面转变到关注人的层面,工作不能与电视台的相关部门职能重叠,要多组织一些活动。组织活动要注意搭建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多设计项目,活动要多关注是不是跟市场化结合。只有这些做到了,视协这个组织才能逐渐充实起来。山西广电总局副局长董育中也认为,目前全国电视发展水平不同,档次拉得相当大,区域性的合作是一个趋势。在这种状态下,组织活动、搞好服务是协会主要的工作。山东电视台总编辑祝丽华在发言中建议,现在各电视台基本上都有网站,点击量和关注度异常高涨,视协不要丧失这个时机,要有前瞻性地开展一些策划和活动,推进电视和网络的发展。宁夏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张扬强,宁夏电影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宁夏视协副主席杨洪涛,新疆建设兵团党委书记戴立民在发言中到谈到了西部省份在电视艺术人才、项目支撑、影响力上都是比较弱的,所以视协的工作应该向西部倾斜,包括在人才的引进上、项目的支撑上、活动平台的打造上应该向西部倾斜。
  湖北卫视频道总监景高地在发言中说,湖北希望和愿意与中国视协在一些项目上做强。他表示,一个事情只要坚持,只要不断地有人去推动它、运作它,那么就完全可以把这个项目做大,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推动电视事业的发展。云南电视台副台长朱晓钟介绍了云南视协近些年的工作,他说,我们确实感到了电视台跟视协相互服务、相互做好工作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努力为视协做好服务工作,相互促进。广西视协主席何丹也在发言中也表达了这个观点。
  最后,黎鸣同志对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说,首届全国省级视协主席工作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今天出席会议的有17位主席和副主席,还有10位台长和总监以及7位省视协秘书长。化勇主席对这次会议的宗旨、目的和会议需要交流的重大内容都进行了充分而深刻的阐述,东道主周绍成台长对河南视协和河南电视台的合作进行了发言。另外,其他几位代表在发言中反映的问题非常深刻、全面,而且对于如何搞好协会工作,如何发挥视协主席的作用,如何加强视协和电视台的合作以及办法,都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可操作性的办法,我们深受教育、深受启发。中国视协将继续召开这样的会议,有可能会就某个专题来加强合作、加强服务作为会议的内容,通过各省视协主席和台长的交流等形式,开拓中国视协工作新局面。中国视协及各省视协要加强和电视台的密切合作工作态势,强调协会要为电视台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也希望电视台全力支持协会的工作,能够真正取得双赢。                                  
                                                         (刘 原)
 
中国视协举办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
 
  为了贯彻中国文联八届五次全委会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文艺创作、理论评论的精神,系统回顾、探究、总结农村题材电视喜剧的创作经验,4月11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北京举办了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研讨会。来自中国视协、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以及中央有关媒体的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研讨会由中国视协秘书长王锋主持。
  出席研讨会的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黑龙江广播电影电视局局长李寅奎首先介绍了黑龙江电视台与本山传媒集团的合作历程,并分析了《乡村爱情故事》获得成功的原因。
  研讨会上赵本山表示自己是农村走出来的,参加这个剧的研讨会就是希望听到真话,希望得到专家们最好的指导。
  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副主任黄海涛介绍《乡村爱情故事》的收视情况。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晓爱发言说《乡村爱情故事》之所以又叫好,又叫座,成功源于五好:好班底、好题材、好故事、好风格、好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黎鸣祥细分析了《乡三》的剧情设计与框架构成,对农村电视剧的走向与发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在研讨会上,远在印度访问的于丹发来稿件,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主任郎昆、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徐滔,都对该剧表示肯定。他们认为,该剧轻松幽默的风格,细数农村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满足了相当一部分电视观众的消遣娱乐的收视心态;也弥补了一些喜欢赵本山、小沈阳的观众持续性观赏需求。同时,《乡村爱情故事》塑造的满身缺点的刘能、谢广坤、刘大脑袋、大国等农民形象,演员的二人转式本色表演,从语言到音乐一直保持的地域文化特色,这些都营造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也是拉近与观众距离。
  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就农村题材、面对现实与喜剧本质发表了独到见解,对赵本山的电视剧创作提出了了中肯的批评。他从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的历史和现实出发着重探讨几个问题:一是怎样写农村和怎样面对现实。他认为该剧没有做到生活本质的贴近。《乡村爱情故事》以“爱情”为名而回避了农村当下比如“生态农业”、“土地流转”、“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村民选举”等诸多热点问题和现实矛盾,主观地力求只谈“爱情”。作为现实中的人,“爱情”也一样会受到现实问题的困扰。因此,该剧远离了生活本质的真实。二是该剧背离了喜剧的精神,丢弃了赵本山以往小品创作中以往以小人物表现大情怀的创作传统。他认为喜剧的本质是可笑性、滑稽和幽默,是基于戏剧的矛盾冲突与人物性格冲突,为文为人如果能够达到高雅。他说赵本山早年的小品《三鞭子》《牛大伯提干》《拜年》《相亲》既揭露和讽刺了基层某些干部的腐败,也反映了底层群众的喜怒哀乐,通过小人物看上去无关社稷的生活状态,隐现出创作者的人文情怀和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但观众从《乡村爱情故事》中只看到了土地的表层和农民兄弟脸部的表情,缺乏土地深层的植根和农民心灵深处的撞击。最后,他希望赵本山可以发挥自己艺术优势、喜剧形式,抓住农村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给观众看,留下真正反映农村本质的作品。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出于对赵本山有更高要求和更大期待,既指出了尖锐问题,也提出了中肯建议。与会者认为,该剧过多以中年层次的人物表现和戏剧冲突为中心,对年轻一代表现较弱,人物是扁平的,不饱满。有专家指出该剧人物缺乏命运感,观众发自心灵的呼声在剧中没有得到回应。还有专家指出时代氛围表现不足,缺少都市对乡村的影响,还有表演过于“小品化”等一些“度”的把握问题。与会者认为,赵本山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以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完全有能力从剧本抓起,认真研究农村题材创作,为时代留下能经得起考验的具有震撼力的精品力作。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做了总结发言。他说,中国电视剧存在三多三少:三多是数量多、电视剧观众多、电视剧的对电视台的创收多,三少是精品少、农村题材少、严肃的电视剧评论少。他指出,电视剧不仅需要收视率,还要有文化标准。通过文艺评论、影视评论这样式一种方式,可以提升文化标准。对于我们的创作,虚心听取各方意见,满足多方需求,是有益的。
                                                       (王军强)
 
中国视协DV委员会在京举行成立大会
 
  6月1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DV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大会。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赵化勇,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陈汉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锋,100多名来自中央电视台,全国二十多个开办DV栏目的省市电视台制片人和社会自由DV摄影师嘉宾共聚一堂,出席成立大会。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DV委员会,致力于引导发展数字影像事业(包含手机,数码相机等拍摄的影像),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领导下的专业组织,其宗旨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团结从事DV创作的单位和个人,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的DV事业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DV委员会为社会各级DV拍摄,制作机构和个人敞开大门,县市级和县市级以上的电视台,电视制作单位和热心投入DV创作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自愿提出申请,经过DV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批准,均可以成为中国视协DV委员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DV委员会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己任,本着专业精神和责任,服务人民,放眼社会,通过向全国广大DV爱好者提供专业DV学习,交流,实践机会,提高和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引导促进中国DV活动健康发展,并积极加强国际间DV艺术和技术交流。DV委员会还将定期举行国内外优秀DV作品赏析活动,设置专门机构,联合有关院校和设备生产厂家,组织各种培训活动,每年将组织一到二次大型主题活动,并创办国内DV综合性视频网站,创办会刊,为全国4000万DV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平台。同时,与各级电视台合作,开发DV节目,为广大优秀DV作品提供展示渠道。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王锋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DV委员会的批复决定》,并宣读了DV委员会领导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并在讲话中预祝DV委员会今后事业发展壮大,成为DV爱好者的家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DV委员会主任冯存礼做了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赵化勇和中央电视台原副台长陈汉元为DV委员会揭牌。 
  陈汉元在DV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指出:DV属于民间属于大众,希望DV委员会能够服务社会服务民间,让民间影像成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和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
  来自江苏盐城电视台《情感树》栏目的制片人,在会上讲述了用DV拍摄记录普通人,动情事的十多年历程,展示了DV记录的力量。来自浙江和福建的2名DV拍客代表现场做了发言,与在座嘉宾分享了使用DV的影像责任和人生快乐。
  成立大会上同时宣布:2010年中国人自己的感动,大型电视文化汇展活动《感动·DV》正式启动。作为跨年度的记录,广大爱好者将用DV去寻找身边最具人性光辉的感动故事,精炼出2010年中国人对感动的情感链接和精神认同,以流动鲜活的影像诠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专业委员会工作部  李海峰)
 
第四届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展播表彰
曁中国女电视工作者论坛在京举办
 
  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一百周年,作为“三八”百年的庆祝活动之一 ,5月7日,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妇联宣传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妇女杂志社、全国妇联华坤影视中心协办的“第四届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展播表彰暨中国女电视工作者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本届活动专家委员会顾问洪天慧,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视协主席、本届活动专家委员会顾问赵化勇以及主办方的领导出席了活动。
  表彰活动由中国视协副秘书长、本届活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彦民主持,来自全国各影视制作机构获奖作品的主创人员代表、专家委员会评委以及女电视工作者代表参加了活动。
  中国视协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本届活动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锋介绍了本届活动的情况。他说,每两年一届的“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展播推选活动”,自2002年创办以来,影响力不断扩大。本届活动共收到全国132家影视机构推选的304部作品,是历届活动规模最大、推选作品最多的一届。本届活动推选作品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取得的发展成就,展示了当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时代风貌。作品既有反映社会转型期女性创业就业的艰难历程,也有表现巾帼女杰在各行各业的突出贡献;既有讴歌用于创造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的感人事迹,也有表现普通女性的别样生活;既有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在大时代变革中的时代节拍,也有国外女性融入中国的生活掠影。在组委会的领导下,经专家委员会认真评审,评选出本届优秀作品。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本届活动专家委员会主任苏凤杰宣布了获奖作品名单。《大山里的乡村医生》等20部作品获得一等奖,《三城记之母亲节快乐》等39部作品获二等奖,《19岁女大学生当村官》等57部作品获得三等奖,《人鲸之吻》等52部作品获优秀奖。本届活动报送作品在反映女性创业就业方面主题突出,组委会特别设立了“女性创业就业主题奖”,《大菜园里的女能人》等12部作品荣获该项奖,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青海电视台、沧州电视台、贵州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云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等6家单位获得了组织奖。
  会上,获奖作品代表,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半边天》主持人张越、贵州凤冈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韩洪雷、青海电视台编导马成兄做了专题发言。
表彰活动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女电视工作者代表和获奖作品主创人员,参加了以“女性发展与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为主题的中国女电视工作者论坛。中国教育电视台台长康宁、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法制进行时》栏目主持人徐滔,天津电视台副台长云燕、著名演员王馥荔作了大会主题发言。围绕“电视媒体如何树立女性正面形象”、“是否应该建立电视与网络媒体的监测系统”和“女电视工作者自身发展面临的问题”等议题,与会电视工作者展开热烈探讨,形成场上讨论,场下互动的良好论坛氛围。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电视作为当今社会的第一传媒,在引领舆论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女性风采优秀电视作品推选展播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始终坚持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发挥电视媒体优势,为妇女发展服务”为宗旨,通过对优秀女性题材电视作品的展播、表彰和鼓励,大大激发了广大电视媒体和电视工作者宣传妇女新作为、展示妇女新风采、塑造妇女新形象的热情,在大力弘扬尊重妇女、男女平等的良好社会风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她强调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电视等媒体。希望广大电视工作者特别是女电视工作者要增强性别敏感度,在宣传报道中重视女性、关心女性、体现女性的价值,在创作过程中提高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把更多更好反映妇女发展的作品奉献给大家,为提升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不懈努力。
(张艺维)
 
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电视人进高校系列活动”
在中国传媒大学举办
 
  4月29日,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电视人进高校系列活动”之“与《沂蒙》主创面对面”专场交流会在大学生电视节的主会场中国传媒大学成功举行。
    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是由中国文联批准、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主办、中国视协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承办的大型文化活动。活动以大学生看、大学生评、大学生创作、大学生参与为特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电视节,更是一次互动的联欢、互助的交流,是中国大学生和中国电视人的年度盛事。
    本次交流会邀请的嘉宾是热播电视剧《沂蒙》的主创人员,导演管虎、编剧赵冬苓、演员马少骅、演员迟蓬来到现场,与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本次交流会是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电视人进高校系列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的首场见面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还将在全国7大会场举行多场电视人走进高校的交流活动,为大学生朋友们带来与电视工作者亲密接触的机会。
                                                  (《当代电视》)
地方动态
北京影视协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
正式更名为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
 
  3月21日,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闭幕。为与中国文联相关协会相对应,北京影视协更名为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孙向东新当选主席。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启刚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北京广大影视工作者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绩,并鼓励大家继续为繁荣首都影视艺术做贡献。来自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单位的相关领导以及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的18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
  会议听取了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协会章程。经过民主选举,新一届领导班子经选举诞生,孙向东任主席,张连生任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于丹、尤小刚、王宛平、王晓东、朱彤、任金州、刘立滨、李春良、陆莹、张晓、张会军、张国立、海岩、郑晓龙、赵多佳、钟大年、倪萍、高满堂、康宁、韩三平、臧增祥等当选副主席。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的领导加入了协会领导班子,共谋首都影视发展大计。
  在过去的五年中,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欢庆08奥运文化活动影像大赛”、“亚洲影视编剧精品创作论坛”等一系列影视文化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北京影视春燕奖”、“大学生电视作品大赛”等文化活动已形成品牌;举办的各类影视进修班、研讨会、评奖等活动,促进了影视精品创作,培养和扶植了大批影视人才。不仅如此,会员人数更是从460人发展为13000人(包括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单位)。
  当选主席孙向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未来5年里,协会将在推作品促精品、打造与国际接轨人才、影视艺术相得益彰等方面做好工作。她强调说:“我们还要特别突出发挥首都协会特有的优势,更广泛地联系、服务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同时,在三网融合条件下、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关注影视艺术的新发展和新功能,推出更多满足广大人民需求、反映时代步伐的影视精品力作。”   
  近几年来,影视行业的维权纠纷屡有发生。就此张连生秘书长表示,北京视协将在新形势下围绕中心,大力扶植文化创意产业,在影视创作方面,充分发挥树立精品示范的引导作用。同时,要制定具体措施,做好会员的维权服务等工作。
(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
 
第22届山东电视艺术“牡丹奖”评奖工作
在济宁举办
 
  3月22至26日,第22届山东电视艺术“牡丹奖”评奖活动在山东省济宁市举办。本届活动由山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办,由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承办,济宁市广播电视局协办。
  山东省电视艺术“牡丹奖”是山东省电视艺术界的省级政府奖。此奖项的设立,旨在繁荣山东省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提高电视节目的质量,鼓励在电视艺术作品的创作中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检阅山东省一年来电视艺术创作成果,并向“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国家级评奖活动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推荐我省优秀电视艺术作品。
  本届山东电视艺术“牡丹奖”评奖设有电视剧类、电视文艺类等三大类十九项。并评出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和特别奖。本届“牡丹奖” 参评单位是来自省直及十七地市的电视剧制作单位约40家,参评作品共365部,约570部集(共约337小时)。本届电视艺术“牡丹奖”参评作品与之前相比有所增加,参评单位也有所增加,有许多作品具有创新性,展现地域特色的节目也比较多,尤其是主旋律的作品。反映国庆60周年、全运会等重大题材的作品体现了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参评的电视剧作品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大丰收。
  担任此次“牡丹奖”评奖活动的评委由省内有关影视艺术的专家、学者及具有业务代表性的人员若干人组成。本着认真、负责、公开、公正的精神共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单项奖共计373部。
  山东省影视中心主任、省广电局党组成员、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汉平代表局党组做了指示,济宁市宣传部长刘城文出席了会议,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曾昭明在会上做了总结。
                                          (山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上海视协召开第四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活动推进工作会议
 
  5月7日,上海视协和市文广局广电处在上海市文广局召开第四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活动推进工作会议。上海市视协驻会副主席任大文、市文广局广电处处长金希章到会审看并听取了各区、县广播电视台关于第四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活动,拍摄以《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样片及选题汇报,并对各区、县广播电视台的选题、构思、拍摄方案等问题进行点评和交流,同时要求各区、县广播电视台认真抓好落实,凸显地方特色,以创新的形式和生动的故事及时反映和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展现新农村新农民丰富的人文景观、健康的生活环境,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出满意的答卷。
  上海视协、市文广局广电处及各区、县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共20多人出席了推进工作会议。
(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
 
 
四川省视协召开2010年度常务理事会
  4月27日,四川省视协在成都召开了2010年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由主席吴宝文主持,到会的副主席和常务理事有四十多名。常务理事会总结了2009年省视协的工作;通报研究了2010年工作计划;3个专业委员会向常务理事会述职;更换了3名常务理事,增补了2名常务理事;讨论发展了新会员。会议还现场颁发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四川优秀入选节目。到会的常务理事对工作总结和计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2009年四川省视协的工作,在中国视协和四川省文联的指导下,主要围绕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四川电视节等中心开展工作,作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举行“四川省视协抗震救灾优秀电视节目颁奖典礼”。2009年元月14日,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在成都市召开了“2009年度常务理事会”,并同时在四川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了“四川省视协抗震救灾优秀电视节目颁奖典礼”。全省共选送抗震救灾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纪录片、电视文艺、公益广告等各类节目近三百件。2、承办中视协纪念四川“5.12”地震一周年暨2008全国抗灾救灾优秀电视作品表彰活动。由中视协、四川省委宣传部主办,四川省视协、德阳市委宣传部承办的纪念四川“5.12”地震一周年暨2008全国抗灾救灾优秀电视作品表彰活动于5月7-8日在德阳市举行。该活动邀请了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国文联、中央电视台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央视国际、中国艺术报、《当代电视》等部分中央、省、市媒体;并邀请了主持人赵宝乐、史小诺以及凯丽、吴京安、温玉娟、李殊、王宝强等艺术家到场演出。活动中,有资深专家对获奖节目做精彩点评,举行了振奋人心的颁奖晚会,并赴德阳汉旺东汽地震遗址、受灾农村慰问、采风。3、举行“新中国城市发展形象宣传电视片评选活动”。全省有19家电视台报送了参评作品30件,共评出一等奖4件,二等奖9 件,三等奖12件。本次优秀的获奖节目还在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组织了展播。该次活动,省视协送到全国参评的作品29件。最终,四川有2件作品荣获一等奖, 4件作品获二等奖。4、举行了第六届“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工作者”评选活动并推选全国第六届“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通知下发后,各会员单位积极组织推荐会员参评,最后有20个单位的25位候选人参加了评选。最终评选出的四川省“十佳”是毛卫宁、牟佳、宁远、甘建荣、朱广皓、阿祥、陈岳、郑直、曹蕊、梁晓痴等。同时,推荐参评并获得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的是毛卫宁和牟佳。5、举行巴蜀文艺奖电视奖的初评送评工作。全省有15个单位的36件作品参评,向第六届巴蜀文艺奖总评委员会推荐了电视剧《我在天堂等你》、动画片《全能冠军生肖鼠》等10件作品最终有8部作品获得了“第六届巴蜀文艺奖”,并有5部作品评为巴蜀文艺奖“荣誉奖”。6、举办“四川省电视专题节目高级编导培训班”。3月10日—3月12日,为了更好地总结抗震救灾专题节目的制作经验,提升电视专题节目在创意、拍摄、编辑、录音、包装等方面的制作水平,省视协与四川广播电视集团人力资源部联合举办了“四川省电视专题节目高级编导培训班”,来自四川广电集团和省内十几个城市电视台的节目制作骨干共计四十余人参加了培训。7、召开“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四川省优秀电视剧回顾与发展研讨会”。省视协邀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广电局宣传管理处,于2009年9月18日,在成都联合组织召开了“纪念建国六十周年四川省优秀电视剧回顾与发展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有关领导参加,并邀请四川省在电视剧领域做出过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莅会。8、在第十届电视节上举行“传媒发展与影视教育高峰论坛”。在四川电视节期间,省视协和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联合,举行了“传媒发展与影视教育高峰论坛”。
  四川省视协2010年的工作打算是:1、今年重点抓好电视剧重点项目的创作,适时举办编剧培训班,抓好题材,培养人才;2、组织会员单位参加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的作品征集、推选和投票活动;3、组织进行第四届“农村小康电视节目工程”活动《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优秀电视专题片的征集和送评工作;4、组织进行第二届“2010抗灾救灾优秀电视作品总结推选活动”;5组织各会员单位进行世博会采风活动;6、协助和推动动漫专业委员会做好“动漫游CETTIC认证工作”。
(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
送欢乐下基层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走进福建
  • 中国文联、中国视协“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保定举办
新媒体系列短片《丝路微纪录》第二季全球首发上线
4月22日,五洲传播中心与国家信息中心在京举办了《丝路微纪录》(第二季..
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 全面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工作
4月15日,全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工作座谈会在上海召开,中宣部副部长、国..
电视剧《大浦东》研讨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2019中美影视创新峰会在洛杉矶TCL中国剧院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下午,中美两国影视行业、传媒行业的精英,共聚在洛杉矶好莱坞的..
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
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征集作品通知下载:第九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
黑龙江视协开展“到人民中去”为人民放歌志愿服务日活动
2017年5月23日,黑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七十五周年暨..